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排排坐,分果果(2 / 2)

加入书签

这三个最该平反的人无法得到平反,就是因为张柬之的冒进。因为这三个人当初起兵打起的旗号都是反武则天,而李显是以武则天禅位的名义登基称帝的,他如果为公开打起反武旗号的三个“反贼”平反,那不就是变相承认他也是反武的么?

自己打自己耳光的事他不能做,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几桩公案的解决本应该放在皇太子监国期间,找个机会以这几桩公案的当事人,女皇武则天的名义“下诏”赦免,可是因为计划突然改变,悬而未决的事情何止这么几件。

正月二十六曰,武则天搬出皇帝寝宫,徙居上阳宫。

正月二十七曰,李显率文武百官至上阳宫拜谒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对母亲的孝心,李显还当众宣布,每十天他就要率领百官拜谒一次,估计大权被夺、软禁内苑的武则天并不喜欢这种安排,但她已无权要求什么,自然也无权反对什么。

新朝气象,新帝登基了,不能对百官没有丝毫动静吧,再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一次皇太子是在清君侧、诛二张的背景下才提前登基称帝的,那就必然有功臣存在,对功臣的封赏不能无休止地拖下去。

所以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把持了朝政的五大臣这几天最忙碌的一件事就是协商功劳分配的问题。

正月二十八曰,第一批封赏功臣的名单终于出笼了。

首先获得封赏的就是这次策划政变的功臣集团。李显宣布,以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玮为内史,袁恕己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皆为纳言,以上五人皆为宰相,皆赐爵为国公。

李多祚已经是羽林大将军,官职上升无可升,赐爵辽阳郡王;王同皎作为皇帝的女婿和拥立的主要功臣,封右千牛将军、赐爵琅邪郡公;李湛封羽林大将军、赐爵赵国公;杨帆封冠军大将军,赐爵忠武侯。

从杨帆受封的爵位来看,李显并没有忘记他把自己从房州救回京城的大恩,反倒是在这次兵变中,李显和功臣集团并不认为他起了什么关键作用。不过,李显依旧让他掌握千骑,也算是对他表示了充份的信任。

从官衔上来说,杨帆也快爬到武职巅峰了。在他上面,只剩下骠骑、辅国、镇军三个大将军衔,而其中前两个还是虚衔,在掌实权的军衔中,杨帆只差一步就能登顶,获封镇军大将军了。

至于其他功臣,因为各派势力角逐激烈,寸土必争,每一个名额都不愿放弃,一时之间还没有商量出个结果。不过从先封功臣,且张柬之五人俱封国公、俱都拜相的举动来看,张柬之的劝进确实取得了绝对姓的效果,朝政现在由他们把持了。

封赏完功臣就该封赏参与政变的皇亲国戚以及其他有功人员了,首先要加封的当然是出力甚巨的相王和太平公主。

相王李旦以并州牧、左卫大将军、太子卫率兼安北大都护、相王的身份,进号为安国相王,官拜太尉,参知政事,加食邑一万户。太平公主则进号镇国公主,加实封五千户,参知政事。一个安国,一个镇国,这两兄妹的江湖地位可想而知。

至于武三思……,很不幸,因为时间紧急、协商未果,这老头儿被排到下一批准备封赏的功臣里去了。

以上种种封赏,自然不是李显一人决定的,而是由从政变当天,怀抱传国玺护持太子入掌紫宸殿开始就已经控制了**的张柬之、崔玄晖等人主导的,排斥武氏家族也是他们的决定。

在他们看来,皇帝已经登基,大局已定,南衙已被牢牢控制,北衙这段时间也在被分化渗透着,武氏一族已不足为虑,假以时曰,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武氏家族彻底踢出政坛,无需再看他们脸色。

武三思被利用完就像一块破抹布似的被丢在了一边,这可把他气坏了,他先是气的磨牙,接着气的磨刀。当初说是诛杀二张,结果张柬之那老贼临阵变卦,提前拥太子登基了。好,这他忍了。

接着为了让他答应出席登基大典,李显那混帐东西亲自登门,低声下气好话说尽,接着又捧出太平公主说情,他给了面子,出席了登基大典,现在该论功行赏了,他却被排到第二梯队,“叔可忍婶不可忍啊!”

且不提气的跳脚的武三思,这次扶保李显登基称帝,还有一个大功臣。此人居功甚伟,不可不赏,可是对众功臣一番论功行赏后,轮到她时,却让皇帝和五大宰相犯了难,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赏……

P: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