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五十四章银行

魏季尘底下众人的议论声愈发热烈,心情也轻松了许多,天下熙熙,皆为名利,那自己就用名利驱使之。

魏季尘对言敦源稍微点了点头,言敦源便拿出来早已经规划好了的几个项目出来,开始向众人介绍。

张作霖的泰山赵占元这回对张作霖没有意见了,他虽然是地主老财,没有开过公司办过厂业,但是他善于观察,他看到自己认识的几位绅商都是一脸的喜意,一幅迫不及待的样子,便知道这事估计赚钱不成问题。

同时他心中想着,这位年纪轻轻的魏将军在辽东名声极响,爱惜自己的羽毛,定不会把自己名声搞臭,既然他都这样保证了,自己还怕什么,赵占元开始思索起自己手头还有多少余钱来。

“岳父,这是我们辽东近期比较支持的产业,还请您过目。”张作霖恭恭敬敬的把一份资料摆在了赵占元面前,他不置可否的戴上老花镜拿起一看。

只见上面有洋火厂,洋灰厂,造纸厂,印刷厂,蜡烛厂,制糖厂,面粉厂,生丝厂,玻璃厂,机器砖瓦厂,榨油厂,而且还开放了矿业,今年会出开矿照4张,探矿照13张等等。

林林总总不下几十个项目,每个项目还有详细的说明,以及大概所需资金的总额,便于这些商人自己心中掂量,赵占元看了个眼花缭乱。

赵占元只是个不大不小的地主,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他短时间内能够凑足3万两银子,这还是他信任自己女婿和魏季尘,才敢把身家性命拿出来。

“雨亭啊,你说我该参股那个工厂比较好呢?”赵占元收起资料,头痛的揉了揉太阳穴。

张作霖想了想,低声说道:“其实以小婿之见,每一个项目都很有前途,不过考虑到岳父大人你的情况,小婿觉得制糖厂和面粉厂应该不错。”

赵占元一愣,不解的说道:“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这个面粉厂,不是需要小麦吗?可是我们东北哪里种得有小麦呢?”

制糖厂用的农作物是甜菜,面粉厂的原料是小麦,榨油厂的原料用大豆,这都是魏季尘已经规划好了的,这些经过加工后的农产品还能够出口。

赵占元作为一名地主,对其他的不熟悉,但是对农业还是有所知之的。

张作霖左右一瞧,方才压低声音说道:“岳父,这你就不知道了,魏帅已经开办农业试验场了,从国内外选取各类麦种试验,已经挑选出了适应我们东北土质和气候的种子,就等着明年推广了,岳父参与进去,将会拔得头筹。”

农业为重中之重,魏季尘除了在长兴岛上弄个育种基地之外,还想和依克唐阿一道在海城创办一个农业学堂,培养农业人才,农业学堂必定还会附设有农业试验场、牧场等,以便于学生实习,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将从事农业教育工作,普及近代农业知识。

张作霖这也不算是泄密,因为魏季尘已经开始通知各地官府,让他们透露出风声来,并且说服农民,不至于让农民等到来年的时候措手不及。

张作霖看到赵占元还有一些犹豫,不由信誓旦旦的说道:“岳父大人就信我这一回,要是赔了钱,我来垫付。”

赵占元一咬牙道:“好,不过人也不可能吊死在一棵树上,我就把3万两银子分作两份,一份入股面粉厂,一份入股洋火厂。”

其实3万余元,完全能够自己开办一个面粉厂了,但是由于赵占元无经验,不敢独自开办,只有参股了。

等到众人都看了一遍,大致心中有数之后,魏季尘趁热打铁,又让言敦源开始统计起来。

就这样,你出一万两,我出两万两,甚至不少有钱的商绅一口气拿出10万两以上的巨资来,自己独资开厂,只需要魏季尘给他买机器就行。

等到魏季尘最后拿到汇总之后,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帮丫的简直太有钱了,五百多人,统计过后,总投入资产竟然达到了2300万以上,平均每人几乎是4万两,看来哪个时代都不缺富人啊,尤其是现在,有些绅商是积累了几代人的财富,这回被魏季尘给说服了,拿出了大半家产出来投资。

每个项目的工厂都是有数量限制的,像是面粉厂,明年只能开办10个,这不是因为愁销路的问题,而是不限制数目的话,大伙一窝蜂的都投同一个项目,便会冷落到其他一些项目,这不利于魏季尘全面开花的布局。

让魏季尘称奇的是,那二十多个刨夫、揽头出手最为大方,很多都是10万两以上,而且选中的是矿业,主要是煤矿,看来这些家伙也都是聪明人啊。

看到官府兴建鞍山铁厂,所需煤炭肯定很多,所以想上来搀和一脚。

魏季尘这一网,几乎是打尽了大半个奉天的绅商、地主势力,一下子把他们团结到自己身边,并且转移他们的目光,吸引他们加入到工业当中,而不是紧盯着土地。

“好,好,想不到大伙对我魏季尘如此信任,来人,上菜,开宴。”魏季尘笑容满面的说道,这两千万两银子将有大半合法的收入自己囊中,这就是魏季尘功勋值、威望值换取银两的办法。

等到更多的人看到他们成功赚钱之后,魏季尘的生意只怕会越来越好,恐怕功勋值和威望值不够用了。

一时间,宾主尽欢,魏季尘喝了个酩酊大醉。

次日,魏季尘还要做一件事,就会离开海城,而这件事,将关系到整个东三省的经济发展,那就是开办银行,银行的重要性就不要多说了,可以将东三省的丰富资源较为迅速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抵御日、俄资本的侵略,还助于筹借资金,修筑铁路。

原本清朝的第一家中国人办的银行通商银行,要等到盛宣怀于后年在上海才能成立。

不过,现在东三省有依克唐阿和魏季尘向朝廷凑请,而朝中有李鸿章、盛宣怀、王文韶等人凑请,两方人马目的一致,都为了办银行,一齐发力,影响了朝局,加上光绪也有此意,因此,便同意开办两家官商银行,一家是通商银行,还有一家就是东三省银行了。

通商银行魏季尘插不进手,通商银行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并借户部库银100万两,这一百万两银行会还给户部,从而都变成商股。

他妈的,魏季尘还没有得到消息,通商银行的商股就已经被人瓜分得一干二净了,盛宣怀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分别投资80万两和20万两,去了一半,而盛宣怀和李鸿章等人以个人名义又投资了70万两,北洋大臣王文韶又投资了5万两,剩下的也是被北洋一系的官员补满,真正剩下属于纯粹商人的根本没有多少了,魏季尘也不在意这点。

好在,朝廷也同意了东三省的要求,开办东三省银行。

魏季尘现在手上余钱多得很啊,只要一转手,就有一千万两以上,要不是为了利益均沾,给东三省其他官员一些甜头,他完全能够自己大包大揽下来,可惜,无论哪个时代,吃独食只会被人唾弃的。

依克唐阿派来与魏季尘商量此事的是盛京户部官员陈为仁。

盛京作为陪都,衙门属下机构有印务处、户、礼、兵、刑、工等司。

盛京的户部,当然也是管奉天财政的。

陈为仁四十来岁,算是年轻的官员了,当然,比较对象不能是魏季尘。

他算是比较开明有能力一类的官员了,因此依克唐阿才会派他来与魏季尘见面。

“魏将军,朝廷已经同意我们东三省开办银行,我们盛京户部将以库银100万两作为官股,另外和招商银行一样,招商股500万两。”陈为仁心情有些激动的说道,他原本只是盛京户部里面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却由于略懂一些银行之事,便被派来办此大事,要是按照一般的升官速度,他还不知道要熬到何年何月呢。

魏季尘皱着眉头道:“只招商股500万两吗?有些太少了,我们合东三省的力量,怎么能够比盛宣怀等人的声势还要小呢?”

“那将军的意思是?”陈为仁小心翼翼的问道,他是前天来的,看到魏季尘昨晚翻云覆雨,三言两语之间便说服那些绅商买机器、开新厂,心中佩服的同时更是敬畏。

“再加上两百万两吧,凑足800万两,相信你昨晚也看到了,我东三省的富人不少,他们一听说银行招商股,估计会一拥而上。”魏季尘笑眯眯的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