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一第一更(1 / 1)

加入书签

虽然陈天当时在听余生讲故事的时候,对那个犯人的逃生方法嗤之以鼻,如果换做是他。任监狱里有多少守卫也都拦不住他逃跑。居然还要打洞,身为男人,实在是太不给力。在陈天看来,中国式的越狱都应该是《水浒传》里描述的那种风格……

不过,陈天还是记住了余生所说的,再坚固的墙壁也是有裂缝存在的!虽然平日肉眼并不可见,虽然一般而言并不影响其坚固,但要挖穿一面墙,并不需要一点一点的将每一块砂石都磨碎,只需要沿着这些裂缝,将这些原本就是被人为拼凑在一起的泥沙石头撬下来即可。

以陈天感官的敏锐,自然可以在第一条裂缝产生时,就顺着这条裂缝找到无以计数的、接连产生的缝隙。并且,他的体力和他手中的钢筋,远不是《肖申克的救赎》中那个文弱的主人公和那柄小锤子可比。

不过一夜时间,陈天便用手中的这根钢筋挖出了一个一米多深,仅容他一人通过的洞。在计算着天色将近黎明的时候,陈天离开下水道,回到住所,补了一觉。然后,在清晨时分起床,继续自己每日的生活作息。

如此三天,陈天终于挖出了一个从下水道直通别墅地下室的洞。当然,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陈天并没有将最后一层挖开。到了第四天,夜深人静的时候,陈天在确定日本人的宪兵和南造云子都睡下之后,才挖开最后一层墙壁。

出乎陈天意料的是,他挖开的那个口子,正藏在地下室的一个橱柜后面,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般。陈天于是长出一口气。看来,下水道这个四通八达的地下网络还可以再用一段时间。一时不会暴露。

在从下水道进入地下室后,陈天将地下室的几十个箱子的封条小心翼翼的原样揭下。然后将箱子中,日本人从中国劫掠到的古玩珍品一一取出,然后放入相同重量的泥沙砖石。以陈天双手对重量的感知,放入的泥沙砖石和取出的古董重量相差不会超过一克,普通的日本士兵,仅凭双手,根本感觉不出差异来。

而这些砖石的来源,自然是陈天挖地道的时候剩余的废料,不用实在对不住把下水道修的如此结实耐用的日本人。

在所有的古玩都被换成泥沙砖石后,陈天按照原样,将封条贴了回去。然后把几十件古玩用早已准备好的床单布匹包裹好,放入下水道之中。然后又把那个原本挡住洞口的橱柜放回原位,他自己则从地下室的入口离开。

一切妥当后,地下室中仿佛并无人来过。

陈天从地下室离开后,便钻进了别墅旁小花园的古力盖中。下水道里一切妥当。只有一点让陈天觉得有些可惜——日本人搜罗到的古玩珍品着实不少,唐宋元明清一应俱全。不但有瓷器,还有青铜器,字画和几件一看之下就让人挪不开眼睛的玉器。甚至还有些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太多太杂。而陈天的时间有限,不可能一次运一件走。只能大体的分门别类后,装进几个包裹里。却难免磕磕碰碰中,有些细小的损伤了。

不过,即便是有些微损伤也比落在日本人手里强得多。陈天回到家中,仔细检视,发现这些古玩的损伤并不大,随手往床底下一放。便不再管了。并非陈天不想对这些古玩加以保养,而是他根本就不会保养古玩。如果要是请人的话,则动静太大,极容易走露马脚。所以,还是一动不如一静的好。

******

想必上一次和余生闹得上海滩鸡犬不宁,陈天这次潜入日本宪兵队偷古玩则悄无声息。仿佛水滴沧海,毫无波澜。只有夜无光收到陈天传来的讯息,知道事情已经办妥。于是安下心来。

陈云裳和李香兰关系好起来后,《万世流芳》这部电影也很快拍完。毕竟是日本人重视的电影,资源倾斜下,质量和速度便都有了保障。而《万世流芳》上映后也不负日本人的期望,很快的红火了起来。

卜万苍和马徐维邦等人的功力很是值得称道。而李香兰也凭借着《卖糖歌》和《戒烟歌》迅速的在上海滩红了起来。如果说,原本在满洲映画还只是地区性的明星,那么随着《卖糖歌》和《戒烟歌》,随着《万世流芳》在全中国的广为传播,李香兰如今已然是上海滩乃至全中国数得着名号的明星了!

日本的造星计划算是成功了大半。而在《万世流芳》大火之后,日本人还想趁热打铁,给李香兰举办一次个人演唱会,让李香兰的名气更进一步。她日本人的身份是日本文化侵略中国的无双利器。一旦李香兰的名气到达一定的高度,再揭开其身份的隐秘,就会让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大失信心。日本文化的进驻,便是名正言顺了。

可是日本的算盘虽然很好,但是中国人也并不是无法反抗。在《万世流芳》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面孔陌生的记者直言问道:“李香兰,你不是中国人吗?为什么演出《支那之夜》《白兰之歌》那样侮辱中国的电影?你中国人的自豪感到哪里去了?”

这个时候,李香兰其实可以坦白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如此,这些侮辱和诋毁就都不存在。不过,李香兰似乎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单纯的日本人,面对如此责问,也没有理直气壮的反击,反而道歉到:“那时我年轻不懂事,现在很后悔。在此向大家赔罪,再不干那种事了。”

中国人一向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侵华的日本人和背叛中国的汉奸有的是,可唯有李香兰一人当众道歉。如此胸怀,实在难得,只能报以掌声。经此一事,虽然李香兰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完全按照日本军部的安排,但名声不但无损,反而更上了一层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