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妾 第115节(2 / 2)

加入书签

裴慎一声令下,箭雨如潮。

对方自然也有箭矢,双方数轮箭雨齐射地上已堆出了几十具尸体。

裴慎一刀将惊慌失措的裴珲劈晕,又留出一队护卫保护潮生,这才拔刀,厉声道:“众将士听令!随我杀——”

“杀了裴慎狗贼——”赵光泰大吼道。

齐国公率人大喊道:“杀——”

数股洪流对撞在了一起,雪亮的刀锋混杂着血肉,满地红的白的,一声声的喊杀、呼救、嘶吼,到处都是断臂残肢,令人作呕的血腥气萦绕在鼻尖。

这场战役,直至月色渐隐,天际露出鱼肚白方才结束,裴慎满身是血,看了看地上数百具尸体,冷冷甩下手中卷刃的钢刀,回头望向潮生。

潮生僵立在裴慎身侧,死死咬着牙,攥着拳头,面色发白,指尖冰凉,却一言不发。

裴慎赞许地笑了笑:“不错,有胆气。”说罢,又道:“我要去见父皇,你得先回端本宫去,告诉你娘,大宴结束了,没什么事。”

潮生深呼吸一口气,秋末寒凉的空气呛得他一咳嗽:“好。”

作者有话说:

1. 登基大典的流程是百度的,百度到了知乎。

2. 裴慎和裴俭的登基大典服饰出自《明代社会生活史》

第114章

裴慎叫陈松墨带人护送潮生回返端本宫, 又唤醒了裴珲。

裴珲整个人都在哆嗦, 回忆着醒来时尸山血海的画面,双腿发软, 几乎走不动道。

见他这般, 裴慎干脆使人带着腰舆,将他抬入乾清宫。

一入乾清宫,越过重重甲士, 掀帘入内, 便见室内药香缭绕, 七八个太医在外间低声细语,神色焦躁, 大太太坐在玫瑰椅上,神色呆滞。

裴慎心中发沉, 他满身是血地进来, 惊得殿中宫女宦官们面色发白。

大太太回过神来,更是被唬了一跳, 惊得一把攥住裴慎袖子,连声道:“怎得这么多血?可是外头出事了?有没有受伤?!”

裴慎心头稍暖,正要回答无事,却见大太太见了后面腰舆上的裴珲,只管扑上去,急得团团转:“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怎得脸色白成那样?”说罢,又一叠声的喊来太医。

裴慎低头看了看满身带血的自己,又往望了望衣着整齐, 只是面色仓皇发白的裴珲, 忍不住自嘲一笑。

大太太里里外外, 拉着裴珲转了一圈,见他无事,心才安下来,眼眶发涩,又忍不住拿帕子捂着脸,啜泣道:“珲哥儿,你爹呕血了,太医正施针开方。”说罢,她的泪水止不住滑落下来。

裴珲面色发白,强撑着打腰舆上下来:“我去看看爹。”

大太太应了一声,使唤了宫人去搀扶裴珲,刚要往里间行去,转头却见裴慎径自掀了帘子往里去。

“慎哥儿,你一身血气,莫要冲撞……”大太太尚未说完,裴慎已步入内间。

太医正全神贯注为裴俭施针,便是听见了身后脚步声,也浑然不理。

“吴院正,如何了?”待太医施针结束,裴慎方才开口问道。

吴院正转过身来,见裴慎满身是血,干涸的血迹粘在他身上、脸上、就连鬓发上都是一股血味儿,难免被唬得心惊胆战。

所幸他见惯了鲜血,神色镇定道:“再过上一时片刻,陛下便要醒了。”说罢,他拈须叹息:“殿下,陛下已是油尽灯枯,若不能将养身子,再劳累下去,或是怒急攻心一次,只怕就要……”

裴慎心下越发沉重,只低声道:”辛苦吴院正了。”说罢,摆摆手,令吴院正告退。

裴慎接过宫人递来的棉帕,随意擦了擦脸,只将面上、鬓上血迹消了些。

他刚一擦完,就见母亲和裴珲一同入内。

此时裴俭恰悠悠醒来,他身躯沉重的厉害,呕血后越发的苍老了,那个谣言死死打在了裴俭七寸上,令他几乎要被内心的煎熬逼死。

“父皇。”裴慎上前一步,轻声唤道。又取来引枕,叫裴俭靠着。

裴俭胸口发闷,呼吸沉钝,他撩开眼皮看了眼衣裳带血的长子,又见满眼是泪的妻子,还有慌慌张张的幼子,叹息道:“外头、咳咳、如何了?”

裴慎为他抚了抚背:“都处理好了。”

这么一句话,叫裴珲忍不住作呕起来。他醒来便见到铺天盖地的尸体和血腥气,长在锦绣堆里的公子哥哪里受得了。

见裴珲吐了,大太太一叠声的唤人去喊太医、备香茶棉帕。

裴俭见了,心中越发沉痛,只用目光望着裴慎。

裴慎七岁便离开家,父亲待他虽严苛,可多有望子成龙之意。尤其是裴慎自己做了父亲后,待裴俭更是多了几分敬爱,见此,竟有几分不忍之色。

可再不忍,他到底点了点头:“外头作乱的是三股势力,前朝旧臣要杀尽裴氏、父亲旧部想让珲哥儿上位、还有南方士族想杀我。”

裴俭的神色一下子黯淡下来,像是平白无故的老了好几岁,浑身的精气神都被抽干了,他望着幼子,招手道:“珲哥儿,你过来。”

裴珲几乎要崩溃了,他颤巍巍地走过去,扑倒在床榻边,号啕大哭:“爹!我不是!不是我干的!跟我没关系!我没、没想跟大哥抢——爹!你信我啊!”

他一辈子长在锦绣堆里,打小被母亲宠爱到大,从未哭得那么惨烈。

大太太只觉自己的心都要被挖了,她连忙拍拍裴珲的脊背,哄道:“不怕,娘在这儿呢!不叫你爹罚你。”说罢,又忍不住埋怨道:“珲哥儿有什么错!不都是外头的人拿他做笺子,你可不能怪罪他!”

裴俭粗粝苍老的大掌抚摸着裴珲的脑袋,像是小时候那样,他抱着裴珲,教他读书习字。

可如今长大了,谁也回不到幼年时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