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卿强势篇(1 / 2)

加入书签

不过说实话,他们还真是多虑了,别说宋朝人,连辽国人甚至耶律洪基的老婆萧观音想找他都费劲!辽史记载:耶律洪基有匹宝马名叫“飞电”风驰电掣瞬间百里,载着他在广阔无垠的辽国大地上疯跑。那速度让侍卫们都追他不上,往往跟着跟着人就不见了,然后只能在各大深山幽谷里去找。皇后萧观音就为这事还专门写了封正式书信,劝老公注意安全…

结果嘛?很快大家就会知道了。萧观音,这位大辽历史上最有名的才女皇后实在应注意自己的安全。扫老公的兴?这在哪个时代里都很危险…

谁也没料到:第一个跳出来窝里斗的新党人物却不是吕惠卿,而是三司使曾布!

再强调一次:王安石的识人用人真的是有问题!《宋史.奸臣传一》里共6位奸臣:蔡确、邢恕、吕惠卿、章惇、曾布、安敦…还真的一个都不冤枉他们!

曾布13岁时成了孤儿,家里很穷,可在读书受教育上,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他的哥哥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有这样的哥哥来当老师,曾布的学问是不必怀疑的。但是人品嘛…

现在领袖离职了,身为新党核心成员、又是大宋第三高官三司使的曾布的心情是怎样的?回答:他怕了!

之所以能爬到现在这么高位置,都是因变法。现在王安石倒台了,我要给王安石作赔葬品吗?不!绝不!曾布决定重新站队,他要让皇帝知道,他和从前也不一样了!

开封城内这时矛盾焦点就在“免行钱”“市易法”上,这两条彻底断了贵族们财路的新法被疯狂围攻。在王安石离去、新党空前弱势、最急需团结的时候,曾布选择了内部开炮!目标是掌管市易务的吕嘉问!

‘吕氏家贼’不管人品怎样,至少是一变法的坚定拥护者。说来这一次他被曾布攻击。也就因过份积极。他火上浇油,本就已闹得天翻地覆的免行钱,他多收了!不过没贪污。而是全部上缴国库——这么做,明显是追求业绩。讨领导欢心!

可曾布不管,只要你是违法就好了!他展开弹劾。且他弹劾的不止是违规的吕嘉问,重点更是王安石的新法——免行钱、市易法这2项法令,历朝历代最衰弱混乱的时代里,都没出现过。我曾做过街头随访。在大街上随便叫住几个人询问看法,他们都是流泪控诉!

宋神宗,不管他允许王安石辞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本人都是喜欢新法的!终他一生,都在坚持着新法!还要别的证据吗?

所以:有人攻击吕嘉问、甚至攻击王安石都没问题,但别拿新法说事!尤其是改革派内部成员!神宗命吕惠卿去调查此事。这下,他可真是找对了人!吕惠卿早就看曾布不顺眼了!很早的时候。他就认定了曾布一心要颠覆他的地位!

那是在改革初期,吕惠卿刚任崇政殿说书。家里就出事了,母亲死了,按例必须守孝。可变法进程不能耽搁,于是就由曾布暂时代替吕惠卿。也许当时在吕惠卿想来。这只是代替。等我守孝回来后,一切还是照旧,我还是新党集团王安石以下第一人?可在曾布心里,这就是个机遇!必须要把握住!

于是曾布积极工作,把吕惠卿做过的工作都升了级。如吕惠卿殚精竭虑想出了“助役法”曾布就更上层楼提出了“免役法”于是曾布就此站在了吕惠卿的肩膀上。处处显得比原男二号的小吕同志高出一头!这样的事。别说吕惠卿,换成随便谁,都没法忍受…

吕惠卿守孝期满回到开封后,敌视目光就一直盯紧了曾布,只是因当时还有王安石的存在,才暂时相安无事。可现在王安石走了,难得曾布你还自己送上门来找死!那还等什么?公报私仇是件很合法的事!尤其是以处理新党集团内部叛徒的罪名去办!

吕惠卿出手,立即就让朝廷上下都冒冷汗!与其说王安石是拗相公,从不听别人的话,非常可恶。那吕惠卿就是更上一层楼了,他是根本不让别人说话。这些年里,凡与新法结仇、与他本人结仇的,都别想好!一朝权在手,快意雪恩仇…

先是对内部。5月,曾布、吕嘉问被各打五十大板,一起贬官,到外地反醒去!这让曾布和吕嘉问结成了终生死仇,再也没法化解。期间曾布飞黄腾达时,吕嘉问一直被打压。等到晚年曾布失势时,他在吕嘉问手里被抄家治罪…

同时曾布、吕嘉问2人也把吕惠卿恨到了骨头里,终身势不两立!这些吕惠卿都毫不在意,管它以后怎样!至少眼前,打压掉这两人,我就真正确立了王安石走后的改革派大当家的地位!

对外,吕惠卿做事精明强干的一面全面展示,他先是要求皇帝向全国颁诏,王安石的离职与新法无关,我们绝不会开历史的倒车。接着他狠狠打压了一叫李师中的人。这是一馆阁人员,天天都能和皇帝见面,于是天天唠叨:现在天旱啊、百姓苦啊,唯一办法就是马上召回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老臣,让他们重新治国。最起码也要把苏轼、苏辙两兄弟叫回来,这国家还是得由君子做事,才能有好日子过…

吕惠卿冷眼旁观,手心发痒。好日子?嘿嘿,你先操心操心自己的好日子吧!还以为是王安石时代,你们说什么都没事吗?6月1日,李师中被贬出京城,到和州去当团练副使,令当地州府严加看管。

19日,吕惠卿之弟吕升卿、沈季长2人被提拔为吕惠卿当年的职务——崇政殿说书,想以讲学的方式近距离的影响皇帝。但惠卿博学、升卿无学,常被皇帝问的张口结舌,不得不由沈季长来代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