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琢磨(2 / 2)

加入书签

“呼吸机被发明之前,医生们用铁肺对患有脊髓灰质炎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周军耸了耸肩膀说道,“联合气管插管术是后面的事儿,但你总不能说贝纳特先生的改良没有意义。事实上,正是他的‘拾人牙慧’才让铁肺从一种没什么用的巨型机械成为了拯救患者生命的道具。”

周军对孙立恩语重心长道,“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还不觉着自己是个主任。我们这些当三线医生的人是干啥的?是给一线二线医生们做后盾的,是用来兜底的,是领导这个科室紧跟医学和科技研发走向和成果的,是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到最好和最先进治疗的。”

孙立恩被这一连串的话砸的有点懵,不过他还是大概明白周军是什么意思的。

“你得对自己有点信心。当然,我这话不是说让你膨胀,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啊。”周军笑道,“但是你得明白,一个充满了自信的主任和一个根本不确定自己在干啥的主任,那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和你一起在综合诊断中心干出来的医生护士们已经习惯了无所谓,那些和你在北五区拼了一个多月的医护人员大概也已经能够接受你这个模样。不过新来的还得有个适应过程。”

“那……那我试着有点自信?”孙立恩很没自信的问道,“这样总行了吧?”

“有自信的主任可不会说‘这样总行了吧?’”周军摇头道,“我们喜欢说‘这样就行了。’”

·

·

·

北五区的普通型患者基本上都是“来了就走”。住院治疗两三天之后,他们的症状就会出现大幅好转。上呼吸道症状快速消失,并且恢复平稳体温之后,这些普通型患者就可以直接离开定点医院,然后继续去方舱庇护医院继续接受隔离治疗了。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这么好的“运气”。同样的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快速有所好转,但有些人的症状就是不肯消失,甚至还有所进展。

这名叫杨一飞的患者目前就是这么个问题——今年29岁的他作为普通型患者被送入北五区接受治疗,但在三天治疗之后,他的症状不但没有消失,甚至还有所加重。

“从ct图像上来看,他的双肺都有磨玻璃影,病变范围较前有所进展。”吕志民主任在交班的时候,特意向孙立恩提及了杨一飞的情况,“他的炎症指标比较高,但是还没有到需要使用托珠单抗的水平。氧饱和度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在吸氧静息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