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七 国丧中(1 / 2)

加入书签

李承乾的决定一经公布,立刻在整个朝廷和长安民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对于这个宣布,满朝廷的文武官员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于这个决定褒贬不一,以新法家学派为首的法学家们表示反对,认为李承乾这是把个人感情揉入了国家律法之中,认为李承乾这样做是不对的,极力反对。

他们说李二陛下为了不使个人感情破坏了国家律法的规矩,所以自己避嫌不出,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和秦琼并无私交的李承乾来做,一边培养李承乾的能力,一方面也是希望李承乾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这个事情。

而李承乾这样做很明显是有悖于李二陛下的初衷,还是把个人感情揉入了国家律令之中,国家律令是大唐治理天下的基础,如果大唐连这个基础都不遵循了,还能遵循什么呢?作为上位者还有什么脸面治理国家,治理民众?谁还会服从你?

而儒家学者们则认为这是仁义之举,秦琼秦老将军以高龄之躯为国奋战致死,这是高义之举,而现在秦老将军已经战死沙场,我等理应给他他所应该得到的荣誉和奖励,这是大唐对待功臣的一贯做法,像那些人所说的要治罪的法子,是绝对不可以的,那会寒了天下人的心。

法家学者依然不答应李承乾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是有违法制的举措,他们决定集体去李二陛下的寝宫向皇帝请愿,让李承乾收回这样的做法,而按照他们的说法,给秦琼和苏宁治罪,让辽东军治罪,继而给其他的人进行奖励。

这个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却伴随着李二陛下对李承乾处置的方式表达赞同而停止了争议,李二陛下依然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影响力和决断力,他说这是可以的,那么这就是可以的,很少有人会去反对,他说这是不可以的,那么这就是不可以的,同样很少有人会去反对,李二陛下还活着的时候,他的权力是固若金汤的。

当然,为了表示他对于法制的支持,平衡朝中势力,他决定将原本给予秦琼的追封为王的荣耀取消了,依旧是以翼国公的爵位下葬,给予谥号“壮”,给苏宁的晋升为三等公爵的奖励也一并取消,依旧是一等三原侯,不变,暗地里也就在赏赐方面多下点功夫作为补偿,仅此而已。

还有三天,李承乾得到了来自父亲的支持之后,便开始了紧急动作,把工作分摊给各个部门去具体落实,争议的时候大家可以去随便的争议,但是一旦决定之后,所有人都要无条件的去处理所有的事情,不得把个人的感情加入公务之中,那属于犯错,要处罚。

全长安下达了着素缟的命令,要为忠勇的臣子秦琼尽最后一份力,皇太子作为皇室的代表,亲自披麻戴孝出城迎接秦琼的遗体,秦夫人从二品诰命加至一品诰命,地位等同王妃,秦琼之子秦怀道袭爵三等公,秦琼之女秦梓月加二品诰命,地位等同国公夫人。

秦夫人和秦梓月得知了秦琼战死的消息之时还在苏府,和苏府众人一起得知了这个消息,众人无不大惊失色,秦夫人直接晕了过去,秦琼之子秦怀道还在军事大学里面学习,得知此消息之后魂不守舍,居然坠马受伤,被紧急送回了秦府,苏府和秦府都乱作一团,苏宁和苏定方都不在家里面,原本主持局面的秦琼不在了,这个局面就难以控制了。

最后还是李靖赶了过来,稳定住了局面,有了男人就有了主心骨,李靖主持了苏家和秦家的一应事宜。

终于,辽东军大军抵达京城的日子到了,长安城已经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并不是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而是一片素缟的世界,家家户户门口都是一片白茫茫,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都自动的穿上了为逝者送行的衣服。

若是说在以往的时候,这种做法会有很多人反感,因为大人物的生死存亡和他们都牵扯不上关系,让他们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甚至是作恶多端的人披麻戴孝,甚至还要七日不能吃热食,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很讨人厌恶的事情。

但是呢,不得不说,自从劳动改造政策开始实施以后,尤其是军事大学建立以后,军人就成为了大唐社会中地位非常高的一类人,他们勇敢,强壮,保家卫国,开疆拓土,抓捕战俘,为大唐的百姓们摆脱徭役立下了汗马功劳,以往出兵打仗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但是从贞观四年以后,百姓们突然发现,打仗会给他们带来数之不尽的财富和福利。

如果说劳动改造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那么百姓们餐桌上的种类越加丰富,肚子不再挨饿,即使没什么好吃的,也可以吃饱肚子而不至于挨饿,以前不能读书的人可以读书了,以前看到一本书是一件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而如今家家户户哪一家拿不出一本书来装点门面?那是会被人笑话的!

战争为大唐带来了那么多,赋税一年比一年底,有些地方收成不好直接就免掉,朝廷越来越大方了,据说这也是军队带来的好处,从各个国家为朝廷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军人不但保家卫国,使得他们不受伤害,而且还在为他们的生活富裕带来正面的影响。

战乱时期,兵灾是很可怕的灾害,而如今,士兵是正义的代表,接受了军事大学教育而出的军事学院的学子军官们把严明的军法和严苛的军规带入了军队,常备军的数量一再增加,常备军中的军事大学学子军官比例上升,军队的纪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对于这种提高而言,百姓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