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分销代理(2 / 2)

加入书签

也就是说,这里让苗远看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周围村镇的消费能力,虽然比起来保州,要小的多的多,可是人口也足够庞大,周围30里之内的村镇,人口超过了20万,哪怕有10分之一,有保州平均的消费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就在苗远在考虑要打开市场的时候,这时候,有人上前询问了,询问的问题非常的简单,就是他能不能销售这个馒头。

代理销售,这些古已有之,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大商人,从原产地进货,运到了目的地慢慢的销售,一些走街串巷的走商,他们的本钱较小,就只能够从这些大商人的手中获得了少部分的商品,赚取一些差价的。这样一层层的分销和销售体系,构成了古代的商品流通。

聪明人从来都有,这些先知先觉的,之前就知道,苗家做馒头生意,在保州卖的很好,这一次的市集,第一次针对十里八乡的村民,同样卖的很好,他们这些聪明人,大部分都是在本乡本土,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也有些本钱,如果能够从苗家手中获得一部分的馒头和包子,哪怕是原价购买,他们拿去赚取一两文的差价,也是可行的。

这可真的是瞌睡了,就有人送上枕头,这些乡村,距离苗家庄更近,销售起来更容易,只要批发给某些人,让他们自己来卖就可以了,甚至少了送货的过程。

这个销售额和搭配,就有些讲究了,保州城内,馒头跟包子之间的价格,几乎是一比一,不相上下相反,市集却是另外一个模样,包子比馒头多的多,几乎超过了一倍。

在保州城看来,馒头比包子实惠,长期耐饥,还是馒头最实惠,包子最多就是吃点肉,打打牙祭。

保州的村民普通的庄户人家看来,馒头没有包子好,原因很简单,哪怕日常吃不起馒头和包子的,却可以买一个包子打牙祭,相对于面粉做的包子,最多就是解决了味道的问题,庄户人家,口味算的了什么,酸涩一点的馒头照样吃。

可是包子不一样,那是肉包子,里面有肉,庄户人家可能一年才能够吃一会肉,因为肉太贵了,放在包子之中,还这么大个,味道好吃,不算很贵,10文钱,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也不算少了,要积攥起来,要多少的鸡蛋甚至是女红,才能够累积起来的。

某些独特的情况,比如宴客,比如给小孙子或者是老人,这一点是可以的。正是这个原因,包子的销量远比馒头要多。

有人吃螃蟹,当然就有人跟上来,聪明人不是一个,只不过没有下手,在听说,有人从苗家庄手中,拿到了一个村庄的销售权之后,需求者蜂拥而至,很快的,大部分苗家庄周围的村庄的销售权都定下来了。

价格方面,苗家庄让利了半文钱,也就是说,无论馒头包子,都是固定半文的利润,至于他们销售多少,苗家庄不管,但是要定量,每个村庄,会根据一定的大小,定下来一个基础的销量,这一点,比起保州的标准要低很多,也算是给苗家庄一个保证。

否则的话,这些销售商们,随随便便的就改变价格,想要追求高利润,却没有足够的销量,苗家庄不是白白干活。

一个村庄不多,可是集中到一起,却达到了每天5万个馒头和13万包子,几乎增加了小二十万,同时苗家庄不负责配送,所有的包子馒头,他们会上来人来拿,当然了,每个村庄都不多,几百个而已,最多一两千个,只要有一个独轮车,装好就可以带回去。

有人上门这是好事情,还是这样自然而然的扩大产量,对于苗家庄来说,只要发面固定了,馒头生产并不是什么问题,连人力都不是什么你。

去掉了400人,可是馒头的总共生产能力却超过了32万,而且还在不断提升之中,赵信的方法,只是一个出行按照这个方法来,当熟练了,每一个步骤减少一点点,就能够稍稍加快速度,从最不熟练到最熟练,差不多就是30%左右的差别,

看起来不多,才提升了三成,可是对的已经足够大的基数来说,那就是增加10万个。

苗远从来都没有想过,一个普通的生意,会有这么大的销量,17万个,可能就又是一千几百贯,如果更多呢,再加上400人,1200人的规模,那不就是60万了么?

仔细想想,60万真的不算多,保州差不多就有50万左右,加上周围附近的州府,顺着海河控制300里,对于海河来说,也就是四五天的航程来说,多少人,100万,200万,每天吃平均吃一个馒头和包子,还不够甚至3个人分一个。

苗远才真正意识到,什么生意最赚钱,就是这些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最为赚钱,单纯保州就这么多了,真的要扩张到其他地方,会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