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们根本不在乎那点利息,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安全的金融途径。
大家嘻嘻哈哈办完了存款手续,又问清楚了在京城取款的地点和需要的条件,就挥手告辞了。
卢振军刚好进来关心银行的开业情况,看到这群年轻人离开还有些惊讶:“怎么,这谁是谁的翻译呀?”
正常情况下,中国人来俄罗斯的银行办事,肯定得找个翻译,不然说不清楚。
别看俄罗斯现在有很多名义上的中国留学生,那都是借着留学的名义过来做生意的,俄语一塌糊涂,还赶不上他呢。
可这不是中国的银行,里面有中国人啊。
李主任简单解释了事情经过,听得卢振军也是眼球地震,半晌才指着周秋萍强调:“外交无小事啊,你可别瞎来,悠着点。”
到今天为止,他还是对这银行心存疑虑。尤其是知道了运营模式之后,他愈发心里打鼓。
一方面吧,这事的确对华商有好处。一方面,直觉告诉他,她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把人叫到边上,认真地强调:“你可不能挪用储户的存款。”
周秋萍呵呵:“什么叫挪用啊,我那是拿人民币真金白银地换的。我不搞投资,我难道拿着卢布发霉?你这个要求根本不合逻辑。”
卢振军着急:“那人家要取卢布怎么办?”
周秋萍不假思索:“买飞机买轮船拖回去出租,然后拿租金过来抵押贷款付钱。再说,您放心吧,就目前的状况,肯定是存款的人多,取款的人少。大家只是需要一个保管地点而已。”
她转过头,拍拍手,请问自己的雇员们:“大家想想看,我们还能做什么?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
有俄罗斯籍的雇员开玩笑:“咖啡,我们缺少一杯咖啡。其他外资银行都为顾客提供咖啡的。”
周秋萍笑着接话:“咖啡算什么呀,那多廉价。在咱们银行存款,必须得有点实在东西。比方说送米送油。”
雇员们立刻热闹起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
俄罗斯籍的雇员认为这个很实在,米就算了,直接换成面粉吧。俄罗斯太冷了,种不了水稻,大家也不吃大米。
中国雇员则认为华商很少自己开火,米油对他们来说不实用。
“方便面吧,搞方便面,听说大家特别爱吃方便面,那个方便。”
其实90年代初期,方便面对绝大部分国人来说还是属于奢侈品。这小孩子生病或者走亲访友才能吃到的东西。
大家正讨论的热火朝天呢,又有客户进门了。这回倒是中规中矩,就是在莫斯科做生意的华商。
只不过他们过来都是一包一包地拎着钱,把钱点清楚了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原本周秋萍还觉得为了满足75%的俄罗斯籍雇员的要求,一个小小的营业柜台连中国人在内足足请了8个人实在有点浪费人力资源。
但现在看,一点不浪费,毕竟一个客户就能让一个人忙上半天。
她帮不上忙,也没身份去帮忙,看看时候也不早了,干脆就跟着卢振军的车回去了。后面还有好几个点要设,她有的忙呢。
周秋萍上了车,怕卢振军又叨叨她,干脆自己主动找话题:“你们开会开的怎么样了?我看什么时候有空再去趟尼古拉耶夫,看能不能买船。”
卢振军摇摇头:“考察团去了,已经回国了,打了报告上去。认为它有购买的价值,而且乌克兰方面有卖的意愿,他们急着找下家,可以连人带马出手。”
周秋萍顿时来了精神:“那什么时候买?”
果然出手要趁早啊,瓦良格号她上去看过,虽然好多设备还没安装,但绝对不是个空壳子,已经可以说是接近于一艘完整的航母了。
如果现在拖回来,肯定要比蹉跎了10年时光好。
卢振军却摇头:“还在研究。”
周秋萍有点着急:“你们到底要研究到什么时候?时间不等人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卢振军表情有些微妙,关于航母这件事,其实现在国内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主要是两种观点,一种是买个半成品回来,另一种是自行研发。
891工程就是后者的体现,它的目标是研制5万吨级的直通弹射航母。
而瓦良格号是一艘滑跃式航母。
考察团回国之后,海军技术论证部门和国内的船舶制造集团仔细讨论过了,目前倾向于直通甲板+弹射器+固定翼预警机的航母,才是眼下海军真正需要的。
从这个角度考虑,瓦良格号已经过时了,并不是非买不可。
卢振军努力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这件事。其实他也不是海军出身,只能囫囵吞枣把这件事给消化掉。他也觉得可惜。
毕竟他对瓦良格号的印象很不错。
估计上级所谓的再考虑,很可能考虑着就没下文了。
周秋萍惊讶不已,在她的印象中,瓦良格号之所以风吹雨打日晒生锈那么多年,是因为国际势力的影响,中国迟迟不能买。
合着按照卢振军的意思,是国内根本就没打算买。
这个891工程具体是怎么回事,周秋萍根本没概念。她只知道,要么这个工程中途下马了,要么就是到最后也没结果,反正他们肯定没能自主研发出航母。否则也就不会再有后面购买瓦良格号的事儿。
她只疑惑:“这二者有什么好冲突的?先买了再说,也没说不让自己造啊。”
卢振军一言难尽地看着她:“这是艘航母,你知道航母多烧钱吗?而且它还没完工。你以为买回来就完了,要往里面不知道砸多少钱呢,几百亿几百亿的砸。”
周秋萍反而轻松,几百亿嘛。她好歹也是重生人士,知道一亿只是小目标,千亿富翁又不是没有。
卢振军叹气:“海军一年的军费有多少钱?一艘航母都搞不定。”
说来说去,都是穷字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