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海关(一)(2 / 2)
韦伯笑道:“呵呵,不过倭国倒是很喜欢这个名字么。”
众人听了之后连笑都没笑。必须得说,文人的玩笑有时候范围就是太小了。倒不是大家缺乏幽默,而是文人的幽默并不具备普世模式。
这边霍崇就增加了一个新的任务,准备排演郑和下南洋的故事。尤其是关于大明建立旧港宣慰司的事情。在霍崇看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旧港宣慰司,为明朝行政建置,治所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1405年,海外华商施进卿协助郑和舰队航行,期间也参与平定陈祖义的海盗军团,之后施进卿派遣女婿前往中国拜见明朝皇上。为了嘉奖施进卿的“忠义之举”,明成祖永乐帝赐封施进卿为旧港宣慰司。
旧港宣慰司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在海外的“飞地”管辖。
明朝海军在马六甲海峡的满刺加建立城栅、仓库,以之作为经营西洋的中转站,是郑和下西洋的又一重大活动。
霍崇并不认为华夏朝廷就要缩在东亚,这个国家必然是一个日不落帝国。要想恢复在整个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重建旧港宣慰司是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旧港,一作巨港,位于苏门答腊岛南部的巴邻旁,在当时是商人汇集的区域。三佛齐,当地华人称之为“旧港”。前代至洪武间为一国。今为旧港宣慰司地,古干陀利也。在占城之南,相距五日程。居海中,或曰居真腊、爪哇之间。
明朝初年,苏门答腊岛这块地方有一个叫做三佛齐的国家,大约在郑和下西洋之前,爪哇国出兵灭掉了三佛齐古国,引起了当地的混乱。因为苏门答腊这地方土地肥沃,所以不少下南洋的华人就在那里安了家,从事水稻等生产。“有南海人梁道明者,弃乡里往居之,闽广之从为商者数千,推道明为酋长,而施进卿副之。”梁道明领兵守卫三佛齐北方疆土,对抗满者伯夷。十年间有几万军民从广东、福建渡海投奔梁道明王,雄视一方。
当时指挥孙铉出使海外,正好偶遇其子,挟与俱来。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梁道明国王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带敕书前往招安;梁道明国王和臣子郑伯可一同入朝贡方物,受赐而还。四年,旧港头目陈祖义遣子陈士良,梁道明遣侄子梁观政并来朝。
姑且不说此时华夏朝廷在开始的小小的扩张思想准备,因为霍崇的手下其实有种‘陪着玩’的心态。便是正在海外的冯玉宽也完全没有扩张的心思,而是专心完成属于他的工作。也就是恢复中倭之间的正常贸易。
江户已经越来越习惯恢复的贸易。德川幕府的现任将军德川吉宗对于贸易相当满意,因为二十几年前(1708年)富士山爆发,导致将军直属领地上的富士山地区盛产硫磺。
硫磺这种东西如果是暴露在自然环境下,会引发很多问题。这些直接去挖掘即可获得的硫磺本就没啥成本,却能够从这次贸易中换取到大量物资,尤其是大量食物。让将军非常满意。
所以将军德川吉宗将这条贸易线的贸易点直接定在了江户而非长崎,就是要把粮食与物资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听闻这船队又来了,德川吉宗问前去联络的三条予二,“你是拿来了什么新鲜东西了么?”
三条予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一个托盘送上。木质托盘在江户是很常见的,由于倭国是分餐制,所以托盘上可以放食物,放酒,放茶,放信物,放承上的东西。
当然了,如果有需要的话,也会放人头。
将军德川吉宗看了看托盘,上面都是大颗的晶体。基本都有小拇指头肚那么大,拿起一颗来看看,就见晶体透明度并不怎么好,杂质也不少。入手份量也很轻,明显不是宝石。
“这是何物?”将军德川吉宗问道。
“回禀将军,这是盐。明朝的食盐。”三条予二恭敬又欢喜的答道。
听到这品相下乘的东西竟然是食盐,将军德川吉宗惊到了,“这……是明朝的御守盐?”
所谓御守盐很有历史,据说呢,在大约公元1世纪时被一个叫做“旗木佐佐鹿明”的日本船运工人无意中发现,在一次吃饭时“旗木佐佐鹿明”发现盐里面有一种结晶怪异,味道极其辛咸涩辣,无法食用,因此船运工人将这个盐用筷子拣出来随手扔到床下。因为海边隐晦杂碎的小鬼小妖很多,所以船运工人常常会被鬼压身。
“旗木佐佐鹿明”自从把咸涩的盐扔到床下后,不再有鬼压身的情况。所以每次做饭时他常把咸涩盐选出来分发给朋友。后来日本著名的通灵师"赉良"要求船工帮助搬运中国大汉王朝运来的书籍药材时发现有些船工的身上没有任何浊气。而有些身上有大量小鬼依附身体。所以叫来一些船工询问后知道是因为身上携带一种咸涩的盐,故此"赉良"将此盐命名为“御守盐”,并把“旗木佐佐鹿明”专门请来拣选御守盐。
到了公元六世纪,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混和了道教咒术与密教占术,传入日本。正是日本平安时代阴阳师盛行。此时御守盐被作为风水布局、消除邪灵的神物。
这种御守盐的传说如果是在中国,那就完全没人信。但是在倭国,这已经不是说法,而是真正传承下来的习惯。
尤其是见到这样大颗粒的结晶食盐,将军德川吉宗难免会惊讶。毕竟这也是人类的习惯,大就是美。
看了一阵这些大颗粒的食盐,将军问道:“既然是明朝送来的,这个价钱如何?”
在倭国,霍崇的政权是被视为明朝,而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政权。当然,倭国也根本不在乎这看法是否准确。与那虚无缥缈的政治相比较,食盐价格倒是更重要的。
“回禀大人,明朝的这种食盐价钱比江户的盐田要便宜很多。”三条予二答道。
就在将军对这样的产品在意之时,冯玉宽一身飞鱼服,在长期留守人员引领下到了倭国这边的盐田。
眼见倭国低矮的制盐工人用人力一桶桶地将海水搬到附近的盐田,冯玉宽已经有些呲牙咧嘴。与冯玉宽一起来的观察员也直嘬牙花子。
其实说起来这也是大哥不笑二哥的事情。不久前中国也不是没有这样的盐田。也就是霍崇这边的机灌盐田搞出来,才解决了这些问题。
但是正因为华夏朝廷的山东盐场搞定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家才觉得格外自豪。
在倭国这边,运上岸的海水会被浇入满是海沙的盐田内。等海风以及太阳将盐田内的沙晒干后,制盐师会将这些“盐泥”收集起来并再次加入海水调和成盐分含量非常高的卤水。之后卤水会被注入巨大的锅内进行长时间的熬制蒸发水分,直到完全脱水只剩柔软且白皙的海盐。
“冯大哥,咱们往这里运煤,会不会赚钱?”观察员忍不住问道。
冯玉宽登时觉得这家伙还是个小精灵鬼呢。不过想了想,冯玉宽答道:“运煤过来是为了制盐。咱们直接把盐运过来,岂不是更省事?”
观察员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连忙称赞冯玉宽有见识。
冯玉宽非常高兴,就继续参观着制盐所在。要说手段,其实大家也没啥分别,都是熬煮。
在整个制盐工序熬卤水左右着最后成品盐的口感和味道,这道工序需要将1000升含有相当高盐分的卤水倒进大锅内进行长达17小时的熬煮。在这期间制盐师需要一刻不间断的观察火焰温度,整个熬制期间决不能睡觉。然而这1000升的卤水经过长达17个小时的“煎熬”后,只能得到约180千克的的海盐。
刚熬出的海盐还不能立刻食用,需要放置四五天将其中的苦涩味道放掉后,就是纯白鲜美的海盐了。
冯玉宽与观察员看完这一系列操作,登时有了信心。本来山东食盐运到这里,价钱已经比国内贵了好几倍,大家还担心。此时看到倭国的生产能力,大家不担心了。几倍价钱照样比倭国便宜得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