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一件一件来(1 / 2)
.至于另一名海军提督人选皇帝并没有透露,想来不可能再是郑家的将领,否则福建水师分了等于没分,不过,有一处海军衙门给那些郑军嫡系安身,另一处想闹也闹不起来,若有人闹事直接踢给郑森作手下即可。
郑芝龙突然来到京城,在百官和亲贵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弘光朝初立时,整个南方大大小小,无数蕃镇林立,最大的当然就是左良玉的楚镇,其次就是江北四镇,可是真要论起来,郑芝龙无论是地盘,财力都远远赶过楚镇,只是大家对海军不怎么看重,而且福建的地理位置离南京实在远了一些,加上郑芝龙每年大把大把的银子向京城孝敬,各人才觉得郑芝龙没有什么威胁。
可是现在左良玉已死,江北四镇无存,其他大大小小的蕃镇根本不成气侯,郑芝龙的福建一下子就凸显出来,蕃镇之祸一直是士大夫们警惕之事,以前江北四镇就在南京卧侧,朝廷无法动弹,对于蕃镇之祸大家只能装聋作哑,如今连鞑子也被朝廷击败,福建自然成了碍眼的存在。
已经有不少官员在奏章提出要对郑芝龙加以限制,只是皇帝一直没有理会,如果皇帝一个暗示下去,恐怕攻击郑芝龙的奏章一下子就会象雪片一样向宫中飞去,大家都以为皇帝暂时没有动郑芝龙的心思时,没想到郑芝龙不声不响地来到了京城。
就在一些官员考虑要不要趁机向郑芝龙发难时。郑芝龙在朝堂上的提议让所有官员一起失声,他们都怀疑自己地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开海禁。在各个港口设立市泊司收税,设立海军衙门,将福建水师一分为二,分别成立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这不是挖郑家的肉吗?
谁都知道郑家是海禁最大受益者。其次就是江南沿海的各家海商,他们虽然每船要交给郑家数百至三千两的船引,可是一船出去,依然有数倍仍至十倍的利,一旦开了海禁,谁也不知有多少竞争者加入进来。会引起什么变化。
不过,若是由其他大臣提出来,许多人肯定要反对,理由也很冠冕堂皇,把以前海禁地理由搬出来就是了,无非是防止倭寇作乱,还有一条就是怕引诱沿海居民因为海利抛荒良田。成为逃民,破坏朝廷重农之策,绝不会说因为海禁对沿海的海商有大利。可是废除海禁是由郑芝龙提出来,各人心中就不得不嘀咕。在没有搞清郑芝龙到底和皇帝有什么交易之前,谁也不敢冒然反对。
没等群臣从震惊中反应过来。户部尚书熊汝霖又突然发言,提出户部设立银行。发行金银币作为铜钱补充之事。
开海禁,设立海军衙门虽然都是大事。可是与户部提出开设银行,发行金银货币相比,前面的大事也变成了小事。
“熊大人,户部所说的开设银行,发行金银货币,到底有何章程,本官愿听详闻?”震惊过后,马士英首先发问。
“回首辅大人地话。所谓银行。除了可以代替工部宝源局铸钱外。还承担着发行货币。吸收存款。贷出存款地业务。随着以后地扩展。银行地业务还会更多。”
“熊大人。户部掌管钱财。又如何要成立银行。这岂不是与民争利。臣反对。”一名言官跳了出来。
“对。臣亦反对。”朝臣中一下子多了数十人齐声反对。与刚才地默不作声截然相反。虽然许多人还不太明白银行地功用。可是他们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一旦允许户部开设银行将会极大地损害各地世家大族地利益。
与民争利是百官对付皇帝地大杀器。在与民争利这个晃子中。崇祯朝地商朝由三十税一变成六十税一。最后干脆取消。朝廷完全没有了商税。而这些大商家地后方恰恰是来自士绅壕强。反而是小民地赋税一加再加。
熊汝霖扫了一下齐声反对地数十人。这些人多半是员外郎、监察御史等小角色。内阁、各部尚书、侍郎都没有人动。最先跳出来地那名言官正是监察御史号称清流地陆朗。
“肃静。肃静。”几名太监尖厉地声音响起。各个官员才停止说话。熊汝霖根本不理会那些反对地小官。拍了拍手。向外面喝道:“抬上来。”
熊汝霖的话声落下不久,四名大汉每两人一组,分别将一筐沉甸甸地金银币抬了上来,白的,黄的耀眼,众人都伸长脖子向筐中看去,他们本以为熊汝霖现在只是开口说说,没想到金银币都已经铸了出来。
“来人,给每位大人手上分发一枚。”王福脸上微笑着道。
数十名宫女从后面出来,很快,目瞪口呆的大臣手中都分到了两枚钱币,一枚是金币,一枚是银币,将金银币端在手中,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比起单纯的金锭,银锭来,这种金银币无疑要精美许多。
“各位,这就是朝廷即将要发生的金银币,银币每枚重一两,即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金币重六钱六分六毫,同样不差分毫,一枚金币可以兑换十枚银币,而一枚银币等价一两官银,这种金银币的好处本官不说也各位想必也明白,只要一次成型就不需要重新融铸,即减少了火耗,又节省了时间,百姓、商人、官府都三得其便。”
百姓、商人、官府确实是三得其便,却唯独少了官员的利益,火耗虽然是地方官员之事,可是京官们也在其中分润了不少,没有地方官员的孝敬,京官单靠那点薪俸只能喝西北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