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马2(2 / 2)
刘鼎听到慕容初丹开口相询,急忙回过神来,轻轻的摇摇头,慢慢的说道:“不,我不了解,我对战马一无所知。”
慕容初丹奇怪的说道“既然如此,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呢?”
司马长风说道:“这位雷公子乃是内人从城里带回来,因为他购买了我家三匹黄骠马,却不是来讨论问题的。”
慕容初丹在面纱的背后还是诧异的看了刘鼎一眼,随即转过头来,柔柔的说道:“司马叔叔,昨天我们讨论到了大宛马和焉耆马的区别。我说过,大宛马的外表虽然强壮,但是它的耐力和生命力都比不上焉耆马。它唯一的优势就是速度,在短距离的攻击速度无人能比。然而这种速度是建立在具备充足的耐力之上的,如果大宛马在冲刺之前,已经走过一段长路,耐力就会明显下降,那么它的速度也会大打折扣,最后就很可能在速度上反而输给焉耆马。”
刘鼎第一次听到如此专业的马种比较,不禁凝神细听。
大宛马源自大宛国(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由于当时数量非常稀少,所以显得特别的珍贵,有匹马千金的说法。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宛国,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
汉武帝大怒,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到达玉门关时仅余1000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
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慕容初丹和司马长风讨论中提及的大宛马,显然是指杂交后的山丹马,不过由于大宛马的名字比较好听,比较高贵,所以很多人还是沿用了大宛马的说法,其实杂交后的大宛马,和纯正的大宛马,是有很多区别的。三国时期的名马赤兔、绝影才是真正的大宛马。
至于焉耆马,则是大唐开国初年拥有的另外一种名马。焉耆马早在汉朝时,就在中原和西域享有盛名,隋唐时焉耆年产马达10万匹,焉耆马有“龙驹”“海马”之美称。焉耆马的身架紧凑适中,马头秀丽壮美,马眼炯炯有神,放射出一种龙的神威,马耳长立威风凛凛,鼻孔大有吞吐千里之势,嘴颚宽有尝百草之福,颈中等长,多为鹿颈,倾斜适度,马背高长而挺平,马胸发育适度。
焉耆马比较大的特点是只能在西域地区养育,到如今都无法引入中原,焉耆马和中原马种的杂交,都没有培育出合格的品种来。因为地域上的限制,导致大唐在失去了西域以后,也就失去了焉耆马。现在整个西域都在回鹘人的控制范围之内,故回鹘人的主要战马,就是焉耆马。
说焉耆马是“龙驹”,是因为它善于奔驰。一匹好的焉耆马每天可行300公里。古时的驿站,从西域龟兹往长安传递消息,用得是每天1200里加急传递,就是几十匹焉耆马接替传递,一匹马飞速驾到驿站,另一匹马接奏报飞速而去,要求奏报四天内必须到长安,而皇帝的命令也必须四天内传到焉耆,从此焉耆马闻名天下,称为龙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