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1 / 2)
打更人敲着手中的梆子, 这是他打的最后一更, 夜色最浓时候也是黎明之兆, 天幕之中最亮的就是那启明星。
慢慢悠悠唱着小心火烛后, 天边一丝金色的红线渐渐扩散开, 那光芒驱散了黑暗。
主街道上有手脚麻利地收拾屋子, 拆了门板就要开张, 迎接客人。
各府的官员,在晨光微熹之中,侍女点灯屋子里头是亮堂堂的, 半蹲下身子打理自家老爷的朝服,最后有人手捧着乌纱帽,半垫着脚放在自家老爷的头顶。官员就着铜镜或者是水晶镜, 看一眼衣冠正否就匆匆出了府邸。
有人乘坐软轿, 有人坐着马车,还有武将骏马飞驰, 静谧的朱雀大街有了人气。
京都的每一天都是如此, 有敏感的觉察到了昨晚上的御林军在外行走, 府邸侍从听到了铠甲摩擦而生的金铁之声。
很快就有人入了红色的宫墙。
“在看什么, 梁大人?”
“我就随便看看的。”梁大人笑道, 从御林军的面上收回视线,就如同侍从说得那般, 听到了昨个儿夜里有御林军的走动。宫里的御林军是轮班值守的,过往总是精神奕奕, 此时细观可瞧见淡淡的疲惫之意。
“张大人请。”梁大人伸手让张大人先行。
“梁大人请。”张大人同梁大人客套。
张梁两位是朝臣之中的一员, 更多的人自北门鱼贯而入。
他们手捧象牙芴,很快金銮殿里站着诸位臣子,按照品阶自前到后,文武官分立。
尚未朝会,金銮殿总是热闹的。
关系好的含笑问好,说着闲话家常,也说近日的事项;关系僵的也是笑着,皮笑肉不笑话里藏着机锋,绵里藏针,总是在不经意之处要刺一刺对方。
很快就有人发现,站在金銮殿里的不是权公公,而是另一位贺公公。
平日里从来都是早到的兴庆帝也有些迟了,意识到这一点,金銮殿再次起了小小的骚动。
手持拂尘的贺公公眼观鼻鼻观心,对诸臣的交头接耳权当做看不到。等会万岁爷来了,朝臣自会安静。
魏荀勤勉不缀,上一次早朝迟了是因为毒后容氏,这一次又是为了什么。
不知道是谁起了头,说到了昨晚上的御林军,说到了昌德堂。
“我今个儿经过了昌德堂的,见着昌德堂被贴了封条,有衙役在门口候着。是不是和这个有关。”
“王大人这样一说,我也有印象,周家被封了。昌德堂就是周家开的,是生了什么事?”
昌德堂与周家的消息,霎时间这个消息就传开了。
昌德堂被关,周家大门处也是有府衙候着。
杏林世家的被封,让人想到了曾经的宫闱之乱,声音不由得低了下来,渐渐就没了声音,只等着晚些时候再打听。
有关昌德堂的话题不再谈论,说起了卑鲜觐见之事,卑鲜通了国书,卑鲜王携一双儿女将来祝寿,
误了一刻钟,魏荀终于出现,他的身影出现在红宝帘幕之后。
宫女蹲下身子轻盈拜礼,随即修长的手指拨着帘幕,正冠冕的魏荀步入到了正殿里。
口呼万岁,乌压压跪了一地,从魏荀的角度只能够看得到诸位头顶的乌纱帽。
“诸位爱卿平身。”魏荀开口说道。
若是周芸在场,只怕会认不出此时的魏荀,神色冷峻,退却了过往的温柔。
魏荀掌政以来,头几年很是艰难,处处都与他作对,不是黄河泛滥就是津北的地动,除了天灾,还有人祸,回疆的蠢蠢欲动的,琉球的风雨欲来。
那些年让魏荀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王,近几年来行事果断,万事心中皆有章程。
说了秋收的顺利,估算了今年的收成,户部尚书眉眼都带着得色;礼部拿出了章程,卑鲜来贺寿在即,由礼部拟定章程;大理寺破了一桩血案,起了协助作用的是一位仵作。
诸多杂事林林总总。
魏荀听得有些漫不经心,让人捡了要紧的折子呈上,迟些时候阅后分发至各部。
贺公公会看颜色的,见缝插针及时扬声道:“有事则禀,无事退朝。”
众人同样听出了贺公公的意思,无人有本。
跪下呼万岁,早朝就散了。
下了早朝,魏荀到永寿宫里请安。
太后素来睡得早,他昨个儿回到宫里时候太迟,就没有来永寿宫,这会儿更衣后就去了永寿宫。
永寿宫自七年前开始,总是萦绕着淡淡的佛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