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64节(2 / 2)
再者,从国家公布恢复高考的消息, 一直到考试的那一天, 留给知青们的复习时间并不算长, 所以, 大部分人都没能考上,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我是中专毕业, 底子好一点儿,表哥又专门去田家湾大队,给我送了一套复习资料,替我节省了不少时间, 我才能够着省城大学的门槛儿。
我是知青点里考得最好的, 此外, 还有两个考上了大学的知青,剩下的人都没考上, 不过, 他们也没泄气,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想着明年再考呢。
我在知青点住了那么长时间,跟其他人关系算不上多么亲密,但是,也没有什么矛盾,所以,临走的时候,我就把那套复习资料留给他们用了。”
看于静下乡这短短两年多时间,说话、做事比起以前更有章法了,像是一下子长大了似的,一家人那是既心疼又欣慰。
吃过饭后,提着于明顺非要给他塞到手上的两斤排骨,徐元和曾书瑶这才离开了于家。
他们夫妻俩在食品厂是不开火的,所以,只能再跑一趟钢厂、把排骨留在家里了。
正准备回食品厂的时候,俩人却是被黄卫英给拦了下来。
“元元,你跟书瑶考上了沪市的大学,过阵子就得去报道了,食品厂的工作,肯定是没办法再干了的,这个工作岗位,你想过要怎么处理吗?”
黄卫英知道自家儿子是个心有成算的人,倒是也不急着把自个儿的想法说出来,反倒是先问起了徐元。
“我们厂有政策,考上了大学的人,只要跟厂里签个协议,保证毕业以后会回食品厂来工作,那么,上大学的这几年,厂里不但会把工作岗位给你保留着,每个月还会发补贴。加上国家给的补助,家里条件再困难的人,都足够支撑着把这几年的大学念完了。
不过,我跟书瑶工作这几年,也攒了一笔钱,就算是坐吃山空,也足够让我们俩读完大学了。
我们俩将来确实是要回咱们省工作,但应该是不会再回食品厂和纺织厂了的,所以,这两个工作岗位,我们俩是打算卖出去的,一个岗位六百块。”
至于办公室里的王娟同样想要这份工作,徐元下意识地就给忽略了,毕竟,他可不傻,非亲非故的,凭什么要把大几百块钱的便宜让出去?
“六百块啊,确实不贵!”只是,虽然这样说着,但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黄卫英脸上难免出现了一抹迟疑之色。
看她这样,徐元心生出些许好奇,问道:
“妈,您这是替谁问的啊?我记得,舅舅和国辉哥都有工作啊,就连表嫂,也在国营饭店当服务员呢,虽然是个临时工,但这份工作也挺清闲的。”
“你舅舅也就算了,他在煤厂干了半辈子,工作稳定,也没想着挪窝儿,但是,国辉还年轻啊,比起在煤厂干一些重体力活儿,那肯定还是坐办公室好,既体面又不累人。
这不,知道你考上了大学,大概不会再留着食品厂的工作了,你舅妈的意思是,你这工作要是还没找到接手的人,就让国辉来接吧!
六百块钱,确实不算贵,但是,这不是一笔小钱,我还是再问问你舅妈的意思吧,她要是有别的想法,这工作,你就另找其他人卖吧!”
黄卫英还是能分得清亲疏远近的,侄子和儿子,那肯定是跟儿子更亲啊,这价格,徐元也没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
况且,国辉只是想换个工作,又不是没有工作,她自然不可能腆着脸让儿子降些价格、变相补贴娘家。
“行,这事儿我知道了,但是,国辉哥要是计算能力不大好的话,估计是进不了我们财务科的,哪怕掏六百块钱,也只能换个同样坐办公室的岗位,具体定几级工资,我就不能保证了。”
徐元把丑话说在前头,省得到时候落埋怨、反倒伤了亲戚情分。
当然,因着黄卫英“有言在先”,他去厂里上班,再遇到王文娟问起工作岗位的时候,徐元便干脆说“这工作已经有人定下了”。
总之,一个财务科会计的岗位绝对不愁卖,拿最初定的七级工资标准来算,六百块钱,不到两年时间,就能赚回来了。
何况,徐元心里门儿清,不比那些个兴许会在九十年代经历改革重组的国营企业,红星食品厂的工作,那才叫实打实的“铁饭碗”呢,所以,他把这个岗位卖出去,绝对没坑人!
至于曾书瑶的工作,因着在医务室上班,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不是随随便便来个人就能胜任的,她便跟领导说明了情况,随后,降了一百块钱,以五百块的价格,将工作岗位卖了出去。
接这份工作的人,将会去医务室窗口担任收费员,这工作内容简单,只要初中顺利毕业了,最基本的算术,是不大可能出错的。
不过,收费员和护士、医生的提拔速度、工资定级,显然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这,也正是曾书瑶降了一百块的原因所在。
另一边,黄卫英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回了一趟娘家,就买工作的事情,跟他们商量了一番。
尽管,在听到六百块这个价格的时候,黄卫英能瞧见嫂子脸上似乎带了点儿不乐意,但是,她只当做自个儿视力不好、没看见。
反正,娘家当家做主的人,最终还是她哥,更何况,嫂子没嚷嚷出声,她又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事情呢?
从长远来看,给黄国辉换份工作、让他去食品厂上班,这肯定是划算的,所以,虽然要动用家里的存款,但是,黄卫杰还是很快就拍板决定了下来,买!
这下,徐元也就不算是忽悠王文娟了,带着专门换上了新衣服的表哥,去找杨科长打了声招呼,随后,两人一道去了人事科,将工作岗位转到了黄国辉身上。
人事科简单考察过后,给黄国辉分配了新的工作,巧了,正好是在后勤部,虽然不是办公室,但总归有洪刚这个熟人在,徐元也就不用担心表哥会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了。
黄国辉原来是煤厂的工人,现在转到食品厂来,工龄保留,厂龄就得重新计算了,不过,被徐元带着去后勤部走了一趟,瞧了瞧他所在的科室,他心里,就再没有半点儿不乐意了。
比起煤渣、尘土在空气中乱飞的煤厂,这新的工作环境,让他简直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至于卖工作的钱,黄国辉也没有耽搁,从人事科出来,就塞到徐元手里了。
说真的,这六百块钱在他身上揣了一路,弄得他心惊肉跳的,只觉得谁都像是不怀好意的人,把钱平安交给了徐元,他也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
不过,徐元一转身,便带着黄国辉去了趟房管科,直接递了三百块钱过去,那豪爽的样子,落在黄国辉眼里,颇为心疼。
虽然不知道徐元为什么要给房管科交钱,但是,来之前,爸妈就专门叮嘱了他,表弟考上了重点大学,是聪明人,遇见不懂的事情,多问表弟就行了。
因此,察觉到徐元的眼神之后,黄国辉选择了保持沉默,直到从房管科出来,这才问起原因。
第105章 路上
“这几年, 我在食品厂上班,得到过厂里的几次表彰,这才能第一批分到福利房, 准确来说,那套房子,算是厂里给的奖励。
但是,我现在要去念大学了, 也没跟厂里签订协议, 以后应该是不会再回食品厂了,那套房子该怎么处置,就是个问题。
好在, 厂领导并没有要把房子收回的意思, 让我以每平米十块钱的价格, 把房子买下来, 以后,就算我不在食品厂上班, 这套房子借给别人住,还是空在那里,都由我说了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