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2)

加入书签

“卑职从王都出来时,吴国王庭大臣的意见就是这样。”因为下雪行路艰难,赵国细作从康城骑了五天马才赶到赵轩这里。细作的消息是五天前的。

“为什么落雁公子自己不登王位呢?难道他真是个假公子?怕自己登上王位位置不稳?”赵轩想到这里眼睛一亮:“吴国和唐国的交战状况如何?吴军是不是处于不利位置?”

“吴军没有处于不利,吴边境传回王都的消息是唐军已经被吴大军包围,缺粮缺衣缺取暖柴火,唐军每天冻死冻伤饿死无数。康城的百姓都猜测唐军已经投降。”消息从边境传回康城也要两天时间,康城百姓坚信,唐军不会再熬过两个饥寒交迫的日夜。

赵轩听完一呆,喃喃说道:“难道落雁公子确确实实是公子明?因为谦让才不肯继承王位?”

北侯被灭,唐军受困,吴国已经没有威胁,大军掌握在楚朝辉和魏仁之手,郑钰铭即使是个假公子也可以稳坐王位,可是稳稳的王位让给别人,只能说他真是谦让了。这郑钰铭如果不是傻子,只能用真君子形容他了。

赵轩想到这里,心中开始烦躁。郑钰铭如果登上王位,赵国还可以借北侯的书信,对郑钰铭的公子身份发出质疑,以为北侯报仇的理由向吴用兵占据瞿城。可是现在吴国王位是西侯继承的话,赵国就没有了出兵借口,西侯的继承人资格可是在北侯之上,赵国没有任何可以质疑他的地方。

赵轩重回酒宴显得心事重重,他实在是不甘心两万赵军费钱费力忙活半个月却无功而返。赵轩喝着酒沉思,却被歌舞的侍女一声惊叫打断。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卫公子适喝醉了酒,站起身踉踉跄跄跑到案几前去抓跳舞侍女的衣角。公子适失态的举动引得宴席上赵国将领一片嬉笑。

赵轩注视着这一幕,嘴角挑起,眼里有了笑意,对吴是没有借口索取土地,不过趁着吴国元气大伤,将卫国收入囊中,却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至于吞并的理由,没有可以立刻制造一个。

在赵轩琢磨着吞并卫国时,西侯却因旧伤发作,躺在康城王宫的大床上奄奄一息。

楚朝辉回王都知道郑钰铭的想法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宫办了一件事,他带着黄钟去大牢审讯了姜大夫。第三天,姜大夫和其余党指认吴王庶弟的罪状口供出现在王庭大臣的面前。吴王三个庶弟唯一幸存下来的王位继承候选人,当即被王庭众大臣否决了继承权。骠骑大将军和许多贵族再次请求郑钰铭继位,郑钰铭依然态度坚决的推辞。

西侯父子和魏慎扶着公子光的灵柩,在郭泗的护送下进了王都。漪姬已灭,余党姜大夫和西司马都已落网,公子光的大仇已报,他的心愿了结后,灵柩将入王室陵墓安葬。

西侯到了王都才知道自己成了王位候选人,当郑钰铭请西侯继位时,西侯反过来请求郑钰铭继承王位。两人在王位宝座前反复谦让,到最后西侯体力不及郑钰铭,被郑钰铭硬按在王座之上接受了王庭大臣们的朝贺。

西侯被硬按着继承王位之后,一直心情不好,直到郑钰铭晚上跟他推心置腹商谈良久,西侯的眉头才慢慢舒缓,第二天在王庭上任命郑钰铭为总理事,总理王庭一切行政事务,楚朝辉为军事总理事,统领吴军。总理事官职为西侯创立,行政总理事为文官之首,军事总理事为武将之首。两总理事直接向吴王负责。

王都大局安定后,楚朝辉回了边境。周成和东司马、南司马率领的大军已经将唐军包围,唐军饥寒交迫之下,已经走投无路,面对绝境,唐王派使者跟吴军议和。楚朝辉返回军队是为了摘取胜利果实。

作者有话要说:蝴蝶认为民主是相对于独裁而言。

分封家国制,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之为共和制,共和实质上是共治的意思,是与诸侯共治。在分封制下,实际上最高特权要被分散的特权所实质制约,也即特权被分割。因此最高特权,一方面得以削弱,另一方面特权之间形成实质的制约关系。我们从春秋争霸的史实可以看出,相互制衡的特权对社会权利的成长预留了必要的空间。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英国法治成长的史实得出同样的结论。另一个是,高度集中的特权有能力也必然对社会实行全面专政。也就是说,特权必然延伸进入每一个社会细胞,社会被特权极度蚕食乃至殆尽。研究中国历史或文化的学者,把中国国家制度由分封家国制向集权家国制的转变,看作是历史的进步。其实这只是专政制度本身的完善,特权的进一步强化,而绝对不是社会之福、人民之福。这些人们只看到了分封制下发生的战争,而看不到:由于特权被分割,为社会、为权利成长预留的空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文化的兴盛正是这个空间结出的果实。况且,集权制下又何尝真的避免了战争?

蝴蝶选择这个时空背景就是觉得这里适合培养民主意识。很多读者理解的民主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可如今世界上哪种民主最先进还在争论不休,蝴蝶到今天都不知道那种民主最适合人类,唯一会肯定的就是,不能一家天下,看看隔壁金大胖统治下的人民,不由你对此制度深恶痛绝。

世上没有成型不变的制度,它随着人类进步在一直不断完善,就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政治制度林立,当政者都认为自家政治制度最优越。

现在觉得最完善的制度也许以后几百年就会被淘汰。只要地球不灭,民主意识在人们脑海根深蒂固,一家天下就永远不会再成主流。

另外读者不要抨击小郑,他所谓的民主不是不合时宜强行推行,另外大家也不要用咱们国家的发展规律去反驳小郑,蝴蝶给小郑的别墅是逆天金手指,有了高产农作物,可以解决百姓温饱,可以腾出手劳动力发展工业。试想美国是从奴隶制直接到资本社会的。蝴蝶乱比喻下,郑楚好比异世的五月花大船,吴国人民好比五月花木船上的乘客,当然,大秦人不会是印第安人。有经济和文化基础之后,民主意识难道不能慢慢发芽吗?这两种基础,小郑会穷尽一生去努力!

其实谈到思想问题,从来只有争论,没有统一。蝴蝶这本是yy之作,既是yy,免不了漏洞处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看下去。在此谢谢订阅读者的支持,从第一本书开始,就是有你们存在,才有蝴蝶的第四篇小说。

第109章

唐王应漪姬要求,组织军队七月底聚集在吴国边境牵制,帮助漪姬夺位。唐国跟吴一样,是个沿海国家,国土的东部都面临大海。

唐国和吴国都有盐场,这时空的制盐工艺都是用海水煮卤,煎成盐。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唐国因为国内有一条横贯大秦中部的大河从境内入海(大河类似黄河,吴国境内的长河类似长江),导致唐国盐场附近的海水盐分降低,烧制海盐就多费燃料和人力。而吴国的东海之滨盐场,临海海水水质不错,盐份浓度很高,烧制海盐比唐国轻松,海盐也比唐国优质。

盐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当时熬制又不容易,导致盐在市场上的价格很高,唐国和吴国的两个适宜熬盐地方,是这两个国家国君内库的主要的经济来源。

这时空的人们还不会钻井开采矿盐,也意识不到地底有天然卤水和岩盐矿床,盐的来源除了海盐就是湖盐。唐国熬制出的食盐除一半在国内消费外,一半高价出售给没有湖盐的内陆国。像赵、齐、陈、楚等许多内陆诸侯国都需要进口食盐。唐对外销售的食盐是唐王最大的经济来源。

南埠和山谷生产的精美锦帛、瓷器、玻璃制品出现后,生活奢侈的唐王当然要花费巨资购买享用,流水般的钱财流入到商人和制造地去后,唐王感觉经济开始拮据。

这二十多年来,因为气候变化,唐国境内经常发生灾荒,农田赋税越收越少。唐王屡次多征收田赋,总因为灾年百姓粮食欠收,收赋税的粮官和贵族哪怕将百姓家中收刮一空,收到的赋税也达不到唐王的要求,唐王的横征暴敛,反而导致许多百姓抛弃土地逃向深山或者周边国家,其中一大半逃民是逃向了蔚山。

唐王从土地上没法增加收入,就想增加贵族们的上贡,这想法提出后遭到贵族们的一致反对。唐王第二个增加收入的想法流产。

所有可以增加收入的地方,唐王都去增加了,增加的收入数目让唐王非常不满意。到了最后,唐王只能对着自己的盐场多折腾,想法让盐场盐工多熬制食盐增加产量。

由于制盐采取熬制法,需要大量燃料,唐国盐场附近的树木被大量砍伐晒干用来熬盐,导致盐场周围没有木柴可用,盐场熬制食盐的干柴需要从几十里路外用骡车运送过来。光运送木柴燃料,又浪费无数人力畜力。熬制食盐的燃料不能保证,产量当然不能提高,唐王想让盐场增产的希望落空。

唐王对国内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法增加收入时,他把目光转向周围国家。跟唐国接壤的国家除了卫国,其他国家都比唐国强大,而比唐国的弱小的卫国,因为大部分国土面积是赵、吴两国边境的缓冲地,因此成为两国博弈之地后,反获安全,唐国面对赵、吴两强国,当然也不敢抢夺卫国。唐王靠对弱小国家发动战争来发财的途径根本就不可能。

就在唐王一筹莫展之际,漪姬通过姜大夫跟唐王联络,希望得到唐王出兵帮助她行调虎离山之计。唐王摸清漪姬用意后,大喜过望,向漪姬提出用吴国东海之滨做酬谢的要求,跟姜大夫几经谈判,终于达成协议。

唐王满怀信心要得到东海之滨,他向出兵的唐国贵族许了优厚好处,迅速召集了一万多虎贲,又强征两万多辅兵,领着大军在边境安营扎寨,就等着漪姬夺位成功后,他可以得到漪姬酬谢的东海之滨。

在唐王看来,唐军的这次行动就是游山玩水,在吴国边境到此一游。唐王没有预料的是蔚山公子明讨伐大军异军突起,阻止他快速实现愿望。

蔚山大军在蔚山道口灭了漪姬两万虎贲和三万大军,挥师北上征伐时,唐王心中不淡定了,他怕漪姬会失败,那样的话,他不但得不到报酬,浪费的财力物力也无人补偿。

琢磨良久,唐王觉得他应该趁着吴国内战,抢先夺了东海之滨。唐王没有将吴国边境的吴军放在眼里,因为他知道这支军队的粮草控制在漪姬手中。

漪姬为了王都安危,已经三番两次请求唐军退兵,好让吴国边境的吴军班师救驾,既然漪姬要求东司马和南司马班师,唐王相信那女人肯定会使用一切办法威逼吴军,断粮草逼迫退兵是最佳办法。一个没有粮草的军队兵力再多再英勇都是纸老虎。

纸老虎的军队不堪一击,唐军跟这样没有战斗力的军队交战,可以轻松破了吴军防线取下东海之滨,达到事实占据东海之滨。

如果漪姬胜了,东海之滨本来就是她应诺的酬劳,吴国自然不会再发兵拿回去。如果蔚山公子明胜了,公子明的身世被世人质疑,唐国可以以此理由不承认吴国伪政权,到时联络周围诸侯国一致声讨,或许还可以将吴国切碎再分一点蛋糕。

唐王觉得自己的计划非常完美。当即命唐军轻装向吴国进军,他想用闪电速度将东海之滨收入囊中。

唐王完美的算计败在南埠设在自己国境小海湾港口的木船上。南埠的大木船从蔚山给吴国边境的大军运来粮食、衣物、军械,保证了东司马和南司马大军的战斗力。进入吴国边境的唐军遇到了有力抵抗,被拦在东海之滨前的山凹处。而蔚山大军快速破城,分兵边境又给了唐军致命一击。

唐军都没有心理准备就被东、南两司马和楚朝辉、周成率领的大军围困。唐军被包围后,吴军只是围困,并不主动出战,但对唐军组织突围总是会给予狠狠打击。

唐王试着突围三次,发现除了折损兵马,没有一丝能冲破吴军防线的希望,唐军不得不停下无用功行为,等待良机。

老天没有给唐王良机,不但没有给他安全离开的可能,反而大面积降温下起大雪。唐军侵入吴国时是轻装行军,带的粮草和衣物不充足,被吴军包围几天后,军中粮草就耗尽,开始宰杀马骡和挖草根充饥,寒流到来后,唐军不但面临缺食,还面临缺衣,缺取暖燃料。一个晚上,唐军营地上总要抬出饿死冻死的几百具尸体,死亡数目随着包围时间翻倍的在增加。

包围了半个月后,唐军营地已经看不到有人抬死尸出门,唐军士兵已经饿得没有力气掩埋袍泽,而缺少食物,又迫使他们煮吃袍泽尸体。到军营前站岗的士兵,走着走着会一头倒地不起,而依在大营门辕处值班的士兵,往往一夜过后就无声无息冻死。唐国军营仿佛是人间地狱。

唐王面对自己一点都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只能向吴军提出议和要求。谈判地点设在两国军营的空地处,在空地处搭起一座帐篷用来议和。

唐王怕自己亲自出马议和会被吴军‘喀嚓’掉,只派了自己的心腹将领去跟吴军谈判。吴国方面的议和代表是从王都连夜赶来的楚朝辉。

“司马将军,贵国大王会用什么诚意向吴表示道歉?”楚朝辉好奇的打量唐国的司马将军,唐营天天饿死冻死士兵无数,眼前这位司马脸色却看起来没有一丝菜色,除了身上衣服有点脏乱,整个人看起来气色不错。

“我们大王说了,会赔给吴国八十万钱币做赔偿。”唐司马小心翼翼说道,楚朝辉的高大身躯对他有种威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