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臣有一计,不花银子(1 / 2)
李东阳三人徐步踏入暖阁。
弘治皇帝正翻看着旧年九江府呈递的奏疏,这群湖盗盘踞已久,每年收成的时候,这群可恶至极的湖盗就会上岸劫掠。
“湖盗的事诸公都听说了,此患不除,朕心中难安。”弘治皇帝咬牙启齿道。
刘健同严成锦一样,有颇多思虑:“陛下先冷静一下,九江府的官兵入湖剿匪数次,皆无功而返,还折损了士兵和船只,由此可见,此匪不是一般的官兵能对付的。”
李东阳想了想,道:“方才入宫时,臣遇见了严成锦那个家伙,臣倒是觉得,他的话有几分道理。”
弘治皇帝眼皮抬了抬:“李卿家说说看。”
“九江府位置特殊,面临江和湖,容易背腹受敌,如今只有分巡道和分守道,治安力量本就薄弱,据点又设在饶州,实在力有不逮,盗贼上岸屡剿不灭,乃是兵力不足,如果加设兵备道,增强兵力,等盗贼上了岸,任他有通天之能也逃不掉。”
增设官兵,弘治皇帝首先想到的是靡费。
眼下朝廷各处都在节省,军饷拮据,若是再增设一些官职,就得时刻养着,靡费又从百姓的赋税中来。
终究不舍得。
严成锦听下朝的翰苑文官说,弘治皇帝担心增设兵备道的靡费,他就知道,白说了。
过了十几日,九江府又传来盗掠的消息,这回不是湖盗,是江盗!
江盗们看同行的兄弟发了大财,朝廷也没个声响,纷纷上岸各显神通。
干了一票大的,把九州府留作粮种的仓粮截了,打人不打脸,骗人不骗钱。
割韭菜,还留个根呢。
“这是一点做贼的底线都没有了啊!”弘治皇帝彻底被激怒了。
翰苑,严成锦正在抄录典籍,顺带练练李东阳的行书,有小太监来传,让他即刻去暖阁。
进了大殿,李东阳等人分列一旁。
弘治皇帝先道:“朕听李东阳说,你对九江府遭贼的事,有些想法,再与朕说说看,这兵备道,如何才发挥作用?”
严成锦嘀咕道:“臣不知头不知尾,还请陛下给臣一些提示?”
“九州府又遭劫掠了,这回是江盗!”
九州府可怜呐,是个人都来抢了……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演习一遍盗贼上岸的场景。
万一江贼和盗贼出现,又该如何千斤拨四两,一网全部打尽?
“为何又这般思索良久?”弘治皇帝没好气道。
“且容臣先打个腹稿。”
“…………”
严成锦当即表示:“朝廷想不想花银子?”
弘治皇帝白了他一眼,朕当然不想花,“能不花,就不花。”
“臣有一计,不花银子。”严成锦心中有数了。
要先解决弘治皇帝关心的靡费问题,接下来再循序渐进,慢慢展开。
弘治皇帝果然来了兴趣:“如何不花?你接着说,不要再思索了。”
“江盗和湖盗劫掠的,不仅是朝廷的岁粮,还有百姓的口粮,九江府的百姓,早就恨不得手撕了盗匪。
如果朝廷颁布诰令,设立兵备道,让加入兵备道的官兵,可以减免一定的税赋,并且黄册户籍不变,依旧为农户。
不改为军户,没有了户籍之忧,想必许多百姓会加入。
臣暂且把这些人称为,官府临时工!
江盗和湖盗作案,瞅准了官府往外运粮之时,正是农闲之际,意味着朝廷只要在这时,将官府临时工组织起来杀贼,不耽误农作,其余时间,依旧可以返回原籍做农户。
这样一来,朝廷只需派去稍懂兵法的军官,操练一番,不必花一分靡费,就可解鄱阳湖之患。”
弘治皇帝听得连眨眼睛,此法有些妙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