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精忠报国(2 / 2)

加入书签

这支京营的将士,是抽调自九边重镇。他们在原来的地方当兵的时候,可从来没有过这种待遇。因此,突然之间听到京师的百姓,竟然都在向他们喊“大明万胜”时,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个都是不由自主地昂首挺胸,走路都特别有力。

陪同在张明伟身边的朱媺娖听了,眼珠子一转,便立刻向他手下的女兵吩咐了一番。

随后没多久,不到两万人的京营将士们,便一起唱了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一首改编过的《精忠报国》,顿时嘹亮的响了起来,这个齐声合唱,顿时让京师百姓都为之一振。

之前的春晚,在京师已经表演过。他们当然知道,这是军中坤兴公主手下的文艺兵所唱的军中曲子,不过却没听过这一首。

如今听着一万多人的合唱,特别是唱到那“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时,不少年轻人都感觉自己也变得热血沸腾起来。

如今的大明将士,可不比以前穷得要卖儿卖女。不但军饷有保证,而且各项待遇也有了明显提高,很多地方,都有了军人优先的情况。比如说去大明中央银行办事,就有这么一个提示。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很多人已经知道,朝廷很快就要革新户籍制度,废除军户永远为军户的惯例。根据流传出来的消息,说军人退伍之后,重新变为民籍,但是老了之后,还能每个月领军人补助。就只是这一项,就让很多人动心了。

还有,如今朝廷屡战屡胜,战功卓著的,都是很给力的封赏。君不见,光是这几年,就因为军功封赏的,就有好几个伯爵,甚至还有侯爵的,这在以前可也是没有过的。

如此种种,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大明军人,今时不同往日也!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所有的这一切改变,都是兴国公带来的。也因此,兴国公在军中的威信,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不但是他屡战屡胜的战绩,更有他改变了大明军人待遇的因素。

为此,“为国公效死”,是军中的一种默契,虽然不说,却存在大部分将士的心中。

………………

崇祯十八年七月中旬,在锦州的建虏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收到了探马回报,顿时就有点怒了。

觉华岛的明国水师,一直不消停,真是有完没完了?

都快半年了,经常动不动就大规模出动,不是南来就是北往,吃水线还极重,结果每次都是玩虚的。

虽然济尔哈朗知道,明国水师的动作,大概率就是消遣他这边的。但是,他还是很谨慎,如果不理睬的话,万一虚则实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并且,这两个月来,明国夜不收也比以往活跃了不少。

虽然要活捉明国夜不收极难,但是在他下了针对性的命令之后,也总算抓到了几个,询问之下却只能知道,这些夜不收都是奉令加大刺探消息而已,至于更进一步的消息,却不是这些夜不收所能知道的了。

之前的时候,济尔哈朗感觉锦州已经成了鸡肋,因此秘密向盛京提出了建议,索性撤了锦州的兵马,增厚辽东腹地的兵力更好一些。但是,这个建议发出之后,一直是石沉大海,没有一点消息。

相反的,盛京那边还多派了五千骑军过来,使得锦州的骑军兵力达到了上万之多。济尔哈朗便知道,盛京那边,该是不会放弃锦州。

不过对此,他也能理解。

毕竟又没有明军进攻,自己主动放弃了锦州重镇,盛京那边也不好交代。再者说了,年初的时候吞并了蒙古精骑,让大清至少多了两万多的骑军。对于辽东腹地那边的机动策应,也多了不少兵力。

从这方面来说,辽东腹地如今也算是安全,并不需要锦州人马回撤。

想着这个事情,济尔哈朗不由得心中又叹了口气。蒙古部族的盟友完蛋了,虽然表面上大清的实力得以增强,可实际上,还真不好说。

大清这种吃相太难看了,那些被吞并的蒙古骑军,不少人的心中都是有怨气的。

至少在锦州这边,调拨过来的骑军中,就有蒙古人找事的。他们不敢向满洲族人找事,却能去和汉人、朝鲜人起冲突。

济尔哈朗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对大清不满的一种发泄。

对于这种,他也没有办法,就希望能通过时间来消耗这种蒙古人和大清之间的裂痕。

这次明国水师又再一次异动,济尔哈朗给出的答复,是按惯例警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