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二章 辽东故事(1 / 2)

加入书签

辽东郡的治所,就在襄平。

最初这里是燕将秦开起兵攻东胡,将燕国边境向东推进千里后,设下的边境堡垒,和烽火台的作用差不多。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以襄平城为中心,设下了辽东郡。汉武时代,汉军东征西讨的余波彻底将胡人赶出了辽东疆域,除了原有的辽东郡之外,还将襄平以东,加上大半个半岛的地域上设立了玄菟、临屯、乐浪,以及真番四郡,即所谓的汉四郡。

在此之后,襄平才真正确立了辽东中心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今天的规模。和中原自然不能比,但在这边远之地,却是个令诸胡艳羡不已的奇迹之城。

高句丽人就一直对襄平垂涎三尺,不止一次的付诸行动,想要将这座城抢到手里,做为国都来摆摆谱。怎奈他们实力不济,努力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成就,反倒是自己被汉军逼得一退再退,朝不保夕久了,渐渐也就顾不上贪心了。

当然,历史上的高句丽人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了。在两晋时代,中原内讧频频,进而惹得五胡乱华,再无暇他顾,高句丽趁机对辽东汉土蚕食鲸吞,最终将襄平城和汉四郡霸占了去。

张方虽然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不过,当他站在辽中平原上,远远眺望襄平城时,他心中也是大为惊叹,觉得襄平确实不愧奇迹之城的名头。

城池,确实不大,城墙高不足两丈,每面城墙也不过三五百步,远称不上雄伟,据说这还是几经扩建之后的成果。这样的城池,别说中原,就算放在同为边地的并州,也显得太过寒酸了一些。这么小的城,就算里面住得人挨人,能容下三五千人也就是极限了。

真正让人惊奇的,是城周围的景象。

张方在高唐也住过一阵子,对这种景象并不陌生,初见时的一恍惚间,他几乎错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大河之畔。

襄平城依山傍水而立,周围地势平坦,一马平川,绵延千里的大梁水流经城南,在百里外与辽河汇流,西南而向,在江河口流入大海,和高唐的地势很像。

光是地势像,并不会给人以错觉,最让人诧异的还是城外连绵起伏的木屋和帐篷。特别是那些木屋,和高唐新城的样式极为相似,准确来说,更像是高唐城初建时的模样。

样式像,规模也差不多,辽中平原的千里沃野,仿佛都被这些帐篷和木屋覆盖住了一般,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

张方这是第一次来辽东,走的也不是陆路,但无论是在近海航行时,还是登陆之后,他确实也没看到什么人烟,觉得这里和想象中一样荒凉。到了襄平,陡然间看到成千上万的人聚居在一起的景象,他和他的伙伴们又岂能不大吃一惊?

“这,这简直是……”

“和高唐很像是吗?”柳毅微笑着问道。

辽东和青州的贸易关系已经维持了好几年,一直都是他和青州方面打交道,最初是在东莱,后来王羽移镇高唐,柳毅也曾去过高唐拜访。他能理解张方等人此刻的心情,因为他当初在高唐,也曾发出过同样的感慨。

“是……”张方下意识回答了一声才发现不对,赶忙改口道:“啊,不,我是说,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震惊过后,他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辽东在模仿高唐,不过高唐建城至今一共才三年,在辽东这么偏远的地方,就算公孙度有心模仿,也不可能有这种效率啊。

“所以我一直觉得,王骠骑也是我道中人。”柳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若有深意的感叹了一句。

“哦?”张方不知道这话有什么深意,茫然转头,视线刚好与柳毅看过来的灼灼视线对了一下,对方眼中的热度像是化成了实质,让他瞬间有了种被烫到的错觉。

“刘将军,你的意思是……”根据谍报司的情报,张方知道柳毅是辽东方面,亲青州一派的领军人物,所以他才会特意出城迎接自己一行。他很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某个暗示,否则对方这没头没脑的感慨又算是什么?

“没什么,请别在意。”柳毅摇摇头,嘴上说别在意,但擅长察言观色的张方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对方眼中一闪而逝的失望情绪。不过他也没办法深究,因为柳毅的失态只有这么一瞬间,紧接着就滔滔不绝的讲起辽东的发展史来。

“襄平有今天这般兴旺,自非一曰之功,早在我家主公掌握大权之前,襄平周围的居民就已经有数万之众了……”

张方对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兴趣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现在他看到的辽东,显然和其他中原人理解的有很大的不同,要是搞不清楚其中的区别,的确很容易误事。

一直以来,中原人对辽东持的都是漠视态度,就算知道这些年辽东很兴旺,但大多数人也只会认为,这里的兴旺,纯粹就是因为很多难民逃到这里所至,连自家主公这样**远瞩的人都不能免俗。

可从柳毅的介绍中,张方却听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讯息。

辽东的兴旺,绝非自公孙度或汉末大乱才开始的,早在西汉年间,这里就是个鱼龙混杂之地。

草原上失势的部落,如乌桓,汉廷给他们划下的居住地是辽东,中原的罪犯,流民,甚至还有在政争中失败的世家豪门,都会逃到边地安身。久而久之,原来荒无人烟的辽东便渐渐有了人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