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1 / 2)

加入书签

那么先看看周仓和徐庶的情况吧,要说徐庶这一路兵马,必须先描述一下阳平关附近的地形。出了阳平关,往东行军,就是沔阳县了,别看这段距离不远,但只有一条崎岖小路可以行军,所以曹休行军极为困难,足足走了五天,也没能赶到沔阳县。

这不光是道路崎岖的原因,曹休的一万军队有一半都是骑兵,战马在山路上前行要比步兵还慢。还有就是赵云军队的骚扰,也让曹休极为头疼,赵云的军队都不用和曹休动手,只需要搞破坏道路就行了,破坏可比建设容易得多。

在赵云军队狩猎一样的伏击下,曹军吃尽了苦头。

反之,徐庶和周仓的军队前进的很快,他们不用担心埋伏,不用担心辎重问题,甚至还有战船可以乘坐用来保持体力。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徐庶的军队就过了沔阳县,进入阳平关山林地区。

到了阳平关附近,徐庶和周仓的行军速度也不可避免的降了下来,行军速度甚至要比徐庶想象中的还要慢。

原因很简单,作为副将的周仓一直在拖后腿,在周仓所说的行军过程中,一天至少要遇见十几次埋伏,两三次路面塌方,后勤还经常供应不上。这都是赵云提前交代好的,周仓很清楚的记得,就在出发前的一天晚上,赵云对他说的话:周仓你要记住,无论是我们埋伏曹休,还是曹休埋伏我们,都会选择阳平关和沔阳县之间的位置。

所以一过了沔阳县,你就要想方设法的耽误时间,逼迫徐庶露出破绽来。

必须要承认,在赵云吩咐周仓拖延时间的时候,赵云还没想好接下来的军事计划,但对于赵云和周仓来说,既然已经洞悉了徐庶和曹休之间的联系,那么后发制人就是最稳妥的手段。

而对于徐庶来说,快速击溃赵云的援军才是唯一的生路,就像李重猜测的一样,徐庶确实是曹操的奸细。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徐庶并不是愿意给曹操卖命,徐庶只是被曹操胁迫的而已。

坦白说,徐庶的做法很正确,母亲确实比国家重要。

这句话看起来有些诛心,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过错,别说什么国家养育了你,培养了你,真正培养你的是父母,是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给你洗衣做饭,操劳一生。

什么义务教育啊!社会福利等等,都是扯淡,花的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也就是父母的血汗钱,根本就不用感谢国家。应该感谢国家的是某些阶层的人,而不是勤勤恳恳的劳苦大众,他们是被压榨的对象。

也是应该被感谢的对象。

这不是偷换概念,没有爱国精神,凡是谈爱国精神的人动机都不纯。就拿本朝大背头举例子,他就不爱国,他要是爱国的话,为什么和大光头对着干,别忘了,大背头可也享受着大光头的社会福利呢。所以说国家这个概念是虚幻的,是变换的,你要爱就爱,不爱也无可厚非。

当然,你可以不爱国,不爱政府,不爱某政党,但你一定要爱生你养你的这片土地。天生万物以养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说谴责徐庶的道德问题,只说徐庶的时机选择问题,毫无疑问,徐庶是个战略大家,徐庶看得很清楚,南方战场,汉中战场,洛阳站场,凉州战场,这四大战场中,李重选择的突破口就是汉中战场。

洛阳站场李重也占据优势,但优势并不大,只是能堪堪压制曹操而已。

南方战场的周瑜基本上不占据优势,当然,不占优势的原因还是周瑜要主动进攻。

凉州战场是个极不稳定的战场,就算马超能击败曹彰,但也不会对战局产生决定性作用,如果马超在凉州战场取得胜利,会切断曹操的战马来源,让曹兵没有战马可以骑乘看似一击致命,也确实一击致命,但这种打击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见不到成效的。

所以这只是李重的备用战略而已,李重的想法还是尽快结束战争。

而想要破局,就要让李重在汉中战场的优势化为乌有,所以曹操和徐庶出手了。当然,徐庶就算出手也改变不了曹操在整体实力上的劣势,就像马超和曹彰交战,让曹操的军马来源锐减徐庶就改变不了。不过徐庶徐大特务并不关心这个,奸细能改变一场战斗结果的,但奸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国家实力的。

两支军队在山林间跋涉了三天,终于接近到五十里的距离,徐庶也开始动手了。

但奸细只有在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才有用,一旦奸细暴漏,哪怕是这个奸细是全军的主帅,作用也不大,就在徐庶亲兵翻山越岭联系曹休的时候,周仓从天而降,将徐庶极其剩余的亲兵一举擒获,同时接管了军队的指挥权。

由于徐庶一直没什么实权,所以没有任何军心震动的情况,周仓就顺利的完成了权力交接。

甚至兵卒还认为此战必胜无疑,士气大增,这并不奇怪,在兵卒的眼里,周仓将军完全就是将计就计呢。然后就是严刑拷打取得情报了,什么老虎凳、辣椒水双管齐下,很快就撬开了徐庶的嘴巴。

那么接下来的军事计划就很简单了,周仓快速行军,抢先一步赶到曹休的埋伏地点,用了一个反埋伏,狠狠的揍了曹休一顿。

如果不是周仓的兵力不足,如果不是急行军之后兵卒体力不支,曹休很有可能会被周仓包了饺子,但就算如此,曹休也损失了两千三百百多兵卒,不要小看了这个数字,这是山林追逐战,不是平原包围战,能取得这个效果,周仓已经要笑掉大牙了。

曹休无奈之下,只得撤军逃跑,周仓自然是紧追不舍了。于是曹休一直退到山林边缘,这才整顿兵马,扎住阵脚。这不是曹休没办法逃跑了,而是曹休不愿意逃了,别看损失了两千多兵卒,但曹休还有反败为胜的心思。

这可不是曹休异想天开,到了山林边缘,曹休的五千骑兵就能排上用场了,在实力上,曹休并不惧怕全步兵的周仓。

第四百九十章醉翁之意不在酒

为了能尽快击败周仓,曹休还找周仓单打独斗了一次,但很可惜,虽然曹休的武艺并不在周仓之下,但周仓大贼头正值壮年,身高体壮,还敢拼命,差点没把曹休揍下马来。这就是典型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曹休败退之后,立即重整旗鼓,打算用精妙的指挥艺术干掉周仓,实话实说,这个办法还算正确,说道行军布阵,周仓照科班出身的曹休差远了。

但有一点曹休并不知道,周仓不着急,也不怕损失。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里周仓将乌龟流发挥到极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绝不离开营盘三里开外,打的曹休极其憋火。这可不是曹休打不过周仓,实际上大仗小仗下来,曹休还是占一点便宜的,曹休憋火的是迟迟看不见伏兵的影子。

曹休能称为曹家的千里驹可不是吹嘘出来的,曹休的武艺智谋,在曹营之中都算得上出类拔萃,推演战局绝对难不倒曹休。

所以曹休大约猜得到,自己的身后应该有一支伏兵。不过就算如此,曹休也没有派兵前去埋伏,来次反包围。

这可不是曹休胆小,胜败乃兵家常事,曹休并没有把这次失败放在眼里,曹休关心的是这次赵云派出的伏兵有多少人。还有就是徐庶那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徐庶的身份暴露,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赵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曹休不但不害怕周泰的军队来袭,反而热切的盼望这一点。

看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看,对于赵云来说,这是歼灭曹休军队的大好机会,但是对于曹休来说,这又何尝不是把赵云的大军前知道阳平关附近的机会呢。

没过几天,曹休的斥候就带来一个说不上好坏的消息,周泰带着五千军队出现在曹休的后路,切断了曹休和阳平关之间的联系。于是曹休立即派万政带领两千军队前去和周泰交战,只是交战而已,万政的任务并不是打败周泰,而是前去察看虚实。

一天以后,万政就带着残兵败将回转大营,也给曹休带来具体消息,周泰手中大概有五千人马。曹休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加起来周泰和徐庶周仓手中应该有一万五千人马上下了,也就是说,现在南郑县赵云的军队数量并不处在绝对优势,钟繇父子的压力减轻了许多。接下来曹休要做的就是和两位周将军决一雌雄。

曹休正在聚集精气神,准备和周仓周泰一决雌雄。周泰却十分不爽,按照赵云的军事计划,周仓一个反偷袭下来,怎么说也要干掉曹休的一半军队,但实际上周仓连三分之一的数量都没达到。

赵云在制定军事计划的时候,还是小看了曹休,在赵云的眼里,曹休只不过是一个依靠宗族力量上位的膏粱子弟罢了。曹休千里驹的名声,只流传在曹氏宗族之内,李重的情报系统还没能做到探查一切的地步。

再者,李重对曹休这个人也没什么印象,别忘了,李重读的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资治通鉴》啥的。在罗贯中的小说中,曹休、曹真这些人都是废物,比张辽徐晃等人差远了,但实际上曹休就算不如张辽徐晃等人,差距也是有限的,并不是天壤之别。论到综合能力,曹休远胜于周仓。

不过周泰也不是没有后手,出发以前,周泰就接到了赵云的密令。

刚刚赶到战场,周泰就给曹休写了一封书信,送到曹休手中,周泰没什么文化,书信的内容自然乱七八糟,所以曹休看的很累。周仓先是挨个问候了曹营将领,然后对周仓没能干掉曹休表示遗憾,借此表达了对曹休的一点点敬佩之情。还有就是畅谈战场局势,权曹休弃暗投明,投奔李重。

对于曹休来说,周泰上面的话都是废话,曹营之中谁都有可能背叛,但曹休身为曹氏宗族中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背叛曹操的。

曹休冷笑一声,接着看下去,这才知道周泰是什么意思,周泰的本意很简单,就是找曹休决一雌雄。

随手将周泰的书信收起来,曹休闭上眼睛,慢慢沉思起来。

坦白说,周泰这个提议对曹休的诱惑性很大,曹休有些意动,但曹休可不是鲁莽之辈,传闻周泰的武艺比周仓还高一些,而自己的武艺也就和周仓在伯仲之间,和周泰交战的话,胜算并不大。

但是,风险越大,收获也就越大哦,如果能斩杀了周泰,此战也就赢了一半了,曹休不可能不心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