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相爱相杀更新到了,求下月票~(2 / 2)
中国队和南斯拉夫队小组赛有交手,对彼此已经算是熟悉。
所以和前面德国打阿根廷队不同,两队一开场就像是老夫老妻,拍拍屁股直奔主题。
中国队更多的进行个人单打,南斯拉夫则坚持他们的团队篮球。
半场打完,中国队就落后了南斯拉夫队两位数的分差。
不是打法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实力差距。
这支南斯拉夫队人员齐整的时候,实力它就强的离谱。
就说之前没打的迪瓦茨和佩贾,一个半场8分6板3助攻,一个进了2个三分,得到10分。
这加一起就18分了,而且效率都很高。
波多黎各队表示恨不能万赞。
不过,中国队能够打到这一步,显然不是那么轻易认输的球队。
到了下半场,孙昊率先发力,接着是姚明,开始了疯狂的反扑,一度把比分反超。
但是等到三四节衔接段,中国队的体能问题又开始出现。
孙昊和姚明最后一节不得不在开场就上场。
但这样打到后半节,他们体能也开始下滑之后,主动权就倒向南斯拉夫队那一边了。
最终,尽管孙昊得到25分,姚明也有17分12板的表现,中国队还是以83比93败下阵来。
比赛结果有些令人遗憾,不过比赛结束之后,到场的球迷还是集体为中国队送上了掌声。
谁都看得出两支球队之间实力有差距,但谁也都看得出这支中国队打的有多努力。
而且输给这支南斯拉夫并不丢人。
开了天眼,这支南斯拉夫队是这届世锦赛最后的冠军球队,而且他们决赛击败了阿根廷队。
不开天眼,把表现名不副实的美国队排除掉,这支南斯拉夫队也是赛会的最强球队。
孙昊二年级,姚明菜鸟赛季,易建联还没打上nba,王治郅和巴特尔也才算刚刚在nba站住脚。
再看南斯拉夫队那边,博迪洛加、迪瓦茨、佩贾,全都在自己生涯的巅峰期。
这还只是单纯的球员个人实力对比,就更不用说两队的团队性差距。
以及,南斯拉夫队最后一届国家队所带来的那种求胜欲了。
所以,赢是超水平发挥,输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比赛结束之后,孙昊和博迪洛加拥抱了许久。
两个人从欧冠打到世锦赛,也各有胜负,关于他们作为对手的故事可能要告一段落了。
至于是否有作为队友的故事,现在就不得而知了。
比赛结束之后,诺维茨基也下到场地里。
他的表情,略显复杂。
本来他说两个人一起相约决赛,结果双双倒在半决赛大门外。
事实证明,flag这东西果然是真的不能乱立的。
不过,好的消息是,他们也算是相约了,只不过是在三四名决赛。
而且,别小看这三四名决赛,虽说只差了一个名次,但意义完全不同。
因为第三的球队,能拿牌!
这点很重要!
在未来人们谈及世界大赛的时候,最先谈到的是冠军,其次会被提及的就是亚军和季军,也就是二三名。
但是很少会提到谁是第四名。
第四名,基本上鲜为人知。
所以这是兄弟局,也是相杀局。
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因为赢的那一方无论是谁,都将历史性的拿到奖牌。
而输的,将会更多地存在于搜索引擎关键词里面。
“我不会手下留情的。”
在聊了一阵之后,诺维茨基率先“发难”。
“你放心,等我拿到奖牌,一定会给你多摸摸。”
孙昊不客气地说道。
他们这是,要相爱相杀了。
决赛日就在第二天,两场比赛都在晚上。
中国队和德国队的三四名决赛在先,然后是阿根廷队和南斯拉夫队的决赛。
留给四支球队的准备时间都很有限。
这一天上午男篮在进行日常训练。
孙昊,私下找了王非。
王非这一次世锦赛的执教非常出色,孙昊也没有提过什么建议。
不过三四名决赛关系到是否能够拿牌,他也想和王非碰一碰想法。
对孙昊的到来,王非自然很欢迎。
在小牛队的经历,让他对孙昊的实力有很全面的认识。
不单单是个人能力,还有篮球战略理解上的。
两个人交换了一下想法,结果不谋而合。
包夹诺维茨基!
诺维茨基很强,这届世锦赛打到现在,场均接近24分,是仅次于孙昊的。
但是德国队,除了诺维茨基就人场均得分上双的。
换句话说,这是标准的单核球队。
没有什么比包夹诺维茨基来的更有效的策略了。
等从王非的房间里出来,孙昊的脸上一抹闪过一抹不忍却坚定的神色。
对不起了,德克,为了中国队的奖牌事业,只能牺牲一下你了!
孙昊是这么想的。
不过可能他万万也没有想到,就在他和王非沟通的时候,那边诺维茨基也找到了德国队主教练。
而且,他也提出了自己对和中国队交手的防守策略。
嗯,包夹孙昊!
孙昊的组织虽然不错,但是传球能力不是很强。
这点作为队友,没有比诺维茨基更清楚孙昊的了。
而且fiba的比赛和上赛季的nba不一样,因为允许防守三秒,篮下的中锋是可以一直呆在篮下的。
这样的话,外线包夹孙昊,那会让中国队的进攻效率大幅度下滑。
比赛,自然也就会倒向德国队这一边了。
从主教练的办公室出来,诺维茨基也是长呼一口气。
老实说,纳什出走,他和孙昊就是达拉斯最亲密的战友了。
虽然之前嘴上说不会留情,但心里面他还是不想孙昊难过。
毕竟,他们下赛季还要一起为总冠军努力奋斗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得取舍!
为了德国篮球的复兴大业,也为了德国篮球的未来,孙,只能委屈一下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