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海关(二)(2 / 2)
“不能穿,难道就冻着?”宋成廉大为讶异。便是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真的听到倭国的官员这么讲出来,宋成廉也觉得有些猎奇。
兔毛里衬在华夏政权统治领域内,只是个普通的衣服配件。谁也不在意别人怎么穿。就算是在满清统治的地区也是随便穿,只看能不能买得起。
北条看着对面的大明锦衣卫,心中很想指责这帮人。然而幕府并不想与大明交恶,这话说出来的时候就变得不那么咄咄逼人。
黑色与红色在倭国属于贵族专用的颜色。同时使用这两种颜色尤其是贵族专利。
大明锦衣卫们衣服外面黑色,里面红色。已经进入倭国贵族范围,而锦衣卫们又穿了白色丝绸中衣,这套装束放倭国武士身上,大概就可以被勒令切腹。僭越到如此地步,非死不可。
冯玉宽听得哈哈大笑,宋成廉摇头苦笑。北条却没有停止,他带着酒劲说道:“如果你们想卖东西也不是不可以。你们可以修建一处所在。专门在此销售……”
这顿饭吃完,也没叫姑娘。至少冯玉宽等人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叫,至于留在这边的北条是不是叫了姑娘,冯玉宽与宋成廉完全不在乎。
大伙在乎的是江户幕府的安排。北条肯定不是那个能做主的家伙,所以他说的应该是幕府将军的意思。
与之前的倭国幕府相比,江户幕府实力全面超过它们。
自从德川家康建立的幕府拥有严密控制下的政治体制,经过德川秀忠、德川家光两代将军,幕府统治趋于稳定。
江户时代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必须听命于将军。靠着这些直属于将军的力量,德川家拥有随时镇压大名的实力。
全国的大名分为三类,亲藩、谱代和外样大名。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亲藩、谱代也拥有封地和军队,单纯靠他们就有能与外样大名作战的实力。将军直属领地加上这票家伙,外样大名想造反是千难万难。
至于整个倭国的民众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从这个角度,现在的将军允许‘大明’在江户建立起贸易点,已经说明现在的大名被逼急了。非得靠这条贸易线解决将军眼前面对的严重问题。
宋成廉很是不解,“难道幕府真准备开国么?”
冯玉宽纠正道:“倭国与中国的贸易从来没有被中断过。扩大我们的贸易,和开国政策毫无关系。说起来,倭国在这方面还真比满清强!”
提起满清的禁海,冯玉宽脸色就变得非常难看,甚至有些恶狠狠起来。宋成廉知道冯玉宽对满清的厌恶,只能把话题转到北条代为转达的消息,“冯大哥,为何这件事不是由幕府将军发话,难道他们看不起咱们么?”
冯玉宽想起禁海令就一头火,夹枪带棒的骂着满清的禁海恶性,又把这所谓的倭国版禁海令讲给宋成廉。
1616年,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采取了进一步禁教措施。主要内容是:第一、进一步取缔洋教;第二、一切外国船只均不得在大名领地通商,只能在长崎和平户从事贸易活动;第三、中国船只不受此规定之限制。
听到这里,宋成廉赶紧附和着冯玉宽的怒骂。表示满清朝廷还不如倭国。
有人附和,冯玉宽觉得解气,这才继续讲述下去。
因为洋教的问题,1623年,幕府下令禁止西班牙船只来日本。之后十几年内,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了所谓的“锁国令”。
其中主要内容是:第一、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第二、取缔一切洋教的传教活动,对潜入日本的传教士应该予以告发和逮捕,彻底歼灭洋教的影响;第三、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
然而这些行动依旧不牵扯中国船。毕竟中国与倭国贸易这么多年,大家知根知底,倭国知道中国并不会接着贸易将洋教人员送到倭国境内。
所以倭国的“锁国体制”最终确立起来,更多的却是针对欧罗巴来的洋教,并非针对中国与倭国的贸易。
便是有所针对,也是禁止倭国西南的外样大名通过贸易自由从中国购买商品。以保证德川幕府的绝对强势地位。
说到这里,宋成廉这才明白了事情的根本。回想着北条说的那些,宋成廉叹道:“冯大哥,你这么说完,我才知道以前我想岔了。幕府所做的一切看着是要针对咱们,其实他们是针对倭国国内。”
冯玉宽连连摆手,“你可也别把倭国想太好。俺之前说过,倭国人嘴里就不说个准信。你不能用咱们所说的去想倭国,只要那么想,没有不吃亏的。”
宋成廉觉得理解不能,只能央求道:“能不能举个例子?”
“那北条说,让咱们建一个专门做生意的区。就跟吉原一样。我问你,他们若是给你指了一片地,你咋办?”
“在那片地上修起来?”宋成廉小心的询问。
“你先弄清楚这片地到底归谁,不光是以前归谁,还有现在归谁。这块地旁边是谁。到这片地的路是谁管。你若是觉得那北条说了将军的意思,就可以相信。被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宋成廉立刻掏出小本本想记录。冯玉宽拿出一个小本本丢给宋成廉,宋成廉接过翻看,就见头几页里面先是列了许多针对倭国的行动要点。
写的乱糟糟,看字迹还是很多不同时间段。可见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并非一时间的兴起。
再往下看,有一篇挺工整的东西,应该是总结。里面所写的与冯玉宽所说的非常类似。只是冯玉宽说的是具体执行,那篇东西说的是执行方向。
抬起头想感谢,就听冯玉宽说道:“给你了。你好好用,好好学。也多增加些内容,把这个交给以后来的。俺这次回去之后就要退休啦,年纪大了,跑不动海路。以后就看你们这些小兄弟们。”
宋成廉心中感动,连忙问道:“冯大哥,多谢啦。不过我还是想问,难道倭国人就不听将军的话?将军发话了,总得算数吧?”
“呵呵呵。”冯玉宽干笑起来,“兄弟,你再想想。那个北条那一句话能确定这些是将军所说的?”
宋成廉一回忆,还真如冯玉宽所说。北条的话很巧妙,始终引诱着别人觉得那是将军的命令。然而除了空对空之外,其实任何话都不能当真。
正不知道改怎么评价,就听冯玉宽继续说道:“不过你别弄错,这肯定是将军的命令。然而将军可不会承认,却又会盯着这个北条做事。如果北条能够多争取到一点,那将军可不会说让一步,绝不会。他们不仅要霸占住这一点,还会觉得能多挤出来两点。这种得寸进尺放到咱们山东,不说被打死,起码也被骂死了。这么做的人羞也羞死了。可在倭国,根本没这回事。”
宋成廉此时可不敢再把冯玉宽的话当做耳旁风,想了想才答道:“就是不要脸?”
“不是不要脸。霍兄弟说的那句话,还是咱们山东人说的。那个有钱就好点的那个……”
看着冯玉宽费力回忆,宋成廉赶紧帮着想,突然就想起来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这句吧?”
冯玉宽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这句。倭国穷成这样,你以为他们能多有骨气。他们怕的是连这样的穷日子都维持不下去,荣辱啥的,你说他们不知道吧,也冤枉了他们。可穷成这样,所谓荣辱和实实在在的好处相比,还是先把好处落袋为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