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2 / 2)
他已经看到了明军布置的缺陷——头重脚轻也。
洪承畴十几万大军聚集一处,清军是难以一举吃掉不假,却也叫自己的后路防守变得脆弱许多。
黄台吉由是定下了掘壕围困断敌粮道之法。让清军从锦州城西南始,走一条直线,穿过松山城与杏山城之间的通道,一直抵到海口,连掘出三道大壕——壕深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极狭窄,仅可容趾,马不能渡,人不能登,有堕者,无着足处,不得跃起——将明军包围起来,切断了其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和粮饷供应。
然后派济尔哈朗率军攻打塔山(杏山之南),夺城之后,对于败军不加以追杀,而是直取笔架山明军粮草囤积之地,焚粮仓三处。
清军如此大的动作,洪承畴当然不会没看到。不提那笔架山的得失,只说眼下他也不可能坐等清军掘壕齐整了后再发动攻势。明军现在的战略是速战速决么。
如是,清军奋力掘土的时候,洪承畴就统兵猛攻。
清军奋力抵抗,黄台吉都亲临前线,把直辖的两黄旗都贴补了上。双方连连激战,明军打的很是英勇可终究未能够败敌,自然也未能闯壕。
尤其是今日里,清军两红和镶蓝三旗兵丁作战失利,黄台吉直辖的两黄旗侍卫亲军也一样表现不佳。两边一门门火炮猛轰不止,血流满地,尸横遍野。
明军打的很英勇,但没打赢就是没有打赢。而且,连日激战明军同样损失惨重。
白日里战事正激,洪承畴自然可不会来见郑森。
可是当大战罢兵,洪承畴想起了祖大乐使人来报的消息,“天意啊,天意。”
军中粮草本已将要告竭,便是大军退去松山,城内粮饷也是不多。
松山城是锦州南最重要的一据点,再向南就是杏山,然后是塔山,洪承畴屯粮的笔架山就在塔山后。明军历经了大凌河之战的教训,在松山囤积了不少粮食,平日里还驻扎三四千守军。如果只是主军就粮,可持经年。而若加上客军来,十几万张嘴,再加上战马和牲畜,那就只有一月光景了。
这个时候郑森带来了两万石粮食,多么?不多。只是大军的十日口粮罢了。可这却能给人一信心!
就好似困境之中的希望!
错不是洪承畴此刻还在前线,并没有折返松山,他一定会好好相谢郑森!
只是洪承畴虽然想到了一切却唯独没能算清楚所有人的心。
见难以速胜,他便召集诸将会议,提出与清军决战之策,毕竟清军分兵于锦州,此刻清军人少而明军势众,更具备火力上的优势。十三万明军,大小火炮数百门,便是决战失利也能退去松山固守。有海路粮草运输,可保无忧。便就说道:“诸将当各敕本部力战,予身执桴鼓以从事,溃敌解围在此一举。”可诸将胆怯,尽都不愿死战,而主张逃回宁远为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