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2)
甄士隐心中登时一宽,甄家只是寻常乡宦之家,为姑苏之沧海一粟,若是林如海执意,自己实难抗衡其家之势,今见他谦逊厚道,并不强求,甄士隐反生出三分好感来,道:“弟虽不能,却有一人可荐与兄,不知兄可愿意一听?”
林如海正愁无人担任天字号学子的先生,闻声忙问是谁。
甄士隐笑道:“乃是弟之同科颜静颜静之,静之兄当年中了二甲第七名,素不以功名为念,性情又太过耿直,不惯官场作风,只做了几年官便回乡执教,一心教导学子,著书立传,原在一家私塾坐馆,不料得罪了权贵,无人敢拜他为师,如今清闲在家。”
林如海心中突然一动,甄士隐原是神仙一流的人品,能得他如此举荐,必非常人,忙问道:“不知道颜先生得罪了哪位权贵?”
甄士隐轻轻一叹,道:“说来竟与弟同姓,不过弟却差之千里,乃是名列金陵第一曾经接驾过四次的甄家。”
林如海一怔,道:“原来是他家!”
甄士隐点了点头,神色黯然,道:“甄家有子,极是骄纵,闻得静之兄是辞官回乡,颇有盛名,便倚仗权势请其坐馆,奈何静之兄不从,便成了一罪,如今无书可教,难以为继,十分落魄。若兄觉不值,便当未曾听过此语罢。”
林如海莞尔一笑,昂然道:“先生此言差矣,我辈读书人,若是屈于权贵,哪里还称得上是读书人?快别玷辱了读书二字。金陵甄家固然权势滔天,我林家亦非蚍蜉,并无所惧,何况与甄家虽无甚往来,甄家却是晚生岳家的老亲,交情甚深,谅他们也不至于为这一点小事难为晚生。若颜先生当得为师之责,请又何妨?”
甄士隐大喜,道:“若是静之兄得兄赏识,远离金陵是非之地,弟心亦慰。”
林如海暗暗忖度,道:“既听先生此言,待晚生回去之后派人前去金陵详加打听,若颜先生果然如先生所言,又愿意前来,晚生当亲去延请。”
甄士隐笑道:“理当如此。”
当下命人备饭,亲自作陪,因顾及林如海之孝,未曾摆酒,直至傍晚,二人方散。
林如海回到家中,天色漆黑,贾敏过来接了他脱下的石青披风,埋怨道:“如何回来得这么晚?我已经打发三四拨人去门口等候了。”
林如海笑道:“言谈契合,便多留了一会子。”
贾敏问道:“可应承了老爷所请?”
林如海摇了摇头,面上含笑。
贾敏点头感叹,道:“老爷先前说甄老爷秉性恬淡,既如此,不应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书院里的先生耽误不得,不知老爷打算如何?”
林如海笑道:“明日一早我亲去金陵一趟。”说着,便将颜先生一事说给她听。
贾敏略一沉吟,道:“不过就是不肯去甄家做先生,甄家便弄得先生无人可教,也忒欺负人了些。甄家和我娘家是老亲,甄夫人未出阁前和我有几分交情,明儿我备些礼物,再修书一封,替颜先生说情,这点子颜面还是有的。”
如此一来,不必林如海出面,也不会欠下甄家的人情。
林如海待贾敏体贴,贾敏自然设身处地地为林如海着想,若林如海欠甄家的人情,日后官场上的牵扯就大了,甄家有什么事,林如海很难婉拒。
而她仅是女眷,又和甄夫人有旧情分,甄家和贾家几辈子的老交情,几句话就能解决了此事,据贾敏揣测而言,甄家上下眼高于顶多年,压根儿不会在意区区一个不识好歹的颜先生,只是下面的人趋炎附势,见颜先生得罪了甄家人,立即对他避而远之罢了。
林如海亦明其理,笑道:“如此便有劳夫人了。”
贾敏一眼横来,嗔道:“这话怎么说的?咱们一家人,还为此生分不成?”
灯光之下,林如海看她眼波盈盈,虽嗔怒却有情,不由得心中一动,拉着她的手,笑着告罪,道:“是,是,是,夫人说得对,你我夫妻一体,不该如此。”
贾敏见他如此,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当夜,夫妻各自安歇,一宿无话。
次日一早,林如海命人打理车驾行囊,贾敏早备好了送给甄夫人的礼物和书信,目送林如海出了二门,前去金陵。
☆、第009章:
贾敏原精通琴棋书画,守孝期间,虽不能请客赴宴,却因和林如海时常诗词相对,琴棋书相和,夫妻二人倒也乐业,如今自林如海往金陵去后,心中着实无趣,又不耐烦常做针线,不过在家看几页书,或与丫头说几句闲话便罢了。
这日清早,正同丫头们在园子里撷花,彼时已是初冬,天气寒凉,若是北方早已大雪封城,然江南温润,未曾下雪,只有一点寒风,但依然有些当季的花木尚未凋零,尤其林家祖宅布置得颇有雅趣,景致着实不错。
拣开得好的花儿撷了几枝,贾敏命人取了联珠瓶来,才灌了水,便听人通报说江苏巡抚的太太汪夫人来了,忙带人亲自到二门处相迎。
汪巡抚名祯,乃是长安城人氏,秉性厚道,人品端方,不到五十岁便做到了如今的封疆大吏,到任方半年。他年轻时得过林如海祖父的提携,又与林公交好,故今年就任驻扎于苏州之后,对林家十分照应,其妻毛氏却是姑苏人氏,亦是林老太太的姑表妹子。
将其迎进客厅,分宾主坐下,汪夫人道:“来得突然,没打搅你罢?”
贾敏笑道:“瞧姨妈说的,咱们是什么情分?非得按着送帖子回帖子经过那么些繁文缛节才来不成?我们家如今守孝,出去应酬不得,正觉得寂寞呢,可巧姨妈就来了。”
按着林老太太的亲戚,林如海正该唤汪夫人一句表姨妈。
汪夫人自是觉得极入耳,脸上满是和气,见贾敏浑身缟素,头簪白花,虽无脂粉妆容,却更显风流袅娜,不禁一叹,道:“也是我那姐姐没福,若是如今好好儿的,如海进京赶考,以他本事,只怕早进了翰林院了。”
提起林老夫人,贾敏也不觉红了眼眶,道:“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我们老爷不过再等三年罢了,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老爷三年后再考也不迟。”
汪夫人点点头,道:“这倒也是实话,届时只参加殿试便可。”
贾敏抿嘴一笑,自觉面上十分光彩。
汪夫人喝了一口茶,道:“今儿来是跟你道恼的,才听说国公爷去了,如今你和如海一个丧母,一个失父,你们两口子别太伤心了。”
贾敏敛了笑容,滴泪道:“只恨我不孝,未能在父亲跟前尽孝。”
汪夫人不赞同地看了她一眼,安慰道:“世事无常,谁能想得到国公爷去得这样突然?你守着你婆婆的孝,千里迢迢的,原就不能远行,哪里能怪你呢?何况令尊跟前多的是孝子贤孙,必然走得安安稳稳。”
贾敏长叹一声,道:“姨妈说得是。”
她自幼娇养于父母跟前,金尊玉贵,相较于上面的三个姐姐,独她以文取名,按着哥哥们的排行,更得父母看重,而后贾代善又为她择了佳婿,如今夫妇情投意合,偏生不能未能见贾代善最后一面,难免有些挂心。
汪夫人也知道贾敏在荣国府的地位,她自小读书识字,进退有度,品格才气高过贾赦、贾政两位兄长十倍,可惜偏偏是个女儿身,不然荣国府何以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
以汪巡抚的地位,得到的消息更多,也比别人早,汪夫人轻声道:“你们姨丈说,荣国公一去,这爵位怕要落在你大哥哥身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