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文明演化(2 / 2)

加入书签

“可是只顾自身的职责,也很容易出现缺漏,假若这个人出了事情,那么因为其他人不能及时补救反而容易祸及所有人。”孟子插言道:“相反,在烨龙先师的仁德文明中,由于尊老爱幼部落一片和谐,在某个人出事的情况下立刻就会有其他人设法补救。人之道,本就是七情六欲,以天道妄言人道到底有些过了。”

李耳和烨龙可是不管他们如何辩论,随着两人不断演化两个人族部落,天帝突然陨落了。两位本尊也将注意力转移过去,这边两个化身的力量同时被削弱下来,演化人族也缓慢下来。直到最终尘埃落定,玉皇道人跟着后土娘娘去轮回转世,风烨的神念回归本体,而老子也将自己的灵宝收走,这里的两人才继续教化人族,就是这时李耳抽空给烨龙道了一声谢。g小L说G网洪荒元符录第四十五章文明演化

之后,又经过数个月的时间,二人终于将人族勉强发展到当初轩辕时代的程度,也就是不愁温饱的年代。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可以借助自己的理念真正大展拳脚来教化人族。

这时,两人的差距显现出来了。

李耳奉行无为之道,不争而自争,宽刑简政,君主无为而万民自治。换句话说也就是管的很松,给大家一个发展的平台,利用大家的天性来进行自治。但这样一来也就需要大家自发自觉管理。而且需要各司其职不能干涉他人也不能怠慢自己的工作。但正由于孟子所言,因为管理很松也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办起事情来也就少了几分效率。

而且因为人族奉行清净无为之道,内心满足对于**的要求也就很小,所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就平缓下来。只是平缓不代表守旧,这个文明还是在慢慢前进中。

而风烨的仁德之道,讲求对等仁爱,君王以仁待众生,子民亦会以忠义回报,在风烨的调控下以仁治国。虽有严谨的法度但是以仁为本。亦不会引起反弹。

法家韩非子看到两个文明不由眉头紧皱,李耳的无为文明讲求宽刑简政,对法制看的很松,所以由于体制的不完善。效率才不能提高。而风烨的文明虽然法制严谨。但是其核心理念却是仁德。以人为本,那所谓的治人之法也是以仁为根基,可以说风烨这里根本就没有死刑。这两种观念跟法驾的理念那个也不相合。韩非子对法家日后的未来也莫名担忧起来。

不过孔子对于风烨这严谨的体制却是很感兴趣,虽然这种体制有法家的影子,但是用仁道为根基是要中和法家的严酷无情吗?

至于女娲托着下巴对于两种文明也开始比对起来:对比两种发展,李耳的无为之道治世发展平稳,由于**少所以也少了许多纷争。而风烨仁德之法,固然讲求以人为本,但是行的不单单是儒家一家的思想,倒是跟如今百家争鸣有一些相仿。

贤者居上吗?这么一来也能拉拢不少百家学子,不过他的文明也有不少弊端。女娲玉指拨茶盖,心中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女娲手指伸入茶盏将一滴水珠弹入莲花世界,那世界接到这一滴水珠,在女娲神力覆盖下立马就是十天十夜的瓢泼大雨,大洪水开始了。

经过这一场大洪水,两方文明的应对也是不同。风烨的仁德文明在这个时候倒是显现出优势来,由于体制的紧密所以效率也就显露出来,又因为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所以对于救人是排在首位。在君王的调度下,整个王朝井然有序的将老人小孩女人放在首位,而那些壮年则是留到最后。

对于王朝的这种做法,在这个倡导仁德的时代,倒是没有人有反驳意见。也不会有那种为老不尊的人,仗着自己的身份对那些年轻人随意轻慢,而那些青年也不会仗着年轻气盛对那些老人指手画脚。尊老爱幼可以说是这个文明从一开始就刻到骨子里的东西,根本就不会有人对这件事有异议。

这里的德行教化倒是不错,女娲看着风烨这方世界满意的点点头。相比之下,老子的无为之道也就差强人意了。由于政治宽和清明,所以在这种天灾到来之际,朝廷根本不能有效阻止,平日里都是自治了,到了这个时候自然也都是指望自化自救。百姓官员各司其职是没错,但只要一环出了问题不能及时补救,立马就是祸及所有人。这种松散的体制如何能够跟天灾对抗?

更离谱的在这时居然有一些人讲求顺天应命坐以待毙,他们倒也是自鸣得意,天灾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寻求自然之法如果天意可活那么我就能活下来,天意该死那么自救不也无用?

当然这些人不过是不能领悟无为之道真谛的蠢货罢了,只是这也暴露了一点,无为之道的哲学理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全部理解。很多人都是将无为理解为不作为,这对于一个文明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女娲心中给李耳记上一笔之后,又继续看灾后的工作。比起井然有序的仁德文明,无为文明在效率上确实差了不少。单单是从文明的传承上面,仁德文明有史家专门记载历史,很快就可以将知识传播下去,而无为之道更重要是从自然中学习道理,以天地自然为师,在对知识的保留传承上面,李耳确实不如风烨这位穿越者。

随着仁德文明井然有序的将文明复苏,那无为文明有不少东西被毁灭在洪水之中,由于这里讲求天性自化,各司其职。随着那些职业者的消亡,很多人对于那些行业也不了解,并不能马上替补过来,整个无为文明可以说是倒退了一大步元气大伤,而仁德文明由于知识的积累传承,又有专门的学校教导,直接就是一批批人才调度到个个岗位上面。

这就是文明的传承?孔子等人看到两个文明的差距,不由了然。这不是李耳的道要差,而是李耳没有风烨那后世的远见,对文明的存留做的不够好罢了。

比起风烨根据后世而考究出来的种种设施体制,从一开始的各种学校,各个职业学科应对后面的各种工作来说,无为文明在种种体制上面因为清净无欲而少有进步。(未完待续。。)

ps:元馗的公告栏:

书虫是个懒货,虽然知道如今有月票欠更,但是他一直没有赶出来,宁可在床上趴着打滚也不肯将那一更写出来,让我们一起鄙视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