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1 / 2)
“相遇便是缘,如若不嫌某酒太淡,何不过来一饮。”魏季尘心里想着,嘴上也不慢,见王五与王怀庆惺惺相惜,不由对文士出声笑说道,不管是不是谭嗣同,这个人气度不凡,值得自己结交。
文士收起琴来,交给身边的书童,快步走过来,淡然一笑道:“既如此,那就叨扰先生了。”
魏季尘这才看了个仔细,见他三十来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
“莫非是浏阳谭复生?”魏季尘眯着眼睛问道。
谭嗣同心下好奇,想不到自己的身份已经被人猜了出来,行至不远处,见魏季尘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令人仰视的威仪,没有任何的矫饰,而是自然流露出来。
此人是谁,年岁虽小,长得俊美,却有龙虎之姿,顾盼之间竟然有一股气吞山河,傲视天下的气势。
“正是谭某,请问兄台何人?”谭嗣同冲魏季尘轻轻一抱拳,笑着说道。
“相逢何必曾相识,坐下喝酒即是。”魏季尘朝地上轻轻一指,不慌不忙的说道。
魏季尘知道谭嗣同这人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了,他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认为对于那些昏暴的专制君主,不仅可以不用为其死节气,还可以人人得而诛之。
谭嗣同与康有为不同,谭嗣同性格像是古时候的侠客,可以为了大义而死,为了心中的理想而亡,舍身赴难,慷慨就义,而康有为与之相比则逊色太多。
“谭兄手中拿的可是凤矩剑?”魏季尘好奇的问道。
要知道凤矩剑可是文天祥的旧物,魏季尘自然想一看了,他后世听说谭嗣同对这件宝剑珍爱若命,剑不离身,便猜是此剑了。
“兄台也是好剑之人!”谭嗣同微微一笑,看到魏季尘身边也放着一柄长剑,便把自己的凤矩剑交到魏季尘手中。
魏季尘有些愕然,如此珍重之物,彼此才刚见面的人,谭嗣同就完完全全的放心交了出来。
“多谢谭兄借剑一观。”魏季尘手上动作不慢,碰到如此名剑,任谁都会激动。
嗡…
一声龙吟,凤矩被魏季尘一把拔了出来,剑身若秋波流转,剑柄诠释着岁月的痕迹。
“好剑!”魏季尘站起来,单手持剑,开始赫赫舞了起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魏季尘边舞边唱和道。
这舞剑之术还是他回到秦国的时候,从秦将身上学来的,想不到今日用上了,众人只看了个眼花缭乱,心驰荡漾。
“魏帅果然非寻常人也,竟然还会这么古来的舞剑之术,莫非是那个世家的传人?”段祺瑞心中暗暗思忖道。
段氏家族传了不少代,段祺瑞首先便往这方面想,但是听说魏帅出身平平啊。
第二百三十八章 公主的仗势
谭嗣同眼中精光爆射,他之所以招之即来,那是因为王五生出了事来,他过来颇含赔礼道歉之意,二是谭嗣同游遍大江南北,结交义士,拜访名家,见魏季尘等人俱是气度非凡,便动了结交之心。
未曾想到,魏季尘居然会给他如此大的惊喜,他13岁学剑,常三更灯火读书,闻鸡起舞击剑,却也没有如此精湛的剑术。
如此剑术之名家,人中之龙凤,为何我没有听过名声呢?谭嗣同在心中暗想道。
谭嗣同又看向王士珍和段祺瑞两人,一人明亮的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一人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一股豪爽之风,威势自成,但是却全都是一脸恭敬的看着场中的舞剑之人。
能驱使此二人者,岂是默默无名之辈,辽东之地,又有谁有如此威势!除了死神魏季尘,谭嗣同实在是想不出第二个人来。
莫非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死神,谭嗣同看向场中,却见魏季尘衣带飘飘,已经舞完了剑。
魏季尘脸不红,气不喘,走回来,长身而笑道:“痛快,痛快!当浮一大白。”
只见他端起酒坛来,高举过头,牛饮一口,酒撒胸襟,方才含笑坐下。
谭嗣同暗暗心惊,此人动时气吞山河,静时安稳如山,当真是不了得。
“想不到魏将军有此闲情逸致在此饮酒作乐。”谭嗣同脸色如常的试探说道。
魏季尘见他识破自己身份,也不隐瞒,而是大大方方的回道:“魏某只是偷来几日闲,不知谭兄此来辽东何为?”
不知不觉中,魏季尘便把握了场中谈话的主导权。
“国破山河碎,谭某四处游历,寻找救国之道。”谭嗣同一脸黯然的说道。
魏季尘笑着问道:“那谭兄可曾找到救国之道?”
谭嗣同此时还没有结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不过其人思想中早就存有着激进的成分,这与他广泛结交江湖上的人士有关。
这种江湖上的侠士,多有反清复明之志士,魏季尘知道,谭嗣同明年所撰写之《仁学》中,称辽,金,元,清为游牧部落,恨其马足踏中原,锋刃拟华人,言《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怒骂满人是禽兽。
在变法期间,更是斥慈禧为老妖婆,其爱憎分明的性格昭然若揭。
无怪乎梁启超说谭嗣同:“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
当然,仁学的发表要等到几年之后了,此也可以看出谭嗣同不是一不知变通之士,维新对国家民族有利,他就加入维新队伍中。
“尚未得只字片语。”谭嗣同眼光中有些闪烁,似乎不愿意多提起。
魏季尘不以为意的笑笑道:“既然谭兄来到了辽东,何不多停留几日,魏某府上空旷,权当魏某尽地主之谊。”
谭嗣同在学佛之前,以儒家为学,以墨家为行,所以才会仗剑行天下,在学佛之后,才用佛教中的悲天悯人平等博爱思想将百家杂糅,碰撞出民主的火花,成就才气纵横的《仁学》。
既然这样,自己何不助他一臂之力,归西老和尚佛法精深,想必谭嗣同与其见面之后,会有所得。
谭嗣同之所以来辽东,就是因为听说辽东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矿山,移民,建工厂,无一让谭嗣同觉得值得一看,此时听到魏季尘的邀请,便毫无犹豫的回道:“既如此,那打扰魏将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