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揭开晋西的盖子(2 / 2)
晋西新升县儒镇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1/3。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胶囊药品。记者发现,这里的胶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按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卖六七十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
新升县新健胶囊有限公司一名销售经理透露,他们厂生产的药用胶囊所用原料主要是明胶。该公司销售经理王留说解释说,因为材料不一样,合格的每吨3万多元,白袋子装的每吨2万多元。根据线索,记者来到晋西省西平市会追查白袋子明胶的真相。
晋西通达明胶蛋白厂位于西平市全城县,具备年产上千吨明胶的生产规模,是一家获得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该厂经理宋世杰告诉记者,白袋子明胶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价格低廉的“蓝皮”作原料,用这种“蓝皮”加工的明胶业内俗称“蓝皮胶”。
记者在这名经理的带领下,见到了所谓“蓝皮胶”原料的真面目。厂里的空地上,远远望过去像垃圾回收场,走近一看才明白,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碎皮子,散发着刺鼻的臭味。
据这名经理介绍,这种碎皮子正是“蓝矾皮”,业内俗称“蓝皮”,实际上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每吨只要几百元。鞣制后的皮革通常被用来加工皮鞋、皮衣、皮带等皮革制品,这些便宜的皮革下脚料则被他们厂收购来加工成所谓的“蓝皮胶”卖给一些胶囊厂,做成药用胶囊供应药厂生产胶囊类药品。
《华夏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在晋西一家明胶蛋白厂,记者目睹了整个加工过程。工业皮革废料经过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多次清洗等一系列工序处理后,看上去跟新鲜动物皮原料没什么两样。熬出来的透明胶液,再经过浓缩、凝胶、干燥、粉碎等工序,就摇身变成了淡黄色的所谓“蓝皮胶”。厂里的经理承认,这种明胶实际上就是国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药品原料的工业明胶。
“蓝矾皮”是工业皮革废料,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铬残留,使用这种“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宋世杰称,“蓝皮”铬不用化(验),肯定超标,一般超十五六倍。
同样的明胶,最后被套上了不同的包装,标明“工业明胶”的卖给各种工厂作为工业粘合剂,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袋子胶”,则卖到胶囊厂加工药用胶囊。
而在胶囊厂之中,这种工业明胶原料在用来加工药用胶囊前首先要进行溶胶,并根据药厂需求添加各种食用色素进行调色。由于这种明胶不卫生,在溶胶调色的过程中还要加一种名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化学原料杀菌去污。说白了,明胶比较脏,需要通过高温杀菌,把油脂清洁掉。就这样,这种工业明胶,掺入胶囊废料,经过色素调色及化工原料清洁,进行充分溶解,就成了加工药用胶囊的胶液。胶液再经过半自动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通过切割整理,便加工成了五颜六色的药用胶囊。
根据调查中掌握的线索,记者分别在京城、江南、辽东、北海等地,对药店销售的一些制药厂生产的胶囊药品进行买样送检。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经华夏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近些年,随着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被人重视,这么一条新闻的播出,可以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下子就把晋西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当天晚上八点,晋西通达药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魏君梓被公安机关逮捕,理由自然是涉嫌此案。
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人们纷纷指责卫生监管部门监督不力的时候,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卫生部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事情,并责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此事进行调查,这一次的调查报告,就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京城的新闻媒体进行暗访调查清楚的。卫生部表示,已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媒体报道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被叫停销售和使用的产品,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将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陆局,难道就这么算了?”一架返回京城的飞机上,黄文旭有些不甘心的看着陆睿问道,他刚刚走马上任成为稽查局的局长,正是要利用这个机会大干一场,没想到却被陆睿给拖了回来。
“呵呵,怎么着,不甘心么?”陆睿笑吟吟的看向黄文旭:“温柔同志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处理这些事情,相信她会有一个妥善的方案。”
“可是,可是…………”黄文旭结结巴巴的犹豫了一下,却始终没有把话说出口。
陆睿笑着摆摆手,淡淡的说道:“到此为止吧。”
说完,他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老虎既然已经打到了,就足够收场了。陆睿可不想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手中的一把枪,在g省已经当够了这样的角色,在部委可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盖子已经揭开了,至于最终能够揭多大,有多少人要承担责任,自有那些大佬们去头疼,自己的工作既然已经完成了,就没必要还继续呆在那个是非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