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开启系统 第288节(2 / 2)

加入书签

赵御的黑眸之中闪过些许思索,随后继续抬手轻轻翻开,顿时内心之中升起一股温暖的热流,因为此孤本并不是大夏文字,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古文,但是这些古文之旁,老太傅却用小字进行了注释和翻译。

赵御能够想象,理解和注释这些古文有多么困难,老太傅定是考究了无数古籍,花费了大量时间,才能够完成年轻帝王手中的这本著作。

“师公真是有心了。”

随后年轻帝王抬目扫视,这本帝范一共一十二篇,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篇章的名称极为简单,但是背后却是博大精深,涵盖了为帝王者的方方面面,对于赵御而言,有极大的学习和参考价值,随后年轻帝王将这本书籍再次郑重合起,用绸布包好后,轻轻放于面前的案桌之上。

这一切做完之后,马车内的梁破才轻轻开口询问:

“陛下,下一站可是大夏学宫?”

赵御点头,接着右手撑着额头,眼睛微闭,假寐歇息。

其实于赵御登基不久,大夏工部便承接了圣令,要于神京城建造两处庞大建筑,一处为位于太平之墟,用于传送之用的神京站,还有一处,便是神京城北部,扩建原本废弃的儒门遗址,作为神京城的大夏学宫。

在赵御的旨意之中,这座学宫的优先级还要高于神京站,建成的日期还要早于后者,足以可见年轻帝王对于推行教育的重视。

神京城再往北,就是极为荒凉的冻土荒原,而玄武北门平日里只有边关将士进出,因此整个大城呈现出了东,西,南尤为繁华,而北城地广人稀的分布,所以位于北城的大夏学宫的面积极大。

神京城人口无数,以赵御有教无类的初衷,学宫的面积将来只会更为庞大。

此时经过半年多建设,大夏学宫已经初具规模,若是自天际鸟瞰,则会发现一片片建筑连绵成一片,呈现如豆腐块一般错落有致的分布,而此时临近年关,虽然绝大部分的学生陆续回家过年,但大门口依旧是人来人往,进进出出者皆有。

半下午时分,一辆普通的马车于学宫门口处停下,接着一位身穿黑色儒衫的老者,钻入马车之中,马车继续慢慢悠悠地驶进学宫之内。

“老夫大夏学宫,东郭乐正参见陛下。”

马车内,原儒门门主,现大夏学宫宫主的黑衫老者,对着赵御恭敬一礼,赵御轻轻一笑,开口回应道:

“快快请起,数月未见,师兄可还安好?”

“每日教书育人,充实无比,好的很。”

老者起身,随后于年轻帝王对面坐下,继续开口道:

“前段时间巨神海畔大劫的消息传到学宫,所有人都兴奋异常,老夫再次祝贺陛下又获得一场大胜,大夏东北至少获数十年安稳。”

“师兄,你知道的,异族才是大夏最大之敌,因此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或许将来,这一批学宫之人,会是大夏的根基之一。”

虽然被老夸赞,但是赵御的面色依旧沉稳如常,淡淡开口回应过后,东郭乐正同样深以为然地点头,平和醇厚的声音随后响起:

“师傅当年也是这般说法,无论神州浩土本土之上的禁地有多凶险,都不及异族的十分之一,禁地或许可吞一镇一城之地,但是异族一旦南侵,那就是灭族之祸,异族一日不亡,大夏便一日难以酣睡。”

只有真正经历过曾经太阳帝国入侵惨状的老一辈人,才知晓这些信仰神灵,悍不畏死的异族,是如何的凶残,简直就犹如过境蝗虫,寸土不生,不会留下任何活口。

老者的话音落下之后,赵御的双眸之中闪过一丝凛冽的杀意,一闪而逝之后恢复正常,接着淡淡的帝音缭绕于车厢之内:

“朕此番前来,除却拜访师兄之外,还想好好看看这座学宫。”

语毕,赵御伸手将车窗的帘子掀起,注视外面的大夏学宫,学宫的道路两旁,种着两列一眼望不到头,自虎卧山脉移植而来的寒松,而像主枝干一般的大路两侧,延伸出了一条条小道,这些小道的尽头,便是平日里授课的学堂。

“陛下,按照您的旨意,以及六部的帮助之下,大夏学宫内的学堂此时共有整整一百零八座,除却重中之重的道论启蒙修行之外,还囊括其余方方面面,例如最普遍的工匠建设,纺衣织布,再到岐黄之术,狩猎技巧等等,甚至是烹饪,前些日子也开了一宫,而且前来学习的子民还很多。”

正当老先生兴致勃勃讲述着学宫构成之时,马车恰好驶过一间面积颇为巨大的学宫,同时食膳宫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想必就是近日里刚刚成立的学宫之一。

赵御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梁破,寻思着烹饪手艺无双的大光头,去这座学宫内讲学是何等光景。

在大夏,修士者的地位极高不假,修行者更能够主宰自身的命运也不假,但是大道之下,更多的却是默默生活的普通人,他们才是这个王朝的主体。

或许在人族的发展历史之中,在某个时期,将各行各业以十流区分之,但是脑海里有着现代思维的赵御信奉的却是任何用以谋生的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也是其成立大夏学宫,并将之推广至整个神州浩土的主要原因。

大夏学宫之内,普通人比修士更多,年轻帝王要借此清晰地告诉王朝之内的无数子民,每一项谋生之计,都值得尊重,每一门技艺,都是瑰宝,都需要传承。

第0656章 定境

赵御建立大夏学宫的目的,不是为那一撮人族之中凤毛麟角的修士群体,而是无数刚刚走上启蒙之路的年轻少年少女,以及无法修行的普通人。

换而言之,这是基础性的教育机构,而一旦有少年人在启蒙之下,觉醒修行天赋,成为修行者,那便自有如道宫,兵宗等如朝廷分支机构一般,体系成熟的宗门进行修行指导。

如果将目前整个大夏的教育体系比喻成一个金字塔形,那么这大夏学宫就是最底部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年轻帝王所乘坐的马车,在交年节这一日,沿着整个大夏学宫的主街道,浏览了整整一百零八座负责教导传承的学堂。

赵御望着马车周围,数量不少,正相互交谈的子民,对着面前的老者淡淡开口问道:

“师兄,今日学宫应当放假,怎么还有如此多的人在此?”

“回陛下,虽然元日旬假已经开始,但是这些拖家带口前来的神京城民众,一部分是来挑选所要学习的类别,而更多的是带着自家的儿子闺女们,见识见识学宫,或许等明年开春,他们就会来此处结伴学习。”

说到此处,赵御注视着周围的人群,果然发现其中夹杂着许许多多莫约十岁上下的少年和少女们,随后东郭乐正微微一笑之后,继续开口道:

“其实他们最应该感谢陛下,大夏学宫创立之前,这个年纪的孩子们,其实最迷茫,尤其是贫苦家庭出生的,运气好些的便出门做一位学徒,或许还能学门手艺,而大部分便是在无所事事中荒废时光,因此现在,别的不说,整个神京城大部分这个年纪的小娃,无论男女,全都集中到了学宫之内。”

“学宫推行道论之后,可有修道的苗子出现?”

赵御的话音未落,黑衫老者的面庞之上便涌现出了浓浓的欣喜之色,略显激动的开口道:

“有,而且有很多,整个神京城如此多的人口基数,导致被宗门漏下的遗珠有很多,这段时间几乎每一日都有人感应到天地元气,引起入体,踏入初境则指日可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