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惨淡收场一(2 / 2)

加入书签

宣德炉的材料,除使用暹罗进口的风磨铜之外,还加入了金、银等贵重的金属材料,经过十二次的炼制,只得入炉物料的四分之一,才能够使用。单是这使用材料的严苛程度,就足以使之成为经典了。

不光是取材严苛,就连样式也都是精挑细选,宣德炉的样式是参照皇府所藏之柴、汝、钧、官、哥、定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的资料,而设计成型的。

也只有朱瞻基这样的盛世皇帝才有这份闲情雅致,也有这样的大手笔了。据传说,明宣宗铸宣德炉,共耗贡铜三万九千斤,其他金银材料无数,方得铜炉数千。全部陈列于宫中各处,或赏赐与皇亲国戚、功勋贵族等人,此后再无铸造。

而宣德炉的名声过于响亮,以至于宣德炉停造之后,一些工部的司造官员召集原制造工匠,依照宣德炉的款式和工艺进行仿制,这种仿制从明宣德年间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至今流传的宣德炉当中,基本都是这些官员们私下铸造的仿制品,而真正的宣德炉却是万中无一,偏偏这些仿制品又都极其的精美,完全可以和真品相媲美。因此,宣德炉的鉴定,也成为了古玩界的一大难题。

任志站在主台上,听着众人的议论声,面含微笑,眼角露出一丝得意,颇有点倚天出鞘谁与争锋的豪气。

受到震动最大的,莫过于实干派人士了,本来宁琳琅的狻猊葡萄镜已经是稳拿冠军了,谁知道这时候有跑出一只宣德炉来。大家也都明白,这只宣德炉绝对不是任志的藏品,肯定是上午实干派出彩之后,马上风为了争夺冠军而临时搞出来的。否则的话,上午时候任志那张比死了爹娘的时候又得知戴了绿帽子还要难看的脸是怎么回事,装也装不了那么像吧。

可这事又不能真的去斤斤计较,这事本来就是公开了的秘密,而且谁也不能证明人家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这时候只要原物主不出来说明,谁也没办法。人家排在最后一个上场,自然有最后一个的好处。

几个老会长看过这只宣德炉之后,虽然没有作出评价,但是眼神里的意思却是瞒不过人,显然是很看好这只炉子。之所以不做评价,是因为宣德炉实在真假难辨,如果没有明显的破绽,谁都无法在当下就做出判断。就在几个会长相互讨论的时候,唯独陈老闭着眼睛坐在一边,好像是有些困乏了的样子。

接着理事们也上前看过了任志的藏品,同样也是没有说什么,等回到自己座位上的时候,才开始相互讨论。

全场都在为了这只宣德炉而惊诧,又不停议论的时候,张辰却是微微一笑,把头转向一边的宁琳琅,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

宁琳琅对冠军并没有什么奢求,她要的只是一个和张辰同在一个机构的名分而已,但是又牵扯到师门的面子问题,这就有点闹心了。不过在听了张辰话之后,宁琳琅的脸上却是笑容绽放了,好像完全没有见到这只宣德炉的样子,冠军已经是她的了。

远处正看着这边的任志心里却是“咯噔”了一下,该不会是出问题了吧?心里就开始琢磨了:不可能啊,这只宣德炉在之前从没有给别人看过,而且那处破绽就是麻老头儿也是看了三四天才找出来的。难道这家伙能比麻老头这样的老专家还厉害,只是看一下就能发现问题?

要说这只宣德炉,其实是马上风到门头沟掏老宅子时候打了眼的东西,完全就是现代仿品,连民国的都算不上。

当初的时候,马上风也是很犹豫,这件玩意儿太完美了,马上风去看了三次,硬是没看出一点毛病。直到第四次去的时候,看到了另一个京城名家也对这玩意儿有意思,才下定决心买了的。那位藏家的眼力不在马上风之下,两个人都看好的东西,应该是差不了了。

花了一百万把这只炉子买回家之后,马上风喜欢的好几天没出门,就在家里抱着炉子研究了,到了第四天,马上风的兴致一点儿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因为他终于发现,自己打眼了,花了一百万,只买到一件现代仿品。

但是这样丢脸的事情,是绝对不能说出去的,也只有打落牙齿和血吞,吃了这个闷亏。好在他当时为了避免和别人竞争,只是带了一个徒弟去的,并没有拉帮结伙的去杀价,否则的话这事还真就成了他的污点了。[(m)無彈窗閱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