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177节(2 / 2)

加入书签

“吾听闻,无论做任何事情,让我们的友方数量越来越多,让敌人的数量越来越少,都是堂堂正正的取胜之道。”

申达听得连连点头,他不由得转过头来,对一旁的两个徒弟说道:“听见没有,多么有道理,这才是老成之言。”卓天星和翟天月也颇感有理,应声回应。

接着,申达轻轻站起来,在石洞里面来回踱了几步。

他看了看方长,又看了看洞口外,忽然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引荐一两位。”

方长对周围的感应十分敏锐,远超其他修行人,所以早已经猜到他要干什么,只是微微点头示意申达放手施为。而后他拽过旁边茶壶,给自己添上了些茶水,边饮用边等待申达的后续动作。

申达走出洞口几步,站在崖边,俯身朝百鸟崖下面张望。

不过下面只是汹涌的云海,看不到什么。

他朗声朝下面喊道:“鹤兄是否还在?有时间的话,不如上来一叙!”

声音滚滚朝下方传去,激起许多翅膀声音。

申达只是站在原地等待着。

过了一阵,才有声鹤唳传上来,然后一只仙鹤扑扇着翅膀,升高到和崖边齐平的位置,看着申达,忽做人言:“怎么了,申老弟?不会又有了新的剑招,要找我来试吧。”

说着,仙鹤飞过来,收拢黑白分明的双翅,落地后微微闪动,化为一个身材削瘦高挑的中年人,仔细看去,对方身上所穿那身黑白相间的衣衫,倒是和仙鹤的风格十分相似。

申达赶紧回复道:“今天不是,这里有客人,我给你引见下。”

看起来申达和仙鹤早就熟络,互相之间交谈比较随意。

听到申达的说法,仙鹤所化的瘦高个儿中年人,收起了脸上的表情,略微正色,而后朝洞里走来。方长也放下手中茶杯,礼貌地迎将出来。

他的五感十分敏锐,早在来到百鸟崖的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下面的动静,知道有个化形大妖就在下面崖上,正在和周围小妖聊天,并有一搭没一搭地念书。

申达先给方长介绍道:“这位是鹤仙人,乃是这百鸟崖上众精怪之首,作为邻居,我们熟识往来了许多年,其甚是可靠。”

鹤仙人的本体为一只仙鹤,这个称号只是它闲来无事,自称取乐的,修行路上寂寞是常态,这种做法并非出格。方长也并不意外,他微微朝鹤仙人见礼,而后听申达将自己介绍给面前仙鹤:

“鹤兄,这位是方长方朋友,来自中原,修为高深莫测。”

仙鹤也按照人间的礼节行礼,举止十分周全,一看就是曾经在人间混迹过不少时日的。

旁边卓天星和翟天月则默默侍立,直到几人重新走进石洞,围桌坐下,他们两个才去取了新杯子,又给石质茶壶里面添了水,继续乖巧地待在一旁。

闲聊了几句之后,方长直白地朝仙鹤说道:“鹤兄,之所以来此,是因为天下间有件事情,需要天下同道的帮助,一齐出手,才有解决的希望。”

仙鹤瞬间被引起了好奇心,疑惑道:

“什么事情?我看方老弟十分亲切,若有什么差遣请直接说,在下不会推辞。”

方长笑道:“倒也不是很着急的事儿,有一伙儿势力,以妖怪为主,正在祸乱天下。这次大劫虽然是应时而生,却主要由他们所掀起,已经导致了许多地方的混乱。”

“噢原来是这个。”不等方长说完,仙鹤插言道:“我倒是知道一点情报,不过接触并不算多,只知道他们没干好事。可是要我出手,与它们作对?为了天下正义,倒也不是不行。”

旁边申达瞬间被吸引了注意了,不过没等他开口问,方长便在一旁,按照他之前与桑子平一起约定的说法,对申达和鹤仙人讲述自己的想法:

“倒不是很急,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若是能够抓住这次大劫的主谋,我们便距离消泯天下间劫祸只剩咫尺。”

“吾奔走于天下间,倒是找到了寻出敌人总堂的方法,不过尚需时日才能生效,只希望到时候天下间同道们一起出手,莫要让主谋跑掉。”

鹤仙人看了旁边申达一眼,见他神情如常,便知道同样的话,方长已经和申达说过。

于是鹤仙人点点头道:

“没有问题,这个要求可比在天下间奔走,找人放对轻松多了。”

一时间三人都笑将起来。

接着,申达说道:

“我在蜀地剑修们中间,颇有些人脉,待我写信找一下周围的同道,逐个邀请,看他们是否对此事有兴致。”

旁边鹤仙人也嘿嘿笑着补充:

“倒是先不急,我知道蜀地的一些情况,那帮家伙们并没有放弃蜀地,依然对此处州府进行了渗透。”

“我先把知道的说一下,申老弟你回头联络同道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大家聚集起来,正好用这些据点儿练练手,也略微推迟推迟蜀地陷入劫乱的时间。”

闻言申达正色道:“此事十分重要,鹤兄一定要说详细些,事不宜迟,我今日便开始着手联络。”

………………

对于剑修申达来说,宽厚与好客只是他的一面,待其行动起来,便如出鞘利剑一样,直来直去,效率甚高,也没有什么花哨,十分可靠。

他飞快地写信,用自己背后的宝剑,一封一封地送出去,然后便开始等待回信。

方长继续在这百鸟崖上,应邀盘桓了几日,略微看了看申达与鹤仙人的联络成果。效果很喜人,剑修们互相之间自有熟识关系,估计很快整个蜀地未彻底归隐的修行者,都收到了消息。

------------

第295章 【目标:回仙栖崖】

省事儿了。

这是方长对此行最大的一份感触。自此,他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在蜀地停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