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227节(2 / 2)

说不定啊,没多久,就得被揭三层皮,扔去旮沓窝里自生自灭。

李三揭不知道那些看热闹的人的心声。

他闷头进了工部,目不斜视,跟着小吏到了董尚书跟前,递上了文书。

董尚书一直在案前办公,自不知道外头那一幕,客客气气与李三揭说了几句场面话,便让人先引他四处转转,认一认人。

李三揭一走开,有人凑到董尚书跟前,迅速把事儿说了。

董尚书摸了摸胡子,呵呵一笑。

李三揭第一天到,因着事儿没有弄明白,便借着要去驿馆落脚,把接风给推了。

而后,背着他的包袱,迅速寻到了顺天府,拦下了要回燕子胡同的温子甫。

“老弟啊!”李三揭急切道,“今儿说什么都得喝两口。”

温子甫使人回府传话,引着李三揭,去了边上酒肆,要了个雅间。

“我原想着,大人还要些时日才能抵京。”温子甫给李三揭添了酒。

李三揭苦笑。

“我来得可能不太凑巧……”他抿了口酒,叹着气道。

第275章 他跟鬼有什么区别?

李三揭被提上来顶缺,收到调任文书后,处理好临安事务,就启程了。

担心一家老小吃不消行程,就让他们缓行,无需如他自己这般匆忙。

等他进京后租好宅子,收拾好之后,家人再抵达,也合适些。

李三揭想得不错,可就是实施上……

出了些问题。

温子甫一愣:“大人何出此言呐?”

李三揭轻咳了一声,放下酒盏,身子往温子甫这厢倾了倾,压着声儿问:“我今儿到工部,在门口遇上了霍大人的侄儿,我就和他打了个招呼。他在六部任职吗?这里的官员都怎么称呼他?叫’贤侄‘是不是不妥当?”

李三揭不知内情,不在状况里,但他不傻,他自己已经琢磨出些味道来了。

不是京里不兴称呼晚辈为“贤侄”。

而是那个人,那个在顺平伯府敢无法无天、口出狂言的小子,不能被这么叫。

李三揭刚问出口,就见温子甫倒到嘴里的酒全喷了出来,呛得跟要断气了一样。

温子甫根本拿不住酒盏,捶胸咳嗽。

李三揭的唇角抽了抽。

还好,温子甫偏头了,桌上的酒菜保住了。

温子甫缓了好久才稳住气息,一言难尽地看着李三揭。

“大人真的不知道?”温子甫难以置信。

李三揭多机敏一人,出身上毫无背景,还能在临安府混得如鱼得水,可见其看碟下菜的手腕。

虽然,李三揭在临安时称霍以骁为“贤侄”,但温子甫彼时以为,李大人是知道霍以骁身份的。

只不过是,霍以骁不主动表态,霍怀定也不多说,李三揭揣摩着这两人的心思,选了“贤侄”这个称呼。

温子甫听温宴说过,霍以骁其实并不喜欢别人叫他“四公子”。

其他的叫法更不合适。

李三揭装傻充愣着叫“贤侄”,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反正,那是临安城。

山高皇帝远。

温子甫没有想到,李三揭是真的毫不知情。

甚至,今日两只脚才踏到了千步廊的青石板砖,就震慑了从前到后的所有衙门。

李三揭早知状况不好,再看温子甫这神情,显然比他预估的状况还不好。

他只能苦哈哈地道:“还请老弟解惑。”

温子甫把自己的酒盏挪开,顺手把李三揭的也拿远了,别的吓着他。

“您知道那位的名字吗?”温子甫问。

“这个知道,”李三揭道,“我记得霍大人和霍大人的公子,叫他’以骁‘。”

温子甫又问:“霍家有一位公子,前些年被皇上和霍太妃接到宫里,做了三殿下的伴读。前阵子,大殿下、三殿下、四殿下开始了六部观政,三殿下在户部,那位自然就跟着。”

李三揭“哦”了一声。

原来是皇子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