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声威大震(1 / 2)

加入书签

而当他们不断接触大明的将官、军士的时候,他们不免注意到了大明将官、军士身上的盔甲。

其实朱桂本人并不喜欢盔甲这玩意儿,特别是在南疆这等湿热的地方。身上呼着一套盔甲,完全可以闷咸鱼了。

这也是朱桂为什么让手下军队天天洗澡的原因,因为如果不洗,真的是一臭百里,特别是晚上睡觉,那丫味道,简直没法说。

但是不仅他们有盔甲,就是朱桂自己也有一套盔甲。

这是军事标配。

而且朱桂的盔甲不仅华丽,更是他命人精心浇铸的板甲。

这本身也是朱桂向朝廷展示技术,希望拿到朝廷军火合同的一次尝试。

板甲的防护力和同等重量下带给士兵的灵活性为其他盔甲所远远不及,板甲还具备可冷热再加工的便利性,是科技进步的新产物。先进的冲压技术能对钢板进行流水线化的塑性,大大提高了钢铁利用率,板甲的弧形表面可以卸开力道,隆起部分可通过形变吸收冲击。板甲贴合身体,可将承重分布于全身,不会像披挂甲那样甩来甩去,增加身体负担。板甲的重量一般在15-30kg之间,相比于前时代的鳞甲和链甲并未增加太多的重量,反而获得了全身防护的极大提升,杀伤板甲一般必须通过钝器或破甲长戟的大力打击,身着板甲的骑士们致死率不高,很多情况下在战场上都以被俘告终。同时代的欧洲甚至催生了另外一个奇葩的产业:俘虏赎金。大量的骑士们在不敌对手的情况下会选择投降,然后就等着家族派人来支付赎金。

毕竟板甲是由蒙古人西征才催发出的防箭攻利器。

蒙古西征发生的时间1238-1242年,正属于条顿骑士团如日中天的时代,但此时欧洲的全身板甲尚未发展到高级阶段,主要装备仍为链甲和鳞甲,防护力方面尚未与其他文明拉开差距。而弓箭的巅峰反曲复合弓的典型就是“蒙古弓”,由于它的单位长度拉力非常强劲,可以做得很短却不损失箭矢的杀伤力。在蒙古从草原崛起到一路南下和西征的过程当中,复合反曲弓为他们立下过卓著的功劳。

于是,蒙古轻骑兵又用打了就跑的方法,把骑士团的重骑兵们射了个半死不活,直到骑士们流干了血。位于今波兰的西里西亚王亨利二世率领欧洲重骑兵迎战蒙古军,被此战术击败后,亨利本人被俘获并斩首,震惊了欧洲各国。然而,1242年大汗窝阔台的死讯传来,蒙古大军全线撤回亚洲,东西方唯一的冷兵器交战刚刚开启序幕就永远结束,给后人留下无穷的遐想和话题。

在板甲出现之前,无论是锁甲、鳞甲还是札甲,由于其构成要件(小铁圈、甲片等)过于零散导致加工和维修非常繁琐,也难以加工强化。整体板甲即使在战斗中受到打击损坏,带回来由铁匠锻造修补即可再次使用,因此一副好的板甲往往会成为家族的传家宝,以至于欧洲许多贵族都有家传的盔甲,其中大部分属于板甲。而鳞甲或链甲在损坏或腐蚀后都需要重新拆装,也不利于长期保存。

而同时期英国长弓兵也在蒙古撤军的三百年后证实了板甲的优秀。无论是穿甲,还是抛射,都无法有效击穿板甲的防护。

只要推广了它,哪怕再有白山黑水女真的崛起,也不至于像历史那样被女真人的猎弓射杀了。

克板甲的在这时代也就只有弩了,火枪也不行。在子弹拥有穿甲能力前,板甲就是最强的“盾”。

一直到18世纪,装甲骑兵还可以硬刚一波火枪兵。

只不过板甲时代的中国属元明清时期,元朝由蒙古人创立,是胡服骑射的高级阶段。元军以高度的机动性和远程弓箭攻击来拖垮对手,对拖累行军的重甲兴趣不大,而装备重甲的宋军步人甲最终在元军骑兵的攻击下全军覆没,从此东方军队走出了重甲时代。明军在实战中普通士兵更多是轻甲或无甲,清朝逐渐装备棉甲。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才从西方传道士手中得到过板甲。到了那个时代,火器已经兴起,板甲也就没了用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