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贤人们(2 / 2)
至于到底该怎么样,他把问题全都抛出去,他不想管,也不会管。
以往没有这样的,他读书不多,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样才会不乱,怎么样的规矩才能被民众接受。
但是,他相信卫让一定知道。
从几天前,他已经想清楚这些年卫让所做的一切,或许都是为了今天。
他想不通卫让的目的,因为他觉得卫让绝对不只是一个“朋友”。
所以他不想深究,有些事不说破还可以维持,而说破了什么都不能改变。
他读书少,可是墨家这些年一直在写书,费国都城内读过书的人可不少。
在费国都城乱局初现的时候,墨家就在都城广泛地推广那本名为《论政》的小册子。
里面讲到了在以“为民邦本、民利为先”为基础下,应该履行什么样的制度,才能够让这个政府合理的运行下去。
本来,这是需要百年数代哲人思考构建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失败流血之后才能够总结出来的。
但现在,这一切都不需要,因为适学的历史和他们不一样,适没有经历过流血和失败,但是他作为人类的祖辈们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流血,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矩都是可以拿来用的。
但现在,一切还不成熟,激动的民众尚且处在街头暴乱的阶段,距离稳定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
于是在季孙峦说完那些话之后,民众们先做的就是在街头叫喊出了几十个人的名字,让他们作为被推选出来的“贤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于是就像是墨子所言的上古时代千人千义一样,义不同,贤人的标准也就不同。
那一日茶肆打斗之后,各方人都站出来宣扬自己的道义。
既有宣扬之后被人所接受的,也有宣扬本身就是特定为了某些人的利而说出的。
再加上这几日乱局之中表现突出的一些人,很快一场乱哄哄的、而又开天辟地、幼稚的、但又充满激情的、有些可笑的、但又打破了数百年规矩的推选就这样开始。
被推选为制政策贤人的人数控制在了六十多人,明面墨家的许多人都被推选,但因为墨家的人隶属于墨家这个组织,在组织允许之前严禁任何形式的出仕,因而如徐弱等人皆推辞。
选出的这些“贤人”们,有那日在茶肆宣扬“道法自然、复归自然之治”的人;有高呼应该并入泗上让墨家支持的人;有认为都城的变革就足够了只要贵族们来承认新君即可的人;也有……诸如柘阳子这样的人。
卫让不知道被选出来的人有多少和他一样是秘密的墨者,但却知道墨家想要的是一种新的规矩而非是小小的费国,这种新的规矩是为了让天下人看的。
小小的费国,相对于墨家想要的规矩不值一提;正如墨家认为一时的胜败,比起墨家内部的规矩制度章程不值一提;亦正如原本应该悲壮而死的徐弱孟胜等人在另一个时空看待生死比之墨家的传承与利天下不值一提一样。
推选出来的贤人们其实要忙的事很多,大到政策法规、小到贤人们的俸禄。
事有轻重缓急,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费国将往何处?这一场暴动、政变、起义或是革命,又该如何收场?
仅仅这一件事,就足够这些人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而他们现在争吵的这些,可能将来天下别处也一样会遇到。只是费国太小,天下太大,可是经验却是通用的,于是费国争吵的这些事,便可以作为天下之大的经验。
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被抓获的这些贵族怎么办?
费国国都的公田赎买政策,是否用于国都之外?
贵族们如果强烈反对,是不是可以只在国都变革,而国都之外的事,自己没必要为别人的利益流血?
贵族的封地,到底直接算是贵族的私产?还是连封地都要收回分给民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