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2 / 2)

加入书签

刘天昊道:“想不出办法是不?想不出那就被动一点,等燕昌流来打我们吧!咱们这二十万大军往他屁股后面一坐,燕昌流铁定有压力。说不定不久后就派兵出来打我们了,守城毕竟比攻城轻松。再说他们人要是来了咱们还可以袭营布陷阱什么的,这就叫以不变应万变。”

洪光海听了是拍手叫好,“哎呀老大,老洪我真是服了你了,明明自己也想不出办法偏偏还能编出一个完美的理由,你真是太有才了。”

刘天昊白了他一眼,“你丫的也别跟我废话,你刚刚不是说要去烧人家粮草吗?好,你马上带上一群弟兄混进邺城,能把对方粮草烧掉记你一大功,烧不掉我也不记你大过,你看中不中?”

洪光海一听顿时就慌了,“老大,如今咱们已经打到燕昌流的屁股后面了,人家城里肯定已经封城了,你叫我怎么混进去啊?是飞天进去还是遁地进去?”

“那就是你的事了,你自己看着办吧!”之后刘天昊朝着众弟兄说道:“今天的会议就到此为止了,各位弟兄吩咐弟兄把城守好,别没偷袭到别人的城反被别人偷袭了。”

众弟兄全部散去之后,中军帐内只剩刘天昊和顾三娘两人,顾三娘朝着刘天昊说道:“你那办法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难道咱们只能站在被动挨打的局面?”

刘天昊一脸淡定道:“急什么,现在战事未开,机遇未现,贸然出兵恐怕会吃败仗。反正咱们这三方势力就咱们是局外人,一点都不急。急的应该是燕昌流,被四十万大军前后围着,不想出点办法他晚上睡觉都可能不踏实。再说那魏国朝廷,咱们都已经出兵打到了燕昌流屁股后面,他们也应该出兵表示表示吧!等他们出了兵和燕昌流的大军交战了,咱们再出兵,这样一定会轻松许多。”

顾三娘一脸担忧道:“天昊,我们上次阉了魏国太子,你说魏国朝廷会不会怀恨在心,我们合作的时候会不会搞出点小动作来?”

刘天昊呵呵一笑,“有仇不报非君子,这魏国朝廷自然会想方设法坑我们,可是在燕昌流仍然处于优势之前他们是不会动手的,你就放心吧!”

顾三娘觉得刘天昊说的有道理,他们只需小心一点,对抗燕昌流的同时也防备着魏国朝廷军就没事了,再说就算他们没有为难魏国太子他们依然要防备魏国朝廷,现在只不过要更加小心点罢了。

刘天昊叹了口气道:“不知小牛和老方的骑兵出击的怎么样了,杀到魏国边境再杀回来至少要半个多月吧!他们这三万骑兵要是早日回来咱们偷袭邺城也不是没有胜算。”

第二百四十章魏国两大军阀开战

“洪都统,你干嘛问老大领这苦差事啊!你刚才也看见了邺城城墙上那是黑压压的人啊,咱们怎么混进去啊!再说了,就算咱们混进去了,粮草周围至少有二十万大军围着,咱们怎么混到粮草附近?就算咱们混到粮草附近,成功烧了粮草,那咱们怎么出来啊?咱们可不是骑兵啊,没有快马咱们这三万条小命可得交代在敌军大营里了。”洪光海手下的一名校尉孙秀抱怨了一堆屁话,抱怨的洪光海都听的烦了。

“你以为老子想揽这苦差事啊!当时我不就随便发表了一下意见,谁知老大竟然当真了。我是明白老大的意思,反正他也想不出办法,最后全军还得缩在河西大城里。把咱们派出来给了几天干粮就让咱们自生自灭了,能烧掉敌军粮草自然最好,烧不掉也为军队减少了不少粮草,反正怎么算都不亏,于是就将咱们这些苦命的人给派出来了。”说到最后洪光海也开始抱怨了。

孙秀惊道:“不会吧,老大这么抠门啊,一点粮草都舍不得。那照洪都统的意思,要是咱们干粮吃完了还不能立刻回城,得在外面挖野菜吃树皮熬一段时间再回去?”

“那当然,咱们要是回去的太早了老大肯定不高兴了。不过咱们也不能闲着,这烧敌军粮草是铁定没戏,咱们到邺城北门看看情况。这燕昌流被四十万大军围着我就不相信他一点动作都没有。老大那边咱们就不管了,就算燕昌流发兵攻打河西我相信老大也能顶住。咱们去看看燕昌流会不会发兵攻打大梁,万一他真发兵了咱们就跟上去,看看能不能趁机坑他一次。”洪光海提出想法之后三万特种大兵悄悄来到邺城北门附近。

“洪都统,城门开了,燕昌流真出兵了。”一名负责打探情报的士兵回到洪光海歇息的密林。

“不会吧,咱们才刚刚赶到这燕昌流就出兵了,这也太巧了吧!难道上天要给我老洪一次立功的机会?”想到这里洪光海立刻喜笑颜开,“对方发出了多少人马?”

那名探子回道:“人太多了,黑压压的一片,依属下看应该不下二十万。”

“二十万……”洪光海打了个哆嗦,“咱们虽然是以一当百的好汉,但也不能逞匹夫之勇。听我军令,三军全部隐蔽,不要打草惊蛇,咱们悄悄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有便宜咱们就捡!”

燕昌流带着十万铁骑来到大梁城下,麾下先锋战将付应龙上前叫阵,“我乃昌流军主帅燕昌流麾下先锋大将付应龙,尔等鼠辈莫要龟缩不出,且派出人来与付某大战三百回合。”

大梁城墙上魏国大元帅卫忠看的真切,说道:“敌军只有大概十万人马,无需担心。既然敌军前来叫阵,我军若是龟缩不出势必影响军中士气。所以我军必须出阵,不但要出,而且要必胜,这样才能打出我军军威,敌军再要攻城更是难如登天。诸位将士,你们那个敢出城迎战付应龙?”

魏国朝廷军将军卫海叫道:“禀元帅,末将愿出城迎战付应龙,斩不了付应龙末将提头来见。”卫海是卫忠的亲侄子,武艺甚是了得,深得卫忠器重,就连魏王都赞叹有加,所以卫忠才敢举贤不避亲的提拔卫海当了魏国将军。

卫忠看着卫海笑道:“阿海,这是我军与叛军的第一战,胜败至关重要,只许胜不许败,知道了吗?”由于卫海身份特殊,既是卫忠的亲侄子又是三军将军,若是卫海输了三军士气必将大衰,所以这一战的确是只能胜不能败。

卫海自信一笑,“末将领命。”

大梁城门缓缓降下,卫海一匹快马手持双锏冲了出来。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付应龙见出来了一位英姿勃发的小将,心中忍不住赞叹了一番。

卫海铿锵有力的说道:“魏国龙升大将军卫海。”

付应龙一阵兴奋,“哈哈,来的居然是朝廷的大将军,若是斩下你的脑袋元帅一定会重赏于我。”

“那也要你有命去领,叛贼,看锏。”卫海驾马驶去,双锏如电,举起便朝付应龙脑门砸去。

付应龙长枪一挑,直刺卫海门面。卫海兵器较短,被付应龙长枪率先袭来。立刻转守为攻,脑门一侧,之后一锏弹开长枪,右手铁锏直击付应龙胸膛,付应龙长枪如游龙翻转,弹开了卫海这一锏。一番交战下来双方都没讨到什么便宜,但付应龙的长枪虽然使得灵巧,但还不如卫海攻势凶猛。五十个回合下来已经明显落了下风。

城墙上的卫忠看的笑颜逐开,因为再过不到二十回合付应龙必定会死在卫海的铁锏之下。

卫海和付应龙又斗了十多回合,付应龙越来越感到难以应付。拼命反击三招夺得一丝空隙,勒马便向己方大军逃去。

卫海见付应龙要跑,连忙策马追去,“叛贼那里逃。”

付应龙见卫海追来,心中大骂对方愚蠢,这不摆明了羊入虎口嘛!忽然他感觉胸口一痛,顿时就再也没了知觉跌落马下。

付应龙临死前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但是在他们前面的燕昌流等人是看的明白,插在付应龙背上的是一柄飞刀,直接从后背插到了他的心窝。燕昌流看到自家先锋大将死在眼皮底下,顿时气的怒目圆睁。

“哈哈哈哈,临阵脱逃之辈,只配死在本将军的暗器之下,你等若是不服尽管再来挑战,本将军奉陪到底。”卫海朝着燕昌流等人趾高气昂的大呼小叫着。

卫海和燕昌流大军的距离不过四十来米,燕昌流见这小儿猖狂至极,怒喝道:“三军听令,剁烂这狂妄小儿。”燕昌流一下令,十万铁骑向着卫海冲去,个个都是大刀挥舞长枪摆动,恨不得将卫海大卸八块再戳出三百六十个窟窿。

卫海似乎早就料到这种情况,掉转马头就往城里跑,他这马儿不是寻常之马,全力奔跑起来燕昌流的大军根本无法跟上。

跑了一阵燕昌流见追赶不上,连忙下令三军止步,再往前就是敌军的射程范围之内了。

卫海见他们不追了也勒马停了下来,掉转了马头朝着燕昌流笑道:“燕昌流,你怎么不追了,你不是要攻城嘛,我们这城门正开着呢,有种你就带着你的这些骑兵冲进城啊!难道你厉兵秣马多日训练的就是这帮废物吗?早知道你们如此无用朝廷早该发兵剿灭你们,也不至于让刘天昊那厮捡了便宜。本将军劝你等还是赶快弃械投降,若是肯相助朝廷对付刘天昊的兄弟联盟,到时候朝廷对你们起兵之罪既往不咎。要是你们助朝廷灭了刘天昊的兄弟联盟,打下了韩国新郑,朝廷给你们加官进爵,到时候魏国百姓都歌颂赞美你们,不必当个叛贼一辈子遭人唾弃要强上百倍。”

燕昌流脸色阴冷,冷哼一声道:“狂妄小儿,不要以为赢了小小的一战就天下无敌了。该投降的应该是你们,本帅麾下天兵共有三十万,攻城拔寨对阵杀敌样样精通。本帅之所以没有派全部人马攻城只是想给你们一个投降的机会,你们要是还执迷不悟,待我大军杀进城去,非杀尽毕氏王族屠你卫氏满门。”

卫海哈哈一笑,“三十万天兵?在那,本将军怎么没有看见呢?燕昌流,不要装腔作势了。如今你已经被朝廷大军和刘天昊的兄弟联盟包围,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念在你等也是魏国子民朝廷才不忍赶尽杀绝,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赶快投降朝廷一起对付兄弟联盟才是你等唯一生路。”

燕昌流义正言辞道:“姓卫的,为了对付本帅你们居然请来外敌,出卖魏国的是你们朝廷,本帅问心无愧,就算战死沙场也是魏国忠魂。本帅劝你们赶快悬崖勒马,刘天昊那厮可是贪婪奢淫之辈,你们把他的人马请进魏国只怕请神容易送神难,这魏国的大好江山恐怕就全落到外人手里了。”

卫海咬牙切齿道:“燕昌流,若不是你起兵造反朝廷又怎会请来外敌相助,刘天昊狼子野心朝廷岂会不知,可是外敌可恨,内贼更加可耻。既然你也是爱国之辈,为何不效忠朝廷,效忠朝廷就是效忠国家。赶快回头吧,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燕昌流冷笑道:“朝廷?如今的朝廷也叫朝廷?本帅之所以会起兵造反全是被朝廷逼的,这样的朝廷本帅势必要将他推翻。卫将军若是肯归降本帅,本帅绝不会亏待于你。到时候本帅杀进王城,擒了魏王,再杀回河西歼灭刘天昊那二十万乌合之众,到时候本帅封你为万户侯。”

卫海劝说不成反被劝降,气的是脸色铁青,“燕昌流,既然你执迷不悟那就战场上见真章吧!到时候朝廷与刘天昊的兄弟联盟杀光你那三十万老弱残兵,你就算哭着投降也没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