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26节(1 / 2)
徐元的话里,带了些调侃的意味,不得不说,几日的相处和这一早上的忙碌,还是极为有效果的,最起码,他和田家瑞,凑在一起的时候,还真能开几句小玩笑了。
田家瑞却没在意那句“不用分”的奖励,他这人就是这样,性格里或许有些缺陷,可一旦做出了决定,他就不会再往回看了。
相比起自己抢功的那一种可能性,田家瑞更关心的,其实是他们忙活了这么一早上的目的是什么,要知道,徐元可是他们仨里面脑子最好使的那一个,他可不相信,徐元会浪费时间来做这份无用功。
“啊?那,咱们为什么要把技术科的活儿给一块儿做了呢?”
疑惑是真的,田家瑞也是真的想从徐元的思路里面,多多少少学到一点儿东西,免得他什么都不会,成为拖后腿的那一个。闻言,林东正也看了过来,徐元见他们俩是真的没想清里面的门道,只得掰开揉碎了以后、解释道:
“同样要研发一样新产品,一个人只说了面包这俩字,另一个人却是连完整的方案计划都已经拿出来了,如果说,你们是领导,会更欣赏哪一个人?
不用我说出来,你们心里肯定也有答案了,把工作做细致、做到前面,总归不是什么坏事,要是技术科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不采纳我们的方案,这也就算了。
可如果他们觉得,只需要在我们的方案上稍作改动,是我们,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那咱们可就赚大发了。
远的不说,厂里给的奖励,肯定会更丰厚一些吧,福利房还是个没影儿的事情,但是,提一级工资,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说起来,你们不会真的以为,报上去面包俩字,就能拿到那么多钱,还记重大贡献一次、提一级工资吧?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
就那俩字,值个最基础的10块钱奖励,也就顶天了。”
林东正和田家瑞面面相觑,还别说,他们原先还真没细想这件事情,只觉得厂里真是太大方了,一个新点子,就能换来提一级工资,这交易,简直是血赚。
没成想,居然是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吗?林东正实在没忍住,拍了拍徐元的肩膀,夸赞道:“小徐,还是你心眼子多!成,为了那一级工资,我也拼了,该做什么,你尽管使唤我就行。”
徐元:……他其实并没有感觉到这是一句夸赞呢。
当然,林东正的话也不是作假的,他转正有一年时间了,现在是7级办事员,要是能提一级,工资就变成了每个月43元,一个月足足多了5.5元,一年下来就多出了66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呢。
至于田家瑞,他就更盼着能提一级工资了,所以,也不继续休息了,直接拉着徐元和林东正,投入到了新一轮的讨论当中。
午饭和晚饭都是在徐家吃的,饭桌上,林东正和田家瑞都对于晚菊的手艺赞叹不已,只是,心里也难免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两顿饭要是放到国营饭店去点,怎么着不得花个五块钱呢。
徐元、林东正和田家瑞都是有正经工作的人,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研发新产品的事情上,每个礼拜也只有周天,才能凑到一起来推进一下事情的进展。
好在,三周过去了,他们的方案也终于从理论阶段,进入到了实践阶段。
说实话,林东正和田家瑞原本以为,他们把这个记载着方案的本子交上去,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谁能想到,徐元他不仅要大谈特谈如何做面包,还要真的动手来做面包呢?
面包窑?没听说过,他们最多只听说过砖窑、瓷窑,还得给面包搭个窑?这可真是闻所未闻的稀罕事儿。
不过,这几个礼拜,在讨论及不断修改完善方案的过程中,俩人早就认清了一个事实,就他们俩的脑子,加起来都还不如徐元一个人的好使呢。
所以,想不明白的就别想了,乖乖听指挥就行了,这不,又是一个礼拜天,林东正和田家瑞各自借了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还绑着两只桶。
徐元则是骑着自家的自行车,同样带了两只桶,仨人一起往郊外去了,具体做什么呢?说句大实话,挖土去了!
第46章 成品
要做面包, 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垒土窑是最简单方便的,而且, 面包窑对土质没什么要求,这无疑是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的。
不过,徐元他们仨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哪儿会垒窑啊?最后, 还是徐来福给他们当了指导员。
虽然说, 徐来福自个儿也没见过面包窑长什么样子,但是,他毕竟是在农村吃百家饭长大的人, 仔细一琢磨, 这跟农村用来烤鸡、鱼垒起来的土窑, 应该也没差多少嘛。
根据着徐来福的指导, 徐元三人趁着礼拜天,在他们家那栋筒子楼后面那片空地的角落处, 垒了个面包窑。
这片空地,平时是大家伙儿晾衣服的地方,临近冬季,要存冬储菜的时候, 还会在这里挖菜窖, 其实并不是个垒窑的最佳地点, 但是没办法,徐元他们, 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同一栋楼的邻居自然把老徐家这些天的动静都瞧在眼里, 徐家四个要上班的人整天早出晚归的,他们逮不着人, 可不就只能问于晚菊了?
虽然说,徐元这是给食品厂出的点子,跟钢厂其实碍不着什么关系,可是,还没影儿的事情就提前嚷嚷出去,对徐元可没什么好处。
而且,钢厂这么多人呢,谁家都有个亲戚,说不定就有在红星食品厂上班的呢,把徐元他们的计划泄露出去了,万一被其他人抢了先呢?
于晚菊可不糊涂,哪怕在徐元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时候,她对这个叫面包的新玩意儿并不是那么信心十足,但是,对着外人,该有的保密工作还是要做到位的。
这不,有人来问的时候,于晚菊就笑眯眯地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想着,家里整天都是蒸、煮、炒的那一套,突然想起来小时候我爸垒过土窑,用窑烤出来的东西特别好吃,就想试一试,也算是给家里人换换口味了。
反正,礼拜天他们闲着也是闲着,垒个窑又不费什么功夫,也不用额外花多少钱,反正,能不能成功还不一定呢,等窑干了,我先烤点儿东西试一试吧。”
还别说,于晚菊的这个理由乍一听,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毕竟,整栋楼的人都知道,她爸原来是国营饭店的大厨,于晚菊也有一手好厨艺,连带着徐家人在吃饭这件事情上,都多了些讲究。
不过,在她解释完以后,依旧有人半信半疑,以己度人,为着一口吃的,他们家可是懒得费这个功夫,有那个时间,在家里多歇一歇难道不好吗?
然而,他们探寻不到徐家人这么大费周章的真正缘由,哪怕心有疑虑,人家不愿意说,也总不能像公安局的人似的、追上门去逼问吧,且当于晚菊说的都是真话吧。
在垒窑的过程当中,自然是遇到了不少问题的,徐元他们又没有现成的图纸,一切都是依靠着徐来福记忆中的土窑,摸索着来的,哪儿有可能一次就成功呢?
所以,前前后后,这又忙活了半个月的时间,面包窑才快要大功告成了,只剩下抹面儿这最后一步。
只是,这时候的水泥都是由国家分配、用于工业生产建设的,家用几乎是看不到的,徐元也不愿意让一个小小的面包窑惹来诸多注意,干脆,也没用水泥,依旧是用土抹的面儿。
完成这最后一步,想要动手烤面包,却是还得再等上十天,总得让面包窑晾干了才行。
好在,从一开始,他们就做好了要打持久战的准备,给面包窑搭了个架子,上面用一块防水油布盖着,怕的就是,窑还没搭好,就让一场雨给冲垮了,一切又得从头再来。
面包窑晾干、于晚菊动手做面包、试验用窑烤面包的最佳时间和温度,这一系列工作,忙活完,时间都已经进入五月了。
没办法,谁叫徐元他们每周都只有礼拜天才放假呢?这些工作,少了他们仨可不行。
正因为这几天在忙着收尾的工作,徐元、林东正和田家瑞,连厂里为了庆祝工人同志们的节日——劳动节,而组织起来的文艺表演大会,都没怎么仔细看,坐在那里半天,脑子里想的却都是面包的事情。
幸好,长达三个多月时间的努力,现在终于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这天早上,徐元从柜子里找出来两张曾经包过桃酥的油纸,把面包装进去、用细绳子捆好。
知道徐元今天要把成品拿去厂里,于晚菊也是辛苦了一回,六点就起床了,下楼去烤了一窑面包,这会儿提在手里,徐元好像还能感受到那股热气儿直往手心里窜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