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终回下邳(2 / 2)
羊卉、蔡系等五人也是抹着眼泪,与王彭之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诉说。
王邃怔怔的看着这几个,胸口一股邪气积郁,他生出一脚一个,先踹翻再说的冲动,身为谒者,代表朝庭的脸面,如今这副模样,朝庭脸面何存?这下好了,明年的大郡长史、三吴县令全都别去想,刁协不追究就不错了,况且朝庭已经侨置了实土琅琊,再去琅琊有何意义?
可是王彭之的本意是好的啊,被徐龛袭击也只是意外,他并不好过多责怪。
再按王彭之所说,狼狈逃回的根本原因在于杨彦军事能力低下,有兵不会用,恐怕现在已经被徐龛击败了……
等等!
王邃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连忙问道:“于破釜塘之时,杨彦之大破阎平,杀人并众,掠其家产,干净利落,他既领千骑往援,怎么说也该与徐龛战个难分难解,再有蔡豹锐卒辅助,破去徐龛并非不可能,又怎会如此不堪?“
羊卉不屑道:”世叔高看了此子,破釜塘有万顷芦苇可供焚烧,而兰陵郊外的荒山野岭有何可烧?真刀实枪他哪是徐龛的对手?“
蔡系也道:”世侄观杨彦之,颇为狡黠,故才有焚烧芦苇之急智,但仅此而已,此子终究出身不佳,欠了家教,本是胥吏之才,遇上大事不明理,不知义,难免会出偏差,因此不敌徐龛倒不足为奇。“
”嗯~~“
王邃捋须点了点头。
他本对杨彦于前后两战的差别之大有些微怀疑,但是羊卉和蔡系这么一说,又让他释然了,毕竟从哪方面来讲,杨彦都没有引徐龛前来的动机和条件,他更不可能猜到,沈劲之死就是杨彦布的一个局。
许久,王邃叹道:”目前蔡将军生死不明,杨彦之胜败与否难以揣测,沈劲的尸骸多半也无法寻到,沈充怎肯干休?这都办的什么事啊,你等先下去罢,待有了确切消息再回建康。“
“诺!”
几人讪讪着退下。
……
杨彦经过一个下午的忙碌,总算是暂时安置了降卒,这倒不是他有志于学朱洪武做个劳碌天子,而是军队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上,事关整编更是要亲力亲为,反倒是政事可以放手交给下面去做,只要定好规矩,划下红线,慢慢地培养掣肘力量,并不会出大的问题。
历史早已证明,真正的廉吏即便有,也多半是沽名钓誉之辈,毕竟人都有私心,不为自己,也要为家族和亲朋好友牟利,否则就是孤家寡人。
正如他大力提拨寒门,但是谁能保证,今日的寒门得了势,就不会是下一批士族呢?
王朝周期律是无解的,再好的体制也挡不住人心的险恶,总有空子可钻,最终体制烂掉,社会秩序轰然垮塌,杨彦也不会去设计过于先进的体制,适合这个时代的就是最好的。
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庄园经济的普遍存在,民众在人身上没有太多的自由,协作意识较强,特别适合搞大集体,大经济,与大国企,引导的好,就不必再走唐宋元明清那种小农经济的老路了,毕竟小农经济抗风险能力差,最终的走向仍是兼并。
当然了,小农经济的优点是管理成本低下,或者说几乎不需要管理,而集体经济的缺点恰恰相反,管理成本高昂,需要调动整个社会的资源,破除商贸流通的壁垒,实现经济的内循环,这放在当时而言,还是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
不过杨彦总要试一试,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给农民分田分地,只是暂时不分,毕竟发展近代的工商业,需要以农业作为基础,这就存在一个工农剪刀差的问题。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分了地,农民也保不住,正如明清,乡里谁要是中了举,会有无数乡民献田献地,甘为佃户,分地的前提是国家不再以农业作为主要税种,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目前他所要着手的,就是利用身为穿越者的优势,把蛋糕做大,裁抑豪强,打击士人的无耻嘴脸,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社会公平,给寒门庶子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郎君,回来啦!”
正当杨彦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激励自己的时候,已于不知不觉中,回到了小院,第一眼就见到了萧巧娘那盈盈笑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