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人海战术(2 / 2)
所以很明显,越军在北面的冲锋其目的仅仅只是为了骚扰或是分散我军注意力。
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让我难以想像的是越军在南面尽然会一口气投入一个加强连之多……要知道这南面仅仅只有几百米宽,而且还有许多部份是不适合攀爬的悬崖,这就使得越鬼子在我们面前黑压压的一片,名副其实的就是“人海战术”。
应该说“人海战术”在马克泌机枪出现时就被证明是无用的,因为这种以前常用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战场上必用而且很管用的战术……打仗打的就是人嘛,马克泌出现前单兵武器弱后,又没有机枪,于是人一多再加上冲锋速度快完全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敌人的防线。
但马克泌出现后就不一样了,“人海”那是冲上来一批就死一批,最经典的一战是1891年英国殖民军在罗得西亚与祖鲁人打的一战,在这场战斗中,一支50人的英军小分队,仅仅只用四挺马克泌机枪就打退了5000祖鲁人的进攻,使3000祖鲁人丧命。
50人对抗5000人,而且还打死了这其中的3000人……这在战争史上可以说是难以想像的。
这直接就导致了战争上对“人海战术”的全面否定,尤其现在还是单兵武器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海战术”就更显然危险。
然而战场上也有句话叫做“兵无定势”,人海战术在绝大多数的近代战争中也许并不适用,但并不代表它就可以被完全否定了。在其后的战争中,人海战术还是在许多特殊的战场上发挥出了作用,比如苏军在与德军的战斗中就曾经发生过一件事,苏军久攻不下一个德军防线,苏军指挥官一个发狠让部下上刺刀朝德军猛冲……结果将德军吓得慌了手脚竟然让苏军给轻松的突破了防线。
当然,这其中也有其偶然的因素在内,比如德军没想到苏军会不顾死伤的发起集团式冲锋,又比如德军没有做好肉搏战的准备等等,但不管怎样战争讲的就是结果。
正像我之前对埋伏在森林边缘的越军采取的也可以说是“人海战术”一样,它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人海战术”那么简单,还包括了“两面夹击”、“出其不意”等等。
有句话叫“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战场上也是这样,战术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只要适合当前的作战环境、只要能够又好又快的打败敌人,那就是一个好战术。
只是我不明白的是越军这会儿用在我们面前这“人海战术”有什么意义,他们既没有“出其不意”又没有其它什么战术不是?要说“两面夹击”那还真有,只是北面的那个夹击也太弱了点,似乎根本就不会对主峰造成什么威胁。
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是越军指挥官对我军的误判。
越军指挥官把我们当作是空降十五军的部队了……空降部队嘛,除了空降十五军还会有哪支部队?!于是以越军指挥官对中**队的了解,他们很容易就想到空降十五军的缺点:火力不足、弹药不足。
针对火力不足、弹药不足的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面实施骚扰,另一面则发起集团式冲锋。
还别说,这种想法还真是对的,因为越军手里拿的也都是火力不弱的ak47,越军通常都可以一边往前冲一边射击对我军实施火力压制,再加上越军重迫刚刚才对我军阵地实施了超过半小时之久的炮轰,我军这时还很有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呢!
只是越军没想到的是,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空降十五军,而是久经战阵武器装备甚至都不比苏联军队差上多少的合成营。
这时的我虽然不怎么理解越军这种打法,但是送上嘴的肥肉又哪有不吃的道理,于是当即就让各部份做好了战斗准备。
这里所说的战斗准备不仅仅只是前沿手拿各种枪械的战士,还有能够大面积杀伤敌人的火箭筒、无后座力,以及射程相对较远的迫击炮。
这其中尤其是迫击炮,这玩意因为其射程要比火箭筒和无后座力炮远得多,而且射速也很快……往里头放一发炮弹就打出去一发,理论射速都可以达到每分钟30发。于是其就成为步兵十分理想的炮火支援。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它来阻断敌人冲锋的后续部队。
而在这里,我们的迫击炮则是用来挡住越军的退路的。rs
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