獠牙初现(2 / 2)

加入书签

中年男子听余生如此说,倒吸一口凉气。余生的眼光,确实比他长远。这个险,确实值得冒!于是重重一点头,答应下来。却没有察觉到余生嘴角的隐秘一笑。

在日本战后,混血儿遭受歧视,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长达几十年的一个时期。这种歧视,会从幼儿开始,一直延伸到其长大成人,踏入社会。

而唯一不歧视这些混血儿,并供养其长大,教育其做人的地方,就是余生妻子青小艺名下的医院和余生所控制的学校。那么,这些混血儿长大后,心里会和谁亲近,会为谁尽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并且,这些身为日本人,却长期遭受日本社会歧视的混血儿,根本不会对日本人有很强的归属感。而且,因为其血脉中沉淀往事,他们必然会对战争厌恶。一旦日本人准备对外战争,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跟随的。而他们也必将影响到与他们有社会关系的一群人。

这些如今看似柔弱并且受人歧视的混血儿,以后必然是维护和平的一股重要力量。

不过,余生真正的手段,绝不是与大阪商团合作,在宣传厌战思想的时候,为日本人培养人才。他真正的后手,还是几十名向青小艺宣誓效忠的女子。这些人才是他撕扯日本人从骨子里便狠戾无比的文化的獠牙。

这些女子虽然看着不起眼,也曾经失足过无数次,但实际上,有不少才学惊人。其中有十几个人精通汉语。倒不是说,日本人会在战时教授汉语,这十几个人,是当年日本迁往中国东北的侨民。

这些侨民在东北耕种经营,与中国人杂居。天长日久,自然学会了汉语。而这些日本侨民,遭遇也只在日本人占领中国东北的时候好过一些。一旦日本战败,便成为丧家之犬。

日本政府根本不管。这些侨民害怕中国人打击报复,所以,很多人在逃亡的时候不敢走大路,只敢走荒山野岭。日本政府在战时迁往中国东北的侨民,数以百万计。

大规模的逃难中,有数以万计的妇孺流离失所。根据后世日本的《满洲国史》记载,战败后沦为难民的日侨,自杀、饿死和病死的人,在短短几个月中,便达到十七万人之多!

当然,这十七万人中,死的最多的,不是青壮年,而是女子、儿童和老人。病死在葫芦岛的日本人,也大多是这些人群。

根据后世哈尔滨日本难民联络会成员村井光雄回忆——一九四五年十月之后,收容日本难民的桃山小学难民收容所,每天便有将近三十人冻饿而死,或者病死。因为尸体太多,只能陈列在操场上,任凭雨打风吹去。到第二年开春土地化冻才得以安葬。

不过,这些日本侨民明显想多了。中国人根本不会像他们所想的那般没人性。老蒋明确下令,“为便利日侨和减少途中困难,以保全家老小一同遣送为准则。”

要“保证日人自所在地出发,至葫芦岛登船,沿途不受到侮辱、掠夺、侵犯、抢劫、勒索、恐吓或其它任何不法举动,其生命财产不受到侵犯。”

为了安置遣返这些曾经对中国人作威作福的日侨,根据《东北行辕日侨俘管理处经费移交对照册》记载,仅一九四六年五月至八月,遣返经费开支就达一亿四千七百一十一万元(东北流通券),其中仅给这些日本侨民的伙食费就支出了一亿两千万元(东北流通券)。

因为这些日本侨民中有大量的病患,中国人甚至还在遣返日侨的葫芦岛,专门设立了外科、肠道科和妇产科的医院。伺候的如同大爷一样。

在后世,即便是日本人自己编写的《满洲国史》也承认。日本战败投降后,“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发生(中国人)对日本人进行民族报复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国人同情日本人的悲惨处境,救济危难,庇护安全,或者主动给以生活上帮助的事例层出不穷。”

在后世,大量日本亲华反战的人士,都是当年从葫芦岛遣返的日本侨民。这些人曾经亲眼目睹过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欺凌,和中国人的以恩抱怨,其间的巨大反差,足以撼动人心。

青小艺手下十几个会说汉语的女子,便是一九四五年年末,一九四六年年初,日本战败后,第一批被遣送回日本国内的日侨。却不料日本国内还没有中国的状况好。

为了填饱肚子,这些女子,最终被日本特殊慰安施设协会给骗去当服务员。几个月的时间后,身体便被摧残到崩溃。所以,这十几个女子对中国人非常感念,反倒是对日本人和美国人有解不开的怨怒!

余生想让她们做的,其实也并不冒险,只是把教授日语的方式稍微更改一下而已……

余生制定的教授日语的方式,并不是日语教授的正常方式,不是以语音、字母、音读、训读、熟字训、敬语体系开始。而是以汉语中国字开始!

在日本上古时期,日本人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无法记录自己所见所知的经验,只能依靠口耳相传,传递文明。

这样的文明发展速度自然是非常缓慢。在日本人意识到这点之后,开始对外学习,而唯一的学习对象,便是中国人。由于日本和中国隔海相望,所以,无论是日本人到达中国,还是中国人去往日本,在古代相对落后的航海条件下,都是有可能的。

汉文化于是大量传入日本。而传入的起点,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朝。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出海,据后世许多学者考证,徐福到达的便是日本。而日本人在后世答应“是”的“哈伊”,与秦朝时期秦晋方言中答应“是”的“嗨”,发音极为相似。或许,这并非巧合。

一七八四年,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这枚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使者金印记载的真实性。而所谓的倭奴国,便是后世日本九州的一部分。这也证明,至少在公元一世纪,日本和中国便有了交往。

而根据野史记述,秦末,大量的中原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往如今的朝鲜和日本。这些人由于具有中原文明先进的知识,在这两处地方生活,占尽优势。大量的中原人成为当地的贵族。

所以,如果说日本人和朝鲜人的血脉中,有中原人的延续,一点都不奇怪。中原华夏对周边的影响,并不止于文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