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1 / 2)
见川贞联军已放弃攻城,全军回撤救营,左双没敢耽搁,立即下令,全军撤退,回往高川郡。
气急败坏的川贞联军又怎肯放他们离开,两军的大队人马随后掩杀。
不过西境军并未深入敌营,撤退也迅速,在左双的指挥下,全军后队变前队,整齐有序的撤退下去。
川贞联军的马队最先追杀出营,本以为可以利用骑兵的冲击能把风军冲散,结果遭到西境军的迎头痛射。
弓箭本就是克制骑兵的利器,加上西境军又善于箭射,而且他们是主动撤退,并非败退,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放出箭阵,让追杀而至的川贞骑兵大吃苦头,冲在前面上千骑被密集的箭阵活活钉成刺猬。
川贞骑兵大惊,在如何密集又凶狠的箭阵之下,哪里还敢硬冲,纷纷拨转马头,又撤回营中。
敌人骑兵撤退,西境军再无压力,大军快速又不乱的回往高川郡。
西境军来的快,走的也快,并未和川贞联军的主力有正面交锋,但他们所起到的作用却极为关键,直接解了锦阳之危,使川贞联军这次势在必得的攻城又再次无功而返。
经过川贞联军连续两天的猛攻,驻守锦阳的新军伤亡惨重,由近十万的兵力锐减到三万多人,当然,川贞联军的死伤比新军要大的多,但川贞联军的兵力也比新军多得多,即便伤亡人数已超过十万,并未影响到全军的战斗力。
守城之战打成这个样子,就连邱真都开始信心不足,私下里劝说唐寅,放弃锦阳,北上与直属军汇合,夺回宁定,再与敌军一争长短。唐寅也想撤,仗打到这种程度,他也不想再战了,不过,此时撤退的风险太大。
现在宁定里驻扎有数万的贞军,如果是进攻顺利,能一鼓作气打下来还好说,万一进攻受阻,后面的川贞联军主力再追杀上来,己方的大军想跑都没地方跑,有全军覆没之危。目前唐寅只能咬牙在锦阳硬挺着,就算撤,也得等到直属军和地方军已联手打下宁定了,己方有了实实在在的退路,方能从锦阳撤退出去。
唐寅没有接受邱真的意见,决定继续在锦阳死守。眼前唯一能令他感到安心的一点便是西境军对敌军的牵制。唐寅已给三水军和西境军传去命令,让二军联手去阻击来势汹汹的桓军,三水军有按照唐寅的命令行事,但西境军却留在高川郡没有动。
左双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违抗唐寅的命令,西境军之所以未随三水军一齐去迎敌,那是梁启的意思。
梁启的为人看似平和,实际上,他高傲得很,能让他瞧得上眼的没有几个。身为三水军统帅,他和宁军交战的次数太多了,在他看来,宁军的战斗力极差,自己与其联手,宁人非但起不到配合自己的作用,反而还会拖累到己方,得不偿失。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梁启对桓军恨之入骨。当初他大败桓军的时候,好心未杀降兵降将,而且还把他们都放了,但桓国不仅没有感激的意思,反而又派出四十万的大军前来,这让梁启的心中充满愤恨,一口恶气憋在胸口,不泄不快,他不想假借旁人之手,打定主意,就是要以三水军一军之力,再次挫败桓军,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梁启本来是个冷静又城府很深的人,但这次却有些冲动了。
左双按照梁启的意思留在高川郡,反倒阴差阳错的解了锦阳之危。
而后的几天,只要川贞联军一有攻城,听闻消息的西境军便会由高川郡飞快赶过来,对川贞联军的大营进行攻击。左双很会用兵,也很谨慎,每次攻击敌营,他都不会贸然深入,只在敌营的边缘射箭放火,一旦看到敌军主力回营,他马上率军再撤回高川郡。
他的战术就象是块胶皮糖,把你死死贴住,任你如何用力,就是揭不掉它。川贞联军被西境军的骚扰战术搞的不胜其烦,但后者又太狡猾,抓不到与作其正面交战的机会,川贞联军的数次攻城,结果都以回营自救而告终。
这时候,连任放都对这支风军头痛不已,派人仔细一探察才知道,原来这支风军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军,其前身是宁国的中央军,其统帅是一位名叫左双的宁将。任放十分机灵,敏锐的察觉到其中或许有机可乘。
他派出一位能说会道的川国谋士,前往高川郡去说服左双,让他投靠川国,共同伐风,毕竟宁国是被风国所灭,宁人和风人应是死敌才对。这位川国谋士进入高川郡后很顺利的找到了西境军的驻地,而且也成功见到了左双。
在左双面前,这位谋事可谓是口若悬河,说的手舞足蹈,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出浑身的本事企图说服左双。左双没有打断他,默默聆听,沉吟未语,好不容易等川国谋士的大道理告一段落,左双面带微笑地问道:“阁下要说的就是这些?”
川国谋士大点其头,正色道:“既然左双将军如此善于用兵,想必也是人中豪杰,应该能看得出来,现在风国大势已去,及早脱身方为正道,若是再死守着风国不放,左双将军以及麾下的众多将士恐怕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