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同谏(1 / 2)
百官不会同意,陛下却未必。
陛下想要的是盛世,此举无异于明初时,设立内阁机制,是善政。
只要是善政,弘治皇帝或许有勇气冲破祖制。
严成锦看向刘来,目光平静:“你会向刘公揭露本官的计策吗?”
如果你不会,本官希望你会。
刘来还在震惊中,没缓过神来:“严大人,此举万万不可!大明历来只有六部,岂能再增一部。
御史的地位,本就超越同等品轶的官员,设立四司,岂不是……”
御史,能直接向陛下揭举官员。
得益于此,御史虽然只有七品,却比七品的官员,更有震慑力。
他不同意严成锦设立四司。
“你跟本官来。”严成锦走进值房,指着册子:“这些疏奏和弹章,你今日批阅完成。”
三个书案上,疏奏和弹章,堆叠得足有半人高。
刘来翻开一本,面露难色:“大人何必刁难,下官就算通宵达旦,也批阅不完。”
严成锦不应答,反而道:“拿上疏奏,跟本官出宫。”
刘来和姜文三人摸不着头脑,各自拿着一沓疏奏。
出宫后,上了一辆准备在此的马车,刘来四人望着严成锦,不知道要去哪里?
一路上,严成锦闭目养神,偶尔才会睁开眼皮,喝口茶水。
马车急驶,来到良乡。
很快,停在一片流民的棚户前,严成锦戴上三层人笼嘴,味道轻了些。
“把疏奏和弹章带上。”
刘来不明所以,只能照做,各自搬了一沓册子。
四人没有轻视流民的意思。
可往巷子里走,却愈发觉得味道恶寒,脚下的黑泥宛如跟粪土,混在一起,散发异味。
顿时感觉无处落脚,纷纷捂着鼻子。
走了一段路,严成锦忽然问道:“你们看看这里的人,良乡明明日益繁盛,可流民为何日益增多?”
刘来露出疑惑。
放眼望去,天气渐凉了,可这里的流民,依旧穿着夏时的破衣裳,瑟瑟发抖。
是啊,良乡日益繁盛,为何流民还会不停增多?
严成锦继续道:“是因为,天下仍有许多百姓,变为流民。”
刘来四人微微震惊,心头猛地抽搐一下。
严成锦拿过疏奏,看了眼,是福建漳州府崇实发回的疏奏。
“漳州暴雨台风,淹毁农田,如今八月,正是缴纳夏税之时。
若此奏,不得陛下御批,漳州府的百姓就算受灾,也要缴纳税赋,多少人会被逼得背井离乡?”
他再拿起一封疏奏,是庐州府御史徐熙传回:“庐州知府洪景欺民敛财,百姓良田被侵占,拦轿怒告徐熙御史。
你们手上,有多少这样的疏奏?
今日有今日的疏奏,明日有明日的疏奏。
若拖一日,何时才能处置完?
京城的御史配员之数,不必本官多说,你们也清楚,不设立四司,如何处置?”
在上一世,官员的办事效率,也是问题,更遑论如今。
虽然在地方设立了御史衙门,纠察一方。
但御史并无权对官员处置,只能通报,若都察院不处置,这些污吏虽然查清了,就要搁置。
京城的御史,要派遣到科道,不能留太多御史在京中,压根处理不过来。
严成锦自知在大明设立四司不合理,会冲击旧制,令官位发生变动。
但想要盛世太平,就必须令司法更严明和细致,这是与旧制相冲的地方。
后世的监院,归根结底,也是这样的机制。
“施粥了,本宫不收银子,快来领走,本宫要回宫了。”
朱厚照躺在太师椅上,满不在乎地吆喝一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