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 第44节(1 / 2)

加入书签

“我查过了,那十二条龙都是实心的,中间绝没有任何可供倒入火油的空隙。”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线索,妖风。只能在雷电天气出现的妖风,是否与大殿之火有关?雷电劈击虽然会引起大火,但若让十二根柱子同时着火,除非是当时天上能同时降下十二道雷电来适配?”

朱聿恒道:“我估计问题必定出在建造大殿的人身上,或许,他们能有机会在柱子上动手脚,利用我们所不知道的手法,让十二根柱子同时起火。”

阿南赞赏道:“这想法很对,三大殿主要负责人是谁?”

“内宫监掌印太监蓟承明主掌一切工地事务,因此,我确实想过要咨询他。”朱聿恒凝视着她,慎重道,“可惜,他已经死在了奉天殿那场大火之中。”

“死了?”阿南挑一挑眉,“这倒好,与自己监造的宫殿共存亡,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而且他的死状,非常奇特。”朱聿恒将蓟承明当时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因为现场情形诡异,他又持笔画出了蓟承明活活跪着烧死在地龙中的诡异状况。

阿南这个古怪女人,听到此等惨剧,眼睛都亮了:“既已接近生机,却不肯进入,难道前方有比被烈火活活烧死更可怕的事情?”

朱聿恒摇头道:“想象不出。而且事发之后,地龙被仔细搜寻过,并没有任何阻挡他前进的障碍存在。”

“但我觉得他这个选择还有个更有趣的地方。”阿南托着下巴,笑吟吟地望着他,“用玉山子砸开地面,肯定要比砸开门窗更难吧?普通人的话肯定不会想到钻地下去的。”

“这被砸开的地龙薄弱处,自然就是蓟承明在一开始,给自己留好的后路。”朱聿恒皱眉,沉吟道,“现在想来,当时雷震不绝,也是蓟承明进言,建议我们进入奉天殿避雷的。”

“所以,你肯定已经彻查过蓟承明吧?有没有什么发现?”

朱聿恒摇摇头,让韦杭之去取来蓟承明的档案,有三四本,堆在石桌上给阿南看。

阿南一看见这么多本,头都大了,说道:“你翻几个重要的地方给我看看,这里怕不有几万字,看完都要天黑了。”

朱聿恒便翻了第一本中蓟承明的出身、第二本中如何立功被一步步提拔高升的部分给她。

阿南一目十行看着,朱聿恒记得第三本中有关于他与葛家蜉蝣的事情,便将第三本翻开,寻找那处地方。

翻书之时,夹在书页中的一张纸忽然飘了出来。朱聿恒抬手按住,见上面是不明究竟的几行无序数字,便扫了一眼那东西的来历。

是蓟承明死后,他的干儿子在他床头暗格发现的,知道朝廷在查他的事情,便送呈了上来,只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朱聿恒见上面写的是,左旋一,左旋三,右旋四,左旋七,右旋五,右旋二,左旋一。

这是一个渐多又渐少的数字,若排列起来的话,那个可以旋转的东西,大概类似于一个菱形,或者说……一个圆形。

一个圆形的,凹凸不平可以旋转的弹丸。

他瞥了正皱眉看着蓟承明档案的阿南一眼,不动声色地竖起书册,将那张纸折好塞入了袖中。

他将书翻到蜉蝣那一页,摊开放在阿南面前,似乎察觉到什么,转头看向亭外的韦杭之,问:“什么事?”

韦杭之自然会意,立即禀报道:“大人,公务急事。”

朱聿恒收拾好自己那些画,起身出了亭子,快步下山。到了自己所居的屋内,他问韦杭之:“从司鹫那里拿到的铁弹丸呢?”

韦杭之立即从抽屉里取出给他。

他拿在手里,等韦杭之出去了,看着上面凹凸不平的地方,略略吸了一口气,按照蓟承明那张纸上的数字,按住第一层凹凸,向左略一旋转。

第一层旋了细微的一格,轻微一顿,停了下来。

他停了停,指尖按在第二层,向左旋了三个小格。

第三层,向右旋了四个小格……

无声无息之中,他慢慢开到最后一层,左旋一。

旋转到位之后,毫无声息。他有些诧异地看着这个弹丸,须臾,试着按住上下两端,往下轻轻一按。

铁弹丸如同一枚花苞,分成八片散开,就如一朵莲花绽放于他的掌心,露出里面一个小纸卷。

在纸卷的周围,是极薄的一层琉璃,里面盛着绿矾油(注1)。

朱聿恒长出了一口气,此时才微觉后怕。

若是他不知这个开启的数字,按错了次序,恐怕早已击破琉璃,绿矾油溅射而出,不仅毁了里面的纸卷,也会让他的手指骨肉消融。

他托着这朵冉冉开放的铁莲花,脸上渐渐蒙上寒意。

三大殿纵火案的重要嫌犯蓟承明,与阿南他们一群海客,究竟是什么关系?

为何他们传递消息的方法,会出现在蓟承明床头的暗格之中?

莲花已经彻底绽放。朱聿恒定了定神,抬手抽出里面的纸卷,展了开来。

--------------------

注1:绿矾油,即硫酸。

第47章 灼灼其华(1)

映入眼帘的,是竺星河那令人见之难忘的一手清隽好字: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是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颔联,这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更有名,分别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提携玉龙为君死”。

看来,这是他们传递消息的法子。

有两个可能,一是竺星河在放生池悄悄传递出了消息,二是这句诗早已写好,危急时刻拿来召唤阿南。

朱聿恒又检查了一遍,确定字条上没有其他手脚后,原样卷好放回了弹丸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