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反击篇(2 / 2)

加入书签

10日,南宋中兴名将刘锜在临安府去世。

11日。赵构到达常州。12日到达无锡县。当天,王宣与金军在汝州激战。直杀至日暮,杀伤大致相当。次日清晨,金军又大举来攻,王宣战败。13日,赵构到达平江府。14日到达平望镇。15日到达秀州嘉兴府。当天,王宣放弃汝州南撤。16日,赵构到达崇德县。17日到达临平镇。18日回到临安府。

姚仲围攻巩州城三日三夜不克,只能留下米刚等人继续围城。自己则与18日向东去攻打德顺军。

13日,金将费摩率数万大军来到蔡州城外西北一里之处,在汝水边扎下营寨。而城中赵撙所部加上吴拱派来的援军,总共才6千人而已。14日,金军尝试攻了一次城,并三遣使者以书至城下“此奉书来,与赵提举商量军事”撙终不纳,并命士兵以箭射之。诸将曰“敌人以书来,未知其意。姑接之何害”赵撙说“不可!若观之,必致士卒之疑。适中其计”

19日,金军大举进攻蔡州城。南门守将焦元中流矢,首先支持不住。李进率弩手20馀人赶往南门助战。身中三矢而死。金军由南门涌入。在城西的主将赵撙赶忙召集诸军,准备巷战。华旺、成皋、焦元等欲从东门而逃,被守门将领刘安拒绝。巷战一直持续至下午申时,胜负未分。这时,王世显紧急召募死士40人,与之前王建招募的11死士会合,杀入金军阵中,杀其二将。宋军由此奋击。金军主帅费摩在南门上望见宋军旌旗不乱,叹曰“今日城又不可得”于是撤退。赵撙大呼“金人走矣”宋军将士集体欢呼。金军夺门而出。不得出者聚球场中有千馀人。被宋军剿杀皆尽,尸体积为二京观。而总共才六千人的宋军伤亡也十分惨重。大战之后。军吏战殁者400馀,负创者3700。可战者仅2千人而已。

21日。金军再次进攻蔡州城,这次想用火烧西门。赵撙在甕城中埋伏的宋军突然杀出,金军抛弃满载柴薪的大车而逃。23日夜,有星陨于蔡州金营。24日天还未亮,金军就紧急退兵30里。

而这时,吴拱紧急派来的13000援兵也在急速赶来。但主将游皋来到蔡州西南30多公里的确山县,却逗留不进。愤怒的吴拱马上换将,命已从汝州率二百骑南撤至唐州的王宣为权中军统制、节制沿边军马,马上东救蔡州。

27日,完颜褒命都元帅完颜昂开府山东,经略边事。

27日,王宣来到离蔡州确山县35里的地方扎下营寨。28日天明,探子来报金军已至确山,王宣力排众议,决定出战。舍其步兵,将3千骑兵分为三陈而出。勇将汲靖请率百骑冲击敌阵,王宣给了他二百骑。汲靖高呼“今日为国家破贼。敌若不破,誓不生还”三进三出,宋军死者仅2人。王宣随后掩杀,金军大败。

吴拱知道蔡州难守、赵撙孤军不可留,屡以蜡书召其回军。28日夜,赵撙放弃蔡州,退回荆湖北路的德安府、王宣则撤回京西南路的首府襄阳。29日,金军攻占蔡州。

赵诠、王宁受姚仲之命,攻打镇戎军。金军坚壁固守。城中主簿赵士持自言本赵宋皇族,与另一将领任诱绑了金国守臣韩珏,开门迎降。

闰2月5日,温特棱扬言“河州能为宋人死守,甚壮。今我留此,万一宋军乘虚入熙,则熙又为人有也。不如引兵归援熙州”假意从河州撤兵而去。在宋军丧失警惕的当夜突然回军,攻破河州城。次日屠城而去。等惠逢、李进、郭师伟的援兵赶到时,河州已是一座空城。

16日,杨从仪率诸将攻破宋金在陕西边境,金军重兵把守的险隘凤翔府大散关,随即分兵占据和尚原。而金军只能往北面的宝鸡撤退。

19日,张浚受赐沿江诸军造舟费19万缗。当时赵构回銮临安,有人劝张浚功成身退,但张浚自念自己身为旧臣,极力抗金,人心以己之去就为安危。于是依旧勇敢的留在前线。建康府中大小事务,事必躬亲。

21日,梁仲敏、吴芾、刘度等台谏官员一起上疏弹劾参知政事杨椿。24日,杨椿被罢。

26日,徐?、孟思恭被任命为正副馆伴大金国信使。去迎接即将入境的金使高忠建。面对金使这次来要求南宋继续执臣子之礼及归还因完颜亮南侵失败而由南宋新收复的诸州郡这两大无礼要求,接伴使洪迈上书“自古邻邦往来,并用敌礼。向者本朝皇帝,上为先帝、下为生灵,勉抑尊称以就和好,而彼国无故背盟,自取残灭。窃闻大金新皇帝有仁厚爱民之心。本朝亟谕将帅,止令收复之外,不许追袭。乃蒙责问。首遣信使,举国欣幸。但一切之礼,难以复仍旧贯。当至临淮上谒,更俊顾惠,曲折面闻”

28日,大金兵部侍郎温都察珠图喇被移剌窝斡大败于胜州。同日,盱眙知军周淙向朝廷上报了第一次契丹大起义的消息,赵构大喜“上天悔祸,与国相攻。今对方先遣使请和,则其国中可卜。傥旧疆复还,得奉祖宗陵寝,诚国家之福”首相陈康伯也说“往年只见汉和蕃,不见蕃和汉。如今却是金国先来请和也”

本月,段彦受姚仲之命,攻克平安关寨,杀至原州城下。一番苦战,收复原州,杀其知州完颜萨里。段彦又派陈玘收复原州境内的西壕、柳泉、绥宁、靖安四寨。

姚仲攻打德顺军20多天不能攻克。吴璘不得不换上李师颜与自己的儿子吴挺。而金军的援兵也正两路赶来:一路由徒单喀齐喀、张中彦自凤翔府而来;一路熙河、泾原合兵由镇戎军的张义堡而来。(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