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星辰大海(2 / 2)

加入书签

叶清臣没有当场得到他想要的,他也明白仁宗的想法。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会一次性的得到这些钱,仁宗也是穷了这么长时间了,之前是完全没有。

现在,北宋的财务状况,已经向好转换,只要是把铁料节约的这些钱,给扣除出来,接近千万的收益,足以抹平整个赤字,甚至稍微几年,积累一部分,可以开启大型的工程。

可是,多了200万贯,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毕竟节约的这些,要以年度,甚至是几个年度为单位,才能够节约下来,中间增加的支出,甚至是因为节约而产生的变化,这些都会让最终的笑过打点折扣。

现在,对于三司来说,支出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

之所以叶清臣这么的爽快,就是因为,这些钱都是有定例的,现在支出了,等于将来没有支出,实际上,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这样的支出已经逐步的减少,叶清臣也能够抽调出20万-50万不等的资金。

只不过,这个速度太慢了,200万贯,如果一次性到位的话,他可以开启黄河治理这个大工程,甚至可以完善开启。

叶清臣早就想要开启黄河工程,这个北宋最重要的河流,只有中段的一段,在北宋的境内,却是最重要的,经过城市最多。

北宋四京,汴梁不说了,直接在黄河旁边,北宋成立之后,汴梁被淹的不计其数,在历史上的皇朝之中,首都被淹的,也就北宋这么一个特例,还是隔几年一次。

治理黄河,成为了北宋王朝的重中之重,更别说京冀地区,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在承载不了这么多人的前提下,必须从外面购买粮食的。

京杭大运河,贯穿整个北宋几大水系,也成为了南北双方联络重要水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情况,可是伴随着漕运越来越重,这种影响开始出现,如果当运河变成了漕运的话,其他的就会受到影响。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民生方面,黄河治理都势在必行,一次决口,造成的损失,是北宋无法承受的,每一次,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缓过来。

之前是没钱,所有的治理,都是放在如何节约,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成大事。

可是现在,有250万贯启动,再加上每月增加的50-80万贯,这笔钱不用全部投入进去,哪怕投入一部分,也足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少,可以保证黄河在北宋境内,灾害从四五年一遇,到10年,甚至是20年一遇。

仁宗还不知道,叶清臣已经提前打好了这样的主意,这200万贯,注定在他手上暖不热。

大名府,赵信已经接近离开了,20多天的时间,他除了让卡牌系统,不断的制造定海币之外,就是捋顺一些东西。

如果之前,直接就离开,那么无所谓,大名府的产业,只能够依靠王松和既定方向,慢慢的调整,现在,有了这么20多天的时间,他可以一步步的来的。

首先,安排人员的问题,牛大力肯定要带走的,这么一个专业的研究人员,对于冶铁方面,可以给赵信很大的帮助。

看起来民品和军品加起来,超过8亿斤的可怕数量,对于赵信而言,只是一个开始,钢铁对于整个时代的改变,特别是钢铁在军事上面的诸多用途,会彻底的改变北宋的命运,哪怕气候带来的影响,更加野蛮的游牧民族,从北方而来,钢铁也能够给北宋足够的信心。

除了牛大力这样的高精尖的人才,一些专业性的人才,也必须带走,之前,只是准备划定一定的范围,让王松来做,现在可以做的更加细致。

这些可以说,是第一批班底,是从苗家庄,大名铁匠作坊,经过了几个月的培养,这才最终准备起来的专业人员,赵信甚至可以做出调整,比如说,未来那个产业,由那一批人来做。

工业化,可不是炼钢这么简单,大名铁匠作坊,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作坊了,哪怕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方法,也改不了手工作坊的本质。

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动力,或许,在定海军,在冶铁和各种手工业进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可以考虑蒸汽机或者电动机这样的动力了。

这些都是远景,他现在能够依靠的,就是大名铁匠作坊,依靠着它,源源不断的获取资金和资源,同时,定海币也成为了一个新财源,有了定海币,未来在定海军的发展,就可以自成体系了。

一个以大名和定海为中心的金融巨兽,就将会起航,而他的未来,将会是星辰大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