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章 归顺(2 / 2)

加入书签

“将军如此深明大义,真乃宾徙千万军民之福!”

第二日上午,姜平前往扶黎向徐晃报告劝降结果,徐晃为了稳妥起见,于是决定亲自率军前往宾徙一趟,以防韩忠来一个诈降之类的把戏。

其实这次韩忠是真的没胆量敢在徐晃面前玩什么把戏,既然公孙度已经舍他而去,趁着自己手下还有一些兵马,能卖点价钱,韩忠那是巴不得赶紧抱上刘和这条大腿。

徐晃率领五千骑兵来到宾徙城外,然后派人入城告诉韩忠,要求韩忠约束手下士兵全部不带任务武器从城内走出来,如此方可算作真心投诚。韩忠一听是徐晃亲自前来受降,哪里还敢讨价还价,急忙传令城内将士,然后老老实实地带着队伍出城投降。

徐晃于是分出两千兵马押着韩忠的部下前往阳乐城,他本人则带着韩忠进入宾徙城内。

驻守阳乐的田豫接住韩忠的部下之后,将这些降兵跟一月之前在柳城抓到的那些初步接受了教导改造的降兵们打乱了混编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是新接收的这些降兵不用害怕他们会被秘密处决,也就不会发生造反作乱的事情。如今徐晃俘虏和接收的降兵越来越多,如何妥善地安置这些士兵显得极为重要,而田豫恰恰是个允文允武之才,正好可以协助徐晃做好这些收尾的事情,好让徐晃可以放心地在前面冲锋陷阵。

宾徙城内,徐晃对于刚刚转投阵营的韩忠并不厌恶苛责,因为两人之间除了当初阵营不同之外,并无任何的私人恩怨。韩忠此人虽然胆小怯弱一些,倒也不是十恶不赦之徒,其实作为对手而言,徐晃倒是希望多遇到一些像韩忠这样的家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无辜的士兵因为主将的勇猛顽强而大量死伤。

还是那句话,辽西与辽东之间的战事,属于大汉内部之间的矛盾,犯不着无限上纲上线,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徐晃今日留下了韩忠和他几千手下,说不定几年之后就会多一批与胡人作战的精锐士兵。

“韩某多谢将军接纳之恩!”

“韩将军不必如此客气,只要今后你愿一心一意地替公子做事,前途一定会比追随公孙度时更加远大光明!”徐晃不轻不重地安慰和提醒了韩忠一句,希望他能看清形势,今后不要首鼠两端。

翌日上午,姜平陪同韩忠一起前往徙河,劝说西线最后一位守将王建转投阵营。

徙河城内,一片愁云惨淡。韩忠未来之前,王建已经听到了许多的风声,而且也派出了大量探马前往昌黎和扶黎打探,因为靠着小凌水和海边,他的手下前几日便悄悄向他报告,说是游弋在海岸附近的船只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王建不傻,他也知道了度辽军乘船从辽东半岛的沓氏一带上岸的消息,所以发现阳仪带着水师从徙河附近撤走之后,当即便联想到了公孙度可能已经撤走。只是,王建想不通的是公孙度既然撤军,为何连自己都不通知一声,难道是想让自己留在徙河傻乎乎地等死么?

随后撒出去的探马全部安然返回徙河,他们带回了让王建沮丧甚至是心惊的消息——公孙度已经撤走五天了,而宾徙守军在韩忠的带领下已经全部投靠了度辽军,如今整个西线只剩下徙河城内一处守军。

孤立无援,强敌环绕!

当韩忠来到时,王建已经明白了这位老兄弟的来意,他有些心灰意冷地对韩忠说道:“韩兄,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咱们会败得如此彻底,如此迅速么?整个西线最初可是有着足足五万兵马呀!徐公明仅凭一万出头的兵力,竟然逼得公孙度仓惶向东,逼得吾等无路可退,只能俯首乞降。”

韩忠理解王建心中的不甘和失落,他拍拍王建的肩膀,若有所思地说道:“若乱谋略眼光和心胸气度,公孙度可能与刘世仁相比?”

王建摇头,表示两人之间差距很大。

“这就对了。公孙度只想割据辽东一隅之地,妄图列土封疆,甚至是称王,他却忘记了辽东之地乃大汉之土,他这么行事,有几人会真心拥戴和支持?反观刘世仁公子,从不穷兵黩武,虽有强兵而能自持,是以幽州军民拥戴支持,将士上阵之时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所以这次我们败的一点也不冤枉。”

两人一席话说完,王建同意了徐晃开出的条件,打开了徙河城门,带着手下五千士兵徒手出城……

短短不足两月时间,徐晃和田豫仅与辽东公孙度的部队在西线发生了三次小规模的战斗,付出不到两千人伤亡的轻微代价,便一举逼退了公孙度,收降公孙度麾下主将两员,士兵一万五千余人,完全占据了医巫闾山以西的四座城池。

捷报传回令支时,刘和与郭嘉痛饮一场,为徐晃和田豫两人的完美配合深感佩服。

虽然大的策略和步骤是郭嘉、李儒两人制定的,刘和也作出了一些具体指示,但徐晃和田豫远在数百里之外却能相机行事,始终把握着战场节奏,通过谣言、离间、伏击、威慑等各种办法达成一个有一个的战术目标,最终累积出一个战役级别的大胜利,这样的能力,确实值得刘和信任和培养。(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