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1 / 2)
邓铿在厦门码头的候船室内,与随行的官员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会晤。
这次会晤主要是了解这些官员对台湾日后发展的看法,虽然大部分仅仅只是一言盖过,但最起码可以表露出一定的个人观点和习性。这对日后在台湾共同工作奠定基础了解,也让邓铿下船之后知道该如何着手分配工作。
到了傍晚六点钟整时,南洋舰队第三分队集合完毕,五艘中型军舰、八艘小型军舰,至于原隶属于分队的快艇、鱼雷艇等等全部取消编制。随同第三分队一同抵达港口的还有两艘中国邮轮,官员们和部分士兵登上邮轮,另外一部分士兵则分摊到各军舰上。
登船的过程持续了两个钟头,八点过后这支舰队才正式驶离厦门港口。
在码头上送行的人群,看着舰队越行越远,不少人发出了一声感叹。他们都知道舰队带走的是南京中央政府的雄心壮志,而带回来的则是中国版图终归完全。这是一项壮举,有幸能参与这项壮举的人,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赞誉之名。
“咱们中国终于走上强国道路了!”
“是啊,是啊,回头想想这几十年来真不容易。但是这最近的几年来却大有改观。”
“吴元首能够让咱们中国变得完整,真正又是开创了千古奇功啊。”
“这场战争为吴元首争取到了绝古超今的盛誉,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吴元首还会只甘心当这个元首吗?”
周围众人听闻此言立刻惊愕起来,目光纷纷投向了说这番话的人,只见对方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表情是一副高瞻远虑的样子。大家相互对视一眼,都不认识这个老人的来路,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94章,新的议和
在台湾问题解决之后,上海和平大饭店继而恢复了议和谈判进程。
中日双方代表团在第二天早上召开了新一轮的谈判会议,就在之前的几天时间里,虽然大家都在关注台湾政权的转交工作,可核心人物私底下仍然还是为议和条款忙碌着。谈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中国取得主动权,可也必须知道日本方面的全部底细,只有这样才能制订足够利益的文本。
就好比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当清廷的议和代表团抵达日本之后,日本政府将一份已经翻译好的友好声明文书交给清廷代表。清廷代表没有仔细多想,直接把这份由日本人翻译成中文的文书一字不漏的用电报发回国内,并且还是使用大使馆级别的电报密码。结果可想而知,日本对照中文文书,一下子就破译了清廷大使馆的电报密码。
正因为如此,整个甲午议和谈判清廷代表几乎毫无秘密可言,慈禧交给李鸿章的议和底线全部让日本人得知。在随后的几天里,日本人非常精准的把握议和条件,让清廷失去了所有回旋余地。
纵然此时中国代表并不清楚日本的底线是什么,但是按照外交部分析和元首特别交代,有一些必要条件是必须达成。台湾只是其中之一,其余的则是在第一次议和谈判的基础上加以扩大。而问题就是扩大多少倍!
这一场的谈判会议上并没有进行多少新条件的讨论,仅仅是先确定第一次议和谈判的框架。中方代表换了一种方式来交涉,将议和分化为几个大块,其一是赔款,其二是割地,其三军事限制,其四是通商特权。
从框架上来看,这确实是一份正常的议和内容。虽然甲午战争时日本没有严格限制中国军事发展,但那是因为当时日本获得了朝鲜特权,不允许中国在朝鲜驻兵。这在当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军事限制。
日方代表象征性的争取了一番,尝试能够先发制人在大框架上减少压力,可毕竟这只是一份框架,还没有任何实质的条文内容。最终象征性的争取变得毫无意义,只能确定了这一份议和协议的步骤。
中午休息了几个小时,中日双方都需要时间来考虑接下来的谈判着手点。
到了傍晚时分用过晚饭后,这才紧接着召开第二场会议。这是中国方面故意安排的会议时间,晚上开会彼此都不想拖延的太久,因此自然会尽快确定条文,这样以来也省得大家做无所谓的争执和犹豫。
在这场会议上,中方代表总算开始切入正题,直接抛出了战争赔款的谈判。经过一番角逐,中方代表原本要在第一次议和时的八千万美元赔款上扩大到三亿美元,毕竟今昔非比往昔,当初八千万美元时是日本不珍惜,出尔反尔结果还是一败再败,理所当然要加重惩处。
但是如此庞大的战争赔偿经费,即便日本政府想要花钱消灾,然而以目前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来看,根本是不可能偿还的清楚。毕竟现在日本政府不仅仅是要承担战争赔偿,还有之前欠下的各种外债,只怕未来一百年之内的大部分国库收入都要用来支付。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日本一位财政代表非常无奈的说道:“如果中方承诺我们日本国分期八十年到一百年来偿还这笔债务,或许我们是可以答应的。但是未来的情况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也许因为汇率变动,又也许因为国际政局变动,说不定反而会导致这笔拖欠过久的债务不了了之。总之,我希望中方能够慎重考虑。”
原本外交部副部长陆宗舆认为无所谓,就让日本欠中国八十年的债务,不急着在几年内就收回所有战争赔款。这八十年的时间,收利息都有赚头,何必还要同情一个出尔反尔的卑鄙国家呢?
不过经过中国外交部的内部交谈之后,考虑到中国正在秘密执行的“东亚经济复苏计划”,日本根本无力支付这么巨大的一笔战争赔款。索性先在战争赔款上让步,接下来再在其他方面多争取一些,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于是,中日双方很快签订了第一份赔款协议,将三亿美元缩减到一亿八千万美元。
协议上规定,日本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支付两千万美元的首期赔款,从次年开始每年偿还五百万美元,三十二年之内全部偿还完毕。每年的利息为四厘,在偿还期之内若有逾期,则按照月息三厘赔偿,并且采取利滚利的形式来计算,直到逾期款项和利息全部支付完毕。如果三十二年之后仍然无法还清债务,则剩下的尾款以同样方式计算。
首期赔款两千万美元以现金或者等价黄金、白银支付,所有分期付款的款项都以日本海关关税做抵押,到时候由中国派遣监税官常驻日本海关总部,负责整理和记录日本关税。
第二场会议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八点三十分,但是中国代表依然乐此不疲的抢时间召开了一场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对外通告了战争赔款的相关内容。
中国外交部不仅是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往后只要每签署一份条约都会召开一次发布会,哪怕再晚也不例外。
此举的目的就是在针对日本之前出尔反尔,纵然大家都清楚这次议和基本上不会再有变卦,但中方偏偏要借此恶心日本人一把。先要让外界第一时间知道中日议和谈判的进展,同时把相关内容公诸于众,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的态度。倘若日本再出尔反尔,到时候全世界就是这次议和谈判的公证人。
之后几天时间里,中日双方一直就割地问题争执不休。
中方代表不仅要求遵照第一次议和时签署的协议,将对马岛划归中国所用,更是狮子大开口的要割掉长崎和福冈。当然,外交部很清楚日本是绝不会答应这个条件,他们只不过是先把要求抬高,然后再慢慢往下谈。
中日双方就这个问题讨论了两天时间,双方态度都很坚决,一步也不肯退让。
日本代表都是一副愤怒的情绪:你们中国还没打到我们本土上来,就敢割让我们本土?当初甲午战争我们也没这么无礼过!
到了第三天,中方代表装作被逼无奈的样子,只好先松口让步。随即提出了琉球王国复国独立,以及割让南鹿儿岛几座岛屿的要求。
这同样无法让日本代表接受,纵然南鹿儿岛地域没有长崎和福冈那么广泛,可毕竟是日本西南重要的海疆门户。同时如果失去南鹿儿岛,日本领海几乎要缩小四分之一。至于琉球的几座岛屿,不算上之前的殖民统治,这里已经被日本吞并四十多年了,琉球百姓几乎完全与日本同化,岂能说复国就复国?
顾维钧就此事在会场上大喝日方代表:“我中华民国奉行反殖民反侵略的对外国策,岂不说是琉球王国王室求助于我国,就算并不如此,当初你们日本违背公理和公义,前行出兵攻占琉球王国,今时今日我们中华民国也要代替琉球民族来讨一个公道!”
日本代表只当这番话是冠冕堂皇的言论,什么讨公道、什么反殖民反侵略,无非只是一个笼络人心的噱头而已。在当时激烈的争论环境之下,一些日本代表情急之下甚至高呼让冲绳岛全体居民公投,如果有足够票数支持复国,日本政府绝不干涉。
顾维钧冷笑的说道:“你们在琉球的移民有什么资格参与琉球王国复国的公投?总之,这件事是我们元首严肃交代下来,如果你们日本不接受,后果自负。”
十分钟后,这次谈判会议因为观点激烈冲突而被迫中止。
而从这一天开始,中方代表根本不急着恢复谈判,对此事一副不闻不问的态度。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95章,战场和会场
日本代表依然情绪上头,他们纷纷认为中国是欺人太甚,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这是根本不能答应的条件。既然谈不拢,那索性就僵持着,倒要看看中国军队是不是愿意为了无理的要求继续浪费物资、浪费生命。
不过日本代表很快就失算了,或许对于日本军队而言,因为听说已经展开议和谈判,所以在战场上的情绪越来越消极,只等着和谈结束收拾东西打道回国。可是对中国军队来说,在和谈结束之前是争功夺利最好的机会,趁着日本人士气低落、状态消极之时,多杀一个小鬼子就能多一份功绩,多抢一些战利品回国后就能多一份家产,何乐而不为?
尤其是三十七师和海军陆战队,因为被日军发动人海战术堵在了汉城城内,面子上一直过不去。哪怕是议和谈判开始之后,他们的攻势依然没有丝毫放松。随着另外三个旅的海军陆战队支援上来,再加上汉城城内的伤亡与日俱增,日军的顽固防线终于松动了。
正好就在议和谈判僵持的那几天,三十七师和海军陆战队旅配合铁路修好之后开上来的装甲团,一鼓作气将日军在汉城城内的防线全部摧垮。不仅如此,饱受郁闷之气的三十七师更是在城内大开杀戒,不管是日本正规军还是民兵,只要手里有任何类似武器的东西,一律开枪射杀。
于是在八月十八日这天,震惊中外的汉城大屠杀发生了。不过这次屠杀不像是之前的案例,受害者要么是朝鲜人、要么是中国人。而是彻底调转了人物身份,中国人疯狂屠杀日本人,仅仅这一天之内竟造成了八千人的死亡,其中只有三千人是士兵,四千人是日本侨民,余下一千不到则是分辨不清楚的朝鲜人。
三十七师企图掩盖这场屠杀行为,对外声称所有遇害者都是战场上的士兵,绝对没有任何俘虏或者平民。哪怕有平民,也是被日本军队强行武装起来的民兵,中国军队迫不得已必须下手。甚至还举出例子这些民兵是如何如何参与作战,如何如何是参与肉搏等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