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趁他病要他命(1 / 2)
第一二五章趁他病要他命
陈应有些吃惊,没有想到侯莫陈虔会会派出他的心腹虞庆连夜赶至函谷道的北塬上。不过,看到虞庆到来,陈应也知道看来他向侯莫陈虔会所求的事情有门了。
否则,侯莫陈虔会根本就不用派出虞庆前来,甚至可以随便找一个借口将他打发了。陈应也知道,侯莫陈虔会帮他算是人情,不帮他也是本份。毕竟洛阳是王世充的老巢,肯定早已被他经营得风雨不透。执行营救单雄信家眷的任务,无疑就是虎口拔牙,哪怕可以出奇不意,成功将单雄信的家眷偷出洛阳城,一路上向关中进发,肯定也会受到王世充所部的围追堵截。
执行这个任务,无论成功于否,损失都不会轻。
陈应看着虞庆直勾勾的望着他,一句话也不说。
陈应讪讪笑道:“我知道此事说来有些强人所难,若是侯莫陈氏没有能力办此事,我也理解。即然你来了,大兄的意思,我也明白了,说吧,此行需要我做什么,只要我能做到,我绝无二话!”
虞庆轻轻一笑,依旧没有说话。搞得陈应都有些莫名奇妙,不明所以。
良久,虞庆叹了口气道:“魏永安二年(公元五二九年),青州暴发流民之乱,十数万流贼,如同蝗虫过境,一路毁村灭寨,屠城无数,当年令祖随太宰元天穆平定青州之乱,青州齐郡历城数千人追随令祖,凡战数十阵,终平青州之乱。幸存三百众,成为令祖亲随义从,从此纵横天下,征窦泰,复弘农、克沙苑,战河桥,平稽胡纵横天下。后令祖于大统十五年(549年),升任为柱国大将军,转官少傅。令祖的亲随义从,从原来的三百余人扩充至三千人……”
听着虞庆娓娓道来,陈应渐渐明白了。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大致上就是这个道理。侯莫陈崇成为柱国大将军之后,将名下产业和田地赐给这些幸存下来的义从将士,侯莫陈氏犹存,猛虎义从永固。
也就是说,只要侯莫陈氏还在,那三千余义从将士,就无需担心生活上的问题。这固然有感激之意,但更多的,则是一种收买人心的举措。
只是后来,侯莫陈崇被杀,这些义从也舍身为侯莫陈崇报仇,将宇文护一家老小,全部或明或暗全部弄死。不过在宇文邕和杨坚时期,侯莫陈氏就渐渐复起,这些义从的后代,也成了侯莫陈氏的家臣,世代追随。
双方算是结成了利益同盟同进共退,可是随着杨广上位,大力打压门阀,作为世代将门的侯莫陈氏又被新一轮打压,这些年侯莫陈氏的产业逐渐缩水,而且侯莫陈氏又没有擅长经营的人才,所以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三千义从家眷,三千多个家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虽然经过战乱减少,但是如今这三千义从,所有人口加起来,在全国各地也有四万余人,翻了十倍不止。
在这个时候,这四万人马的供养已经成了侯莫陈氏最大的负担,特别是陈应想见那座坞堡,又控制了周围那么多的土地,侯莫陈虔会就想着,将这个负担转给陈应。
看着虞庆期期艾艾的道:“不知……五郎,你意下如何?”
四万余人,相当于唐朝四个上县的人口,而且大部分还是以老弱病残居多。这么多人口,每年就需要吃掉四十多万石粮食,加上油盐酱醋,每年消耗差不多五六万贯钱(平民百姓一贯多点就够花上一年了。)别说日暮西山的侯莫陈氏,就算是弘农杨氏这样的门阀,也负担不起。
可是,陈应不仅不怕,反而为自己人力短缺而发愁。这一仗打下来,陈应知道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大唐的内部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陈应准备退出朝堂,在清林里好好经营他的商业帝国。发展经济固然不错,可是人力短缺,却是陈应的短板,有四万多名忠诚可靠的人,陈应有信心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建立好他的商业帝国。
看着陈应迟疑,虞庆还以为陈应不想接这个沉重的包袱。他缓缓收起那枚金虎令牌,步履蹒跚的向着外面走去。
“虞叔,你怎么走了?”陈应故作惊讶的问道:“你打算将这些人怎么安置?”
虞庆原本就是八面玲珑的人物,听着陈应的意思,似乎不是像要拒绝的样子。虞庆大喜道:“五郎你是愿意接手金虎令?”
↑返回顶部↑