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1 / 2)

加入书签

元老爷也是个老狐狸了, 眼珠子一转就知道儿子打的什么主意,反问道:“你是想利用那些人将明安府的名声打出去?”

锦绣点头:“若是能带货的话,咱们不亏, 若是能带动明安府的文风,咱们血赚。”

元老爷摇头:“带货的可能性极大, 若是有人愿意为明安府的特产写几篇赞美的文章,传唱开去就更好了。

但带动文风, 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至少要十年二十年, 或许会有所改变。

咱们靖林县在前朝时期, 也是个贫穷且愚昧的小县城,也是经过好几任县令的努力,加之当时寺庙和道观盛行,教化民众,前后经历好几十年, 才有了现如今的乌兰书院的雏形。难啊!”

锦绣道:“爹, 我都明白,不会着急的, 只是现下有这么个想法, 路还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儿走的。”

元老爷明白锦绣的意思:“你是想开办书院?”

“嗯, 您能想象吗?整个明安府连一家像样的书院都没有,读过书的几乎全是富家子弟,自己家里请了西席先生去教导。

继续这样下去, 百年后这里的普通百姓还有读书识字,改变命运的机会吗?虽说愚民好管教, 但到底不利于进步发展!”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 饶是元老爷智计百出,他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不过在这之前,制定统一公文格式的章程终于定下来了,自上而下开始普及使用,从府衙开始,到下面的各个县衙,全部派专人来学习。

简单试运行两个月,锦绣明显感觉各项差事处理起来要比之前更加有效率,出错的概率也大大降低,模糊不清,废话连篇等毛病基本被迫改正过来。

日子一晃临近年关,去外边儿的商队回来,几路领队来衙门交差,脸上喜气洋洋,显然这趟出去,超额完成了之前的预期。

冯大人带着一个管事过来找锦绣,脸上全是掩饰不住的笑:“大人,隔壁康来州的成大人真是个热心肠,不仅给我们借道,还帮着我们给他们附近的几个州府打了招呼,一路上咱们的人走的可安心啦!”

锦绣挑眉:“是吗?这成大人月月与我通信竟然未提过此事,还是个深藏功与名的!回头我写信好好谢谢他!”

冯大人指着管事道:“您还是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管事恭谨的给锦绣行礼后才缓缓道:“这一路上,咱们的果酒出了康来州就大受追捧,还没到预计的地点就被卖的差不多了,要不是还记得要去其他地方打开销路,差点儿没经受住金钱的诱惑,半道儿上给卖完了!

还有蔗糖,物美价廉,比果酒更受欢迎,到了年末这段时日,简直有价无市!好些人拿着钱找咱们买东西还买不到,再是没想到,生意还有这么好做的一天!”

锦绣认真问:“明年有信心将这门生意做得更大更好吗?”

管事将胸口拍的邦邦响:“大人,就算拼上小的这条老命,也要将咱们明安府的果酒卖的全天下都是!”

锦绣拍拍对方肩膀:“行了,一路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吧!”

转而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了,冯大人,不要忘了收税,今儿我就将话放在这儿了,咱们明安府今年的税收就靠着商业了。

让下面的人皮紧着点儿,该收多少就收多少,一文钱都不能多拿百姓的!做得好了,回头大人我有赏赐。若是被我发现有贪赃枉法之事出现,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冯大人自然应是:“下官明白。”

锦绣又对管事道:“回头也给一起回来的商队紧紧皮,就说是本官说的,该交多少就是多少,不用想着贿赂谁,从而达到少交税的目的,现在的商税不高,若是被本官发现谁家私底下有小动作,你明白吗?”

管事连连应是。

管事心下没说的是,若是真的吏治清明,官员不朝他们这些小商人伸手,谁不想老老实实做生意?有您这句话,我这心里才踏实呢!

也只有那些有后台,有门路,做惯了走捷径拿好处的人,才会没事找事,损人利己罢了,这世上毕竟是普通人居多,哪儿那么多有背景之人呢?

等这一拨税收上来,最后一算账,众人再次坐在一起商议事情时,赵大人腰杆子挺的笔直,脸上满是笑意:“大人,这般下来,咱们今年虽然修梯田,铺路,给百姓借贷银钱购买蔗糖,建立公厕和公车,花了许多银钱。

且今明两年的庄稼免税,但总体下来,咱们竟然达到了收支平衡,若是细细抠起来,还能略有节余。”

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今年明安府的大动作人人参与其中,正是因为参与其中,才能明白这中间到底花了多少钱,说一句花钱如流水也不为过。

用赵大人的话说:“下官这辈子就没摸过这么多钱,心疼啊!真心疼!就算不是自己家的也心疼的厉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