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修路的问题(2 / 2)
韩琦也提出了一个想法,把这个互市给继续下去,类似步人甲的交易,只是这么一次,辽国也没有那个资金,继续的下去,反倒是粮食和其他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可以继续下去。
搜刮干净了西夏的财物,大草原上面,还是可以生长出更多的牲口,只要保持这个互市,就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那么粮食是最必须的,也是游牧民族急切需要的,可是相对于铁器兵器这种,粮食的利润较低。
毕竟,路途遥远,粮食也是大宗的,送到河北还不算明显,到了的西北,一石粮食的价格,会翻出七八倍来,在汴梁这边700文,甚至是在江南只有三四百文的粮食,却高达5贯,这样成交的价格不高。
在确定了前面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可能的前提下,最终的这个问题,也成为了讨论的重点。
因为别的没得讨论了,确定真假还可以讨论一番,当确定是真的前提下,还讨论什么,连跟辽国的合约都商定了。
这多少有些不合理,可是在巨大的收益面前,没有人会去说。
账面上,25万套步人甲,加上其他的配备,价格超过350万贯,可是那是在账面上,这些步人甲最少都使用十年以上了,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铁器不值钱了。
没错,从大名铁匠作坊,介入到了北宋的他铁料之中,铁器的价格就大幅度的降低的,按照新的标准,步人甲每斤的价格,只有60文,是之前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一批货物,价格最多也就是百万贯。
可是交换到的,却是千万头牲口,无论大小,品种的,一贯买10头,就是是羊,还是那种刚刚出生没多久,就没有多少肉的小羊,也足够让人惊喜,更别说,其中最少有四分之一是牛马这样的大型牲口。
血赚是肯定,2000万贯只是打底,说不定三四千万,都有可能,这恐怕是北宋在历次战争之中,获得的最大的收益了,有了这个,就算是给辽国一百年的岁币都划算了。
该谈的都谈完了的,很自然的,放在了这个可能会持续的互市交易上面,按照韩琦的评估,在原来西夏土地上面,一年最少可以产出700万头羊,100万头牛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马,哪怕是把这个拿出十分之一,就足以支撑这个交易继续的做下去。
可是,需求的只是粮食,而不是大量的铁料,同时大量的铁料也不太合适广泛的输出,韩琦签订的,已经是极限了,能够做出的,也就只是粮食交易。
粮食送过去,有些亏了,5贯粮食,跟对方交换,或许,获得的只是一丁点的利益,这让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北宋高官,有些难受。
要如何降低粮食的成本呢?
一个参知政事突然提出了一个办法,修路啊,把路修好了,不就可以降低成本么,在一定程度,还可以的运用水运的方法。
没错,这是一个的足够的切入点,为什么同样是前线,河北前线的粮食价格,就远比陇西那边低,就是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存在。
水运相对于陆运,几十分之一的成本,就算是关卡,运费,这些全部夹杂在一起,也不高,这也是江南的稻米,送到汴梁只有700文,到河北也不超过800文的根本原因。
可是陇西不一样,黄河虽然有,可是只有少部分地方通航,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依靠人,用车,或者是背,生生的弄过去的,哪怕路上,消耗的的粮食,已经是数倍于的运送的粮食本身。
谁都知道,把路修好一点,大规模的使用马车,是可以让运费减少,而且减少到很多,可是北宋没钱,仗也不是时时刻刻的打,往往是打仗的时候想起来了,拨点款,修一点或者干脆就没修,到战争之后,就又恢复原样了。
可是现在,不但是有千万头牲口,急需要运送到境内,还有未来每年最少是200万头牲口的交易,修好一条路,大量的使用马车,并且做好补给的话,粮食的运费,最少,可以减少八成,这八成的,可都是利润啊。
一条路的修建费用,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贯,可是架不住利润丰厚,哪怕每年200万头的交易量,这个交易就是千万级别,八成运费节约下来,每年获利,可能就是几百万贯以上,拿出一部分,甚至预先拿出来修路,这不是不可以的。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叶清臣,叶清臣是三司使,最近三司的日子好过了,各方面的节约,可能达到千万贯以上。
注意到了朝臣们的眼光,叶清臣暗暗叫苦,如果换成开启农田水利工程之前,这笔钱他二话不说就可以拿出来,甚至可以加码,可是现在,他几乎都投入到了这个农田水利之中了,未来巨大的期许,让他投入的有些多,本来想要去丁海军化缘,可是现在,西北的军功要犒赏,还有这个修路的计划,他去哪里弄钱回来,难不成,把农田水利给停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