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沿海迁界(2 / 2)
沿海迁界政策的推行,不仅使大批滨海居民在违旨“透越”的罪名下惨死于清政府屠刀之下,对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是严重的阻碍。清廷本就财政紧张,抛荒大量土地,断绝对外贸易。岂不是更难恢复?
而迁民们既然被视若蝼蚁、泥沙,任人践踏。软弱者成了牺牲品,强悍者则铤而走险。一部分迁民或参加了抗清义师,或在当地揭竿而起,势必被逼成了反清战士;另有迁民无法谋生又不甘心坐以待毙,则会沦为匪盗,既使内地居民因之皇皇不安,也使清廷地方官员穷于应付。
“殿下。”易成并不是太理解朱永兴所下的结论,倒是面有忧色,“舍东就西,我军将要面对的压力可是要加大了。”
“想要大军云集,粮饷充足,最少也要半年的准备。”朱永兴已经熟悉了这个年代的行动效率,所以便并不是很担心。
所谓的以一隅敌全国,清廷的判断显然并不正确,因为在西南的背后还有越来大的海外之地,越来越多的物资供应。迁海令则使清廷的白银来源断绝,会造成了清廷“财源杜绝,有耗无增,是以民生穷困”的经济大倒退。而西南有海外通道,可大力发展海外贸易,“通洋裕国”,以便维持与清廷对抗所需要的军费和财政开支。
而迁海令的发酵,则是鳌拜掌权后的“裁水师提督缺,悉焚诸战船”,并把“各投诚官兵分配外省开垦”,在沿海采取消极保守的防御方针。这无疑又将使日益强大的南海舰队,以及组建起来的海军陆战队,更加有用武之地。沿海千里,何处不是战场?制造几十里无人区便能高枕无忧,便能抽调大部分军队主攻西南,显然是愚蠢幼稚的想法。
“半年——”易成估算了一下,说道:“兵工厂应可造火枪上万枝,海贸之钱亦可购置火枪,我军兵力亦将有所扩充,倒也未必不能抵挡清军。”
“通番获利十倍,人舍死趋之,穷洋竟同闹市”,迁海令使大陆的海上贸易停顿,势必促进西南海贸的发展,以及郑家走私的兴旺,获得的利润肯定要大大超出易成的估计。
“这只是单纯从军力上来讲。”朱永兴淡淡一笑,说道:“迁海令一下,沿海必有揭竿而起者,再有郑家水师和南海舰队的推波助澜,乱势岂是短期能平定的?”
“只是迁海令一下,郑家必然更专注于复台,恐无法在东南施加压力。”易成眨着眼睛,分析着迁海令对各方的影响。
“郑家——”朱永兴苦笑了一下,幽幽地说道:“凡事还要靠自己。吾担心迁海令一下,清廷会再次招抚郑家,虽成功希望不大,但郑家在抗清上的消极和起伏却是有可能的。”
历史上,从康熙元年到二十一年,清政府对郑氏集团发动了五次高层政治和谈的攻势,企图令郑氏决策层率众投诚,同时对郑氏大小官员展开了大规模的招降活动。尽管由于朱永兴的出现,南明又有复兴之势,且清廷没有一支能够威胁郑氏集团生存的水师力量,单纯的招抚效果肯定不佳,但也引起了朱永兴的担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