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 炼丹(2 / 2)

加入书签

在修道这件事上,嘉靖帝严重的好商量,你让用就用吧,便乖乖用蓝道行提供的文具书写,就连信封也是他特供的,这就为‘蓝神仙’变戏法提供了先决条件。

说穿了,蓝道行的过人之处,在于他高超的手法,能以人眼难辨的速度,将皇帝的信封掉包——上一刻拿在手里的是嘉靖所书,一转眼功夫,已经变成了他早藏在宽袍大袖里的空信封。烧掉的自然是空信封,而皇帝所书的那个,又被他藏在袖子里。

然后起乩、跳大神——紫姑上身,浑身乱颤,袖袍狂舞,让人眼花缭乱,他则利用这个机会,打开皇帝的信封,看到里面的内容,自然可以有的放矢,包君满意了。

就像世上任何的戏法,说穿了都简单无比,但就是可以让表演者混上饭吃,其中佼佼如蓝道行者,甚至都表演到皇宫中,成了护国真人,足以令所有后辈高山仰止,以为奋斗目标。

但无论如何,这都只是个障眼法,真到了没法预测的时候,他也只能抓瞎。可为了稳定军心,蓝道行还是硬着头皮起了一乩,得出个结论是:‘少安毋躁,静观其变’,如此消极的态度,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因为大家也没有办法,所以变成了最好的办法。

又因为是‘紫姑娘娘法旨’,所以道士们心下大定,该烧火的烧火,该炼丹的炼丹,不再那么着急了。

然后,奇迹便真的发生了,在沉默一段时间后,嘉靖帝廷杖了为首的八名言官,并对余者全部降级罚俸,又将蓝道行晋升为太子太保衔,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事实证明,言官们确实被他吓住了,别看开始声势那么大,嘉靖帝稍稍发作,便全都噤了声;那些官网的权贵,如严家父子之流,也纷纷开始表态,支持皇帝修炼,支持道士牛鼻子。于是,这次因陶仲文之死,而引起的危机,便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运气爆棚的蓝道行,又一次成了最大的赢家,他在道士圈里的地位暴涨,大家都真把他当成神仙,再没人敢跟他对抗,他也终于坐稳了护国天师的金交椅。

但是享受天师的荣光是一方面,同时还得履行天师的职责,能为皇帝沟通神仙固然好,可皇帝跟神仙聊天,不是因为闲得无聊,而是想知道如何长生,所以归根结底,帮助皇帝长生不老,早日羽化成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下蓝神仙可傻了眼,因为他是典型的一招鲜,除了扶鸾之外,什么炼丹、搬运、修炼,全都稀松的紧,哪会什么长生之术?

不过也不要紧,他现在是天下道门的领袖,自然有的是门派巴结他,完全可以防守让那些人去做……当然也不能胡做,不然真将皇帝搞死了,大家一起玩完。

经过精挑细选,他选中了仅次于天师道和武当山的全真教……这是个典型的名门正派,深受广大贵人欢迎,名声甚至好于天师道和武当山。

全真教掌门也十分重视这次机会,希望能一跃成为天下第一教派,便派出了十六大弟子组成的代表团,千里迢迢来北京为皇帝炼丹。

蓝道行热情接待了全真教的朋友,但对他们如此庞大的阵容深感怀疑,要知道天师道在京里也不过才八个牛鼻子,全真教这一下就来了十几二十位,不是借机公款旅游吧?

当他提出疑问,带队的全真掌门解释道:“我们这次应召前来,准备为陛下修炼祖传的‘龙虎丹’。我教邱处机祖师的《大丹直指》说,道家炼丹者以龙代表汞,以虎代表铅,铅汞合炼,以求变化成丹。”

听他一套套专业术语往外蹦,蓝道行顿时大喜,他虽然没听懂,却知道这个足够蒙人,至少能蒙住皇帝,便将他们推荐给了嘉靖帝,这是今年初的事情了。

转眼半年过去了,可那传说能让人长命百岁的龙虎丹还没练成,嘉靖帝耐心耗尽,质问蓝道行,那些人到底行不行?蓝道行转过头逼问全真掌门,你到底行不行?

全真掌门吞吞吐吐道:“炼这个丹需要龙虎共处,龙是‘正阳之气’,虎是‘真一之水’。‘龙虎共处’也是‘水火相济’,才能达到合二为一的最高境界,将丹练成……之前没有练成,就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龙虎,所以才……”

“那你是说在耍我了?”蓝道行怒道。

“天师请息怒,息怒。”全真掌门赶紧道:“我已经找到龙虎了,只要您能请来帮着炼丹,就一定能练成。”

“说。”蓝道行道。

“在我大明,真龙只有一条,那就是皇帝陛下。”全真掌门道:“虎虽然很多,但最强的一个,是当今陛下的大都督陆炳。”

“好,我给你去请!”蓝道行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咬牙切齿道:“这次再不行,咱们一块玩完!”

“您放心吧!”全真掌门丘机子道:“我们长春真人传下来的法子,指定错不了的!”

于是,在蓝道行的大力邀请下,嘉靖帝终于答应客串一把炼丹士,皇帝都答应了,陆炳只好无奈奉陪,两人每天坐在太极阴阳两眼的位置,任凭烟熏火燎,这已经是第七个七天,也是结丹的日子了!

蓝道行全神贯注的盯着炼丹炉中的火苗,心中满是惴惴不安,他知道,这次把皇帝溜得这么惨,若是还不能顺顺利利的结丹,自己一定会比死还难看。

正在他胡思乱想间,便听坐在乾位的丘机子大吼一声道:“无量天尊,请天雷!”然后一道耀眼的蓝光闪过,剧烈的轰鸣声将所有人震倒在地,连武艺高强的陆炳也不例外,更不要说嘉靖陛下了。

吃亏最大的,却是站在那里的蓝道行,他直接被冲击波推到撞到了一个铜鼎上,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