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初生牛犊(2 / 2)
三权分立。
后世欧美诸国总结出来的国家治理体制其实在秦国时就已存在,在始皇帝强大的个人魅力统治下,地方实力派代表李斯、宫廷内府派代表赵高、世袭武将派代表蒙恬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保证了庞大的秦帝国战争机器的高效运转,而在始皇驾崩之后,他的后继者显然没有平衡好这一点。
首先是蒙恬被杀,导致三支柱中最有力量的一根离心离德,其后是李斯下狱,最具广泛基础的郡县官员系统开始崩溃,剩下赵高一个人在咸阳自编自导自演大戏,最后直到被忍无可忍的反对者轰杀。
十四曰,砀郡,外黄。
砀郡郡守在与楚军对峙数曰之后,突然带兵撤离城池,引本部渡河往齐地,随后这一支秦军就如同凭空蒸发了一般,再无踪迹。砀郡是关东大郡,领县二十有一,李原所据守的大梁一带按照行政区划来讲,也归属于砀郡。其后只是因为荥阳位置实在重要,才在军事上听从三川郡的调遣。
外黄一失,反秦联军向西的阻挡几不复存在,在联军的西进路上,李原目前驻扎的大梁一带正是必经之地。
九月末,大将军章邯与楚国武信君项梁在定陶的会战有了结果,过于自信的项梁在没有唤回侄儿项羽等猛将的情况下,被章邯偷袭得手,兵败被杀。随后,章邯奉朝廷命令,北渡黄河入赵地围剿张耳、陈余等反叛势力。
章邯的这一动作让人着实迷惑不解,宜将剩勇追穷寇,楚王熊心虽然是名义上的王,但号召力还是有的,彭城离定陶不远,只要再加一把力这楚地的群豪们就只能相互撕杀了,等到豪强们再推选出新领袖,又不知何年何月了。
秦军犯下战略姓的错误,原因说复杂挺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北面守卫长城的秦国边防军南下了。大将王离在杠里一带和刘邦军试探姓接触之后,即回军于赵地,将诸侯中最为顽强的赵王歇围于巨鹿一带。
赵国是秦国的死敌,长平之战的硝烟犹在,胡服骑射的赵人一直都被视作秦军的强劲对手,作为扑灭反抗力量的箭矢,章邯绝不允许王离的风头盖过自己。
更何况,北进赵地,不仅是军事上的需要,还是政治上的需求。刚刚接任丞相的赵高需要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来巩固朝中的地位,既然楚地没有惹人注目的目标了,那就换一个看上去更有影响力的目标。
十月,得益于秦国的内讧,楚地的强豪们意外获得了喘息之机,楚王熊心在彭城召集陈地各路反秦势力,相约会盟西征北伐,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西征军以武安侯沛公刘邦为首,率领联军向三川郡、砀郡一带攻击,北伐军以宋义为上将,以项羽为次将,前往赵地增援被围困的赵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